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

(2007-07-11 19:48:40) 下一個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


  這句話,據說是今年BBS上很流行的一個簽名或者留言,有朋友在我的博客裏也引用了一下,意思大概是說讓人們看清楚真相,別被一些貌似明顯的表象忽悠了。
  是啊,我們別被白馬忽悠了,坐騎未必能表明身份——不過,我們也別被印象裏的唐僧忽悠了:)
  我猜想,這句話裏說的唐僧,指的一定不是他做和尚的身份,而是由小說和電影給我們造成的那個滑稽可笑的形象。
  我們腦海裏對唐僧的印象,不是“西遊記”裏軟弱無能的唐僧,就是“大話西遊”裏唧唧歪歪的唐僧,我們不能批評藝術家對人物的重新解構,那是他們的自由,但如果我們過於相信藝術家,那就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了。被騙或者被誤導,一方麵要怪別人不道德和不守法,另一方麵,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些地方做的也不夠好。
  其實,真實曆史中的唐僧,聰明智慧學識能力身材相貌神采氣質,大概是大多數王子都比不上的,除了沒有王子的身份。

  讓我們看看曆史記載中的唐僧。

  說起玄奘法師在中國佛家曆史上的影響,大概除了六祖慧能,沒有人能和他相比。
  他是中國大乘八宗中法相宗的創始人,在翻譯佛經的數量與質量方麵,與鳩摩羅什堪稱雙璧,但以中國人說,那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另外,玄奘法師是真正的“禦弟”,他與高昌國國王麴文泰是結拜的兄弟——就是金庸在“白馬嘯西風”裏提到過的,被候君集滅了的那個國家。
  玄奘法師偷渡出國,行程據說十餘萬裏,路經幾十個國家。他一路上多次遇到生命危險,都是靠著智勇雙全沉著冷靜,當然還要加上說不清是不是佛菩薩保佑的運氣,才化險為夷,順利到達當時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寺”。在那裏學習五年以後,開始遊曆印度及附近國家,並參加戒日王召開的佛學辯論大會,有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天下。戒日王又請玄奘參加五年一度、曆時75天的無遮大會,一樣是獨占鼇頭。
  回國後,唐“太宗見之,大悅”,並力勸他出仕——據說是請他做宰相,不過這個具體職務我沒有查到根據,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幫忙指出——玄奘法師誌不在此,自然婉拒。
  後來玄奘法師一生致力於翻譯佛經事業,直至逝世。去世後葬於我們都知道的白鹿原——感謝陳忠實。
  舊唐書載玄奘法師享年五十六歲,基本上可以確認錯誤,至於具體多少,學術界爭論不休,似乎沒有定論,大約在六十三到六十九之間——我們當然希望他活的越長越好:)
  說玄奘法師是中國第一號名僧,也許有些言過其實,畢竟禪宗後來的影響太大,六祖慧能的聲光輝耀千古,實在無人能比,但按照中央台那位主持人的說法,玄奘法師是古今中外天字第一號海歸,這個位置大致上是沒人能撼動的。

  我們還是回到本文的初衷:唐僧什麽樣兒:)

