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佛的真相(十五)見死不救,授人以漁,慈悲喜舍

(2008-07-04 17:24:58) 下一個


    上回書說到釋迦牟尼佛,並沒有用他的神通,去救助他的族人,有朋友覺得奇怪:為什麽佛能救而不救,又為什麽開始兩次他去阻止,而後來又放棄了呢?
    先說說為什麽佛不運用他的神通救人。
    這涉及到一個基本原理:神通並不能改變因果。
    所謂既有業因必有業果,如果你不想遭受那個結果,就別造那個因,如果你造了前因,就必然要承受後果。佛菩薩也不能“昧”了因果,讓你逃脫,憑空的把因果抹去。
    釋迦牟尼佛有宿命通,就是說他能知道生命前世的因果,知道那是他的族人該承當的果報,於是隻能接受現實。
    而他在路旁打坐,不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改變因果了嗎?
    問題出現了,釋迦牟尼佛的做法,也是我們麵對因果要學習的做法,以佛為師。既然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甚至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就要學會用他的思維方式思考,學會用他的行為模式做事——遇到事情,就想一下,如果是釋迦牟尼佛,會怎樣思考這件事,會怎樣處理這件事。
    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神通,我們暫且不管,在處理這件事上,他有沒有神通都無所謂,因為,他並沒有使用他的神通,去改變自然規律,去改變因果的過程。
    他隻是坐在那裏,就象他隻是給我們講課,把道理告訴我們,教會我們怎麽想,然後讓我們自己去決定怎麽想、怎麽做,而不是替我們決定,替我們思考,替我們生活。
    他坐在那裏,是為了激發入侵者的慈悲心,激發果報執行者或者說假手者的慈悲心,看他們能不能自己改變做法——解鈴還需係鈴人,佛不能改變別人的因果,當事人卻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
   
    聽起來,似乎是有些難以理解,其實想通了就很簡單。
    舉個例子吧——以前有朋友指責我的例子不完全合適,世界上就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例子當然不會完全合適,所謂比喻或者舉例,是近似代替,為了幫助理解,不是為了找個鏡子。
    假設一個人欠另外一個人的錢,欠了很久,現在債主來要債了,怎麽辦?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那麽,對欠債的人來說,該還,別想賴賬。
    對債主來說,要錢,是理所應當,不要錢,是慈悲為懷,換個方法要錢,是靈活變通。
    如果旁邊有人想幫他們解決矛盾,怎麽辦?難道是替人還錢?當然是把處理欠債還債的道理告訴他們,讓他們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依理順情,把事情處理好。
    冤有頭債有主,該是誰的事兒是誰的事兒,該是什麽事兒是什麽事兒,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人家幹活。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債還完了,兩清,大家都無事一身輕——此之謂解脫之一種也。

    所以,佛菩薩的行為模式,其實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他們不能違反因果律——並不能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神通廣大,跟孫悟空似的,想怎麽樣就怎麽樣救人於水火。
    說穿了,他們基本上是旁觀者,至多是在旁邊小聲提醒一下的那個人,而不是決定規律決定命運的主宰。
    在佛家的世界觀裏,是沒有主宰的。如果一定說有主宰,那就是客觀規律。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己的事兒,還是要自己想辦法,能扛的扛著,不能扛的頂著。真想指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基本上跟做白日夢差不多——不信的話,誰見過觀世音菩薩?找來給我看看。
    當然佛菩薩並不是沒有能力救我們,而是救了我們也沒有用——因果在哪裏擺著,早晚都得還,救的了初一救不了十五,你再怎麽拖,早晚還是要還,不如早還早安生。
    自己欠了債,想賴賬不還,到債主堵在門口了,再病急亂投醫臨時抱佛腳,想起佛菩薩來想讓佛菩薩給你頂缸——這叫什麽事兒啊?
    佛菩薩要是真的救你,那不是成了糊塗蟲,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麽?
    各人因果個人了,每個人都服從客觀規律,誰都沒有辦法代替別人的生命與生活,我們自己的問題,最終隻能由我們自己來解決,不管是智慧還是解脫,都是我們自己去學習、思考、實踐、改變。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責任,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指望佛菩薩,指望什麽別的力量來救度自己,那是自欺欺人。
    各人因果各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想找佛菩薩走後門,那不是佛法,那是一般老百姓誤會中迷信的“佛教”——注意啊,這個佛教不是佛法的佛教,是求神拜佛的人自己以為的佛教,別賴到釋迦牟尼佛頭上。
    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他老人家一輩子做的事情,不是到處行俠仗義救人水火,而是開壇講課,把佛家的道理植入世人心中,讓每個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能以此為依據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才是真正為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最終, 每個人的問題,都是要自己解決的。方法可以教,事情還是要自己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