  我想,除了影視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印象很多人想必也記得,就是中學曆史課本上的那張圖片,那張圖片把玉樹臨風的玄奘法師畫成了五短三粗,實在不咋地。不過這似乎也是傳統,古書裏的人物像,基本上不能看。國畫畫人能畫出風骨的,我印象裏隻有徐悲鴻——當然那是因為我對畫不熟悉,所見太少的緣故。
  真實的玄奘法師,自然不是那個樣子。
  玄奘法師的父親就是個美男子,史載他“形長八尺,美眉明目”——原來男人也可以很美眉,自然此美眉非彼美眉也——“褒衣博帶好儒者之容”,這下子內在美外在美都齊了。老子英雄兒好漢,玄奘法師自然也差不到哪裏去——豈止差不到哪裏去,當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玄奘法師“幼而珪璋特達聰悟不群”,這珪璋都是寶玉,可不是誰都能形容的。大了點兒,“溫清淳謹”——當得起這幾個詞的孩子可難找,漂亮或者不少,氣質“淳謹”的則極為鮮見,反正我這麽多年看過的,沒有一個能到這個標準。
  法師有次遇到“有知士之鑒”的大理卿鄭善果,結果鄭“見而奇之”,“深嘉其誌,又賢其器貌”,感歎“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但恐果與諸公不見其翔翥雲霄灑演甘露耳”——從這些評論可以看出,這位鄭善果果然善於相人知人,眼光理論都是一流的。可惜的是也確如其言,玄奘法師後來聲光滿天下,他卻無緣得見了。
  不隻是法師自己各方麵都很優秀超特,他的哥哥“亦風神朗俊體狀魁傑,至於屬詞談吐蘊藉風流接物誘凡無愧於弟。若其亭亭獨秀不雜埃塵”,從側麵襯托了玄奘法師的矯矯不群。
  唉,玄奘法師如此品貌人才,怎麽能怪一路上的美女們紛紛目眩神迷心悅神怡想以身相許呢!
  果不其然,法師在西去路上真因為形貌被人看上了,不過不是美女,而是匪徒。
  法師到達中印度的某個地方時,遇到了一夥兒需要殺人搞祭祀的,見“法師儀容偉麗形貌淑美”,就想把法師做祭品。當然後來又發生了很多事情,終於法師沒被點了天燈,但是又可以證明法師的外形魅力,連匪徒異教徒都受不了誘惑。
  法師西行曆時十九年,去時青年,歸來時已經是中年人了。唐太宗與法師坐談以後,感歎道:“昔符堅稱釋道安為神器。舉朝尊之。朕今觀法師詞論典雅風節貞峻。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遠。”
  其實,唐太宗本身也是混血兒型的大帥哥,作戰時好騎白馬,是貨真價實的“白馬王子”,年輕時“聰明勇決,識量過人”,及長則“英明神武”,“龍鳳之姿,天日之表”。
  遙想二人相見之時,一個是人中之龍龍風之姿,一個是莊嚴端雅雍容蘊藉,各擅勝場,交相輝映,該是怎樣的情狀——噫,大唐之人傑地靈,早成絕響,如今的時世,哪裏去找那樣的人中龍鳳,哪裏去找那樣世間世外的君臣佛子呢。。。

  後來的日子,玄奘法師安心譯經,也是十九年,直至辭世。
  法師臨終,“從足向上漸冷最後頂暖。顏色白赤怡悅勝常。過七七日竟無改變。亦無異氣自非定慧莊嚴戒香資被”。來的好去的也好,有始有終。
  法師去世一個月以後,“有人齎栴檀末香至。請依西國法以塗三藏身”,“及開棺發殮已。人覺異香等蓮花之氣”,“眾睹三藏貌如生人”。
  玄奘法師的弟子為他寫的傳記裏,總結法師的形貌舉止:“法師形長七尺板。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嚴若塑美麗如畫。音詞清遠言談雅亮。聽者無厭。或處徒眾。或對嘉賓。一坐半日身不傾搖。服尚乾陀。裁唯細□。脩廣適中行步雍容。直前而視輒不顧眄。滔滔焉若大江之紀地。灼灼焉類芙蕖之在水。加以戒範端凝始終如一”。

  千古之後,追思法師之風神,徒餘歎息,惜不能禮拜階下而師事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我收藏了!
老秦 回複 悄悄話 既然說起了唐僧,我也想問一句,唐僧當年為什麽要去印度???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此唐僧非彼“唐僧”,好像說的不是一回事啊。

嗬嗬,年輕時羅嗦一點還好,起碼常有新意。老了就千萬別再羅嗦了,一開口就是:“想當年。。。”那可是真討人嫌啦。

像我現在也是老得差不多了,女兒常說:“你怎麽這麽羅嗦啊,都講10遍了。。。”我怎麽覺得好像沒講似的,唉,老年癡呆的前兆啊。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看來蓮花和惠蘭不是很了解年輕人啊,“大話西遊”太深入人心了,裏麵的“唐僧”,嗬嗬,看了的都應該知道啊。
唉,說起來還有個事兒,曾經有個女孩兒叫我“師父”,別人還以為是好話,紛紛問我怎麽騙上手的,我隻能鬱悶的告訴他們:唉,人家那是罵我囉嗦的象唐僧呢。。。
惠蘭 回複 悄悄話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我怎麽覺得這話有點莫名其妙呢?難道唐僧還不如什麽王子嗎?王子千千萬萬,並非什麽稀罕物,唐僧可隻有一個,還那麽。。。都不知道用什麽詞來形容了,這個時代的人,哪有福分見到唐僧啊!所以,騎白馬的一定不是唐僧了。“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個暴發戶。”這樣講更和當今世情。