    佛家有句話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一般的人,都是在遭受果報的時候,才知道後悔,都是在果報現前的時候,才明白世界上真有果報這回事兒。那之前,都是莫名其妙的相信自己,相信一些莫名其妙的說法,總以為自己最幸運,做了壞事,做了錯事,是不需要補償不需要還債的。似乎這世界上,真有白占便宜這回事兒——嗬嗬,想的真美啊!
    而悟道或者明白道理的人,就不會這麽幼稚這麽糊塗,更不會以為自己是世界上那個最幸運的人,以為偷偷做了什麽也不會有人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當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如果你不想遭受果報,該怎麽做?
    唯一的辦法,就是不造那個因,也就是管理自己的行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此之謂“戒”也。
    不造因,自然就用不著遭受果報了。
    能懂得從因地上下功夫,從根本上下功夫,這樣的人,就是“初發心”菩薩了。
    不要以為菩薩是什麽官位一樣的高高在上的東西,菩薩的意思就是“覺悟有情”,就是已經覺悟了的生命,並且以讓別的生命也覺悟為己任。一個人能懂得從事物發展變化的源頭去下功夫,就已經覺悟了。

    不過,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號稱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佛菩薩,怎麽這麽沒用呢?
    還真就這麽沒用。
    不隻是佛菩薩這麽沒用,這個世界上都沒有人或者什麽東西有這個用。
    如果有人告訴你誰有這個用,那他一定是騙子或者瘋子。
    如果一個人拿神通說故事舉例子,那倒也沒什麽,如果拿這些東西讓你信他讓你服從他讓你做這個做那個,那不用我說就可以確定他是騙子了。
    真僧隻說家常話。

    那麽,有朋友一定又奇怪了:如果佛菩薩對我一點用都沒有,什麽都幫不上忙,我還信他幹嘛啊?
    如果你是為了利益、為了幫忙、為了賺這個撈那個來信佛,我勸你還是不要學佛,還是信別的能給你那些東西的去吧。比如股票,比如關係。
    學佛,除了智慧與解脫,別的什麽都給不了你。
    如果你不要智慧,不要解脫,多學無益。

    那麽,既然佛菩薩不能給我們想要的東西,而隻是給我們他想給的東西,他的慈悲顯示在哪裏呢?
    佛的慈悲,就在於他把了知宇宙人生的根本以後,在自己做到以後,不僅僅是滿足於自己解決了問題去享清福,而是傾囊以授,把自己的餘生,都獻給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都獻給了讓別人也學會解決辦法的事業。
    而他們,沒有任何挽救我們的責任與義務,他們隻是自覺自願的幫助我們而已,擔子,是他們自己挑起來的。他們才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


    這陣子,談禪說妙的人很多,都好像挺懂的樣子,不管是不是真懂,反正都覺得自己懂,也都說出了如此這般的一番道理。
    那麽,他們到底懂不懂?他們說的到底對不對?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這次的下回,可能要拖的久一些了,因為要出趟遠門,時間上可能沒有那麽自主了,慚愧慚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桃葉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