唐僧沒見過,可我在夢裏見過俊美的白馬,全身雪白,非常溫柔的黑眼睛,還有長長的向上彎曲的睫毛,和童話故事中畫的那些差不多,活生生的。。。唉,我怎麽見到的最美的景色都是在夢裏,是不是曾經在什麽特別美的地方生活過呢?殘留的記憶還會時不時地冒出來。


我很欣賞清靜蓮花的這段留言。
衲子 回複 悄悄話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

二月己亥見於儀鸞殿。帝迎慰甚厚。既而坐訖。 帝曰。師去何不相報。【李世民果然厲害,一見麵先示以威,然後再布以恩。】

法師謝曰。玄奘當去之時以再三表奏。但誠願微淺不蒙允許。無任慕道之至乃輒私行。專擅之罪唯深慚懼。 【法師既然認了錯,皇帝也就放了手:】

帝曰。師出家與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朕甚嘉焉。亦不煩為愧。但念彼山川阻遠方俗異心。怪師能達也。【皇帝既然表示,他不究已往,玄奘自然感激。等到太宗問:“但念彼山川阻遠,方俗異心,怪師能達也?”,法師馬上藉機會把皇帝恭維了一番:】

法師對曰。玄奘聞。乘疾風者造天池而非遠。禦龍舟者涉江波而不難。自陛下掘乾符清四海。德籠九域仁被八區。淳風扇炎景之南。聖威振蔥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長。每見雲翔之鳥自東來者。猶疑發於上國。斂躬而敬之。況玄奘圓首方足。親承育化者也。既賴天威故得往還無難。

【可見玄奘對時事政治,都很敏感,並不是一位不知世事的呆和尚。恰恰相反,像這樣恭維皇帝的話,幾乎出現於每一次對話中。這種事實在當時都是人們所熟知。玄奘的徒弟彥悰曾對他師父的機警善辭,有過這樣的稱讚:“法師才兼內外,臨機酬答,其辯洽如是,難哉!”】

帝曰。此自是師長者之言,朕何敢當也。因廣問彼事。自雪嶺已西印度之境。玉燭和氣物產風俗。八王故跡四佛遺蹤。並博望之所不傳。班馬無得而載。法師既親遊其地觀覿疆邑。耳聞目覽記憶無遺。隨問酬對皆有條理。

【太宗留意西域,從他作皇帝時起即有此心。可是西域諸國,分合不定,唐朝政府對當地的情形,並沒有一貫而係統性的資料。現在玄奘的旅行,遠越中亞直達印度。玄奘的見聞,遠超過博望侯張騫。太宗自然需要這種材料。這種材料對唐朝經營西域,和曆史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太宗才決定,法師“宜修一傳,以示未聞。” 這就是撰寫《大唐西域記》的起因。】

帝大悅。謂侍臣曰。昔符堅稱釋道安為神器。舉朝尊之。 朕今觀法師詞論典雅風節貞峻。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遠。時趙國公長孫無忌對曰。誠如 聖旨。臣嚐讀晉國春秋。見敘安事實是高行博物之僧。但彼時佛法來近經論未多。雖有鑽研蓋其條葉。非如法師躬窺淨域。討眾妙之源。究泥洹之跡者矣。帝曰。公言是也。帝又謂法師曰。佛國遐遠靈跡法教。前史不能委詳。師既親睹。宜修一傳以示未聞。帝又察法師堪公輔之寄。因勸歸俗助秉俗務。法師謝曰。玄奘少踐緇門。伏膺佛道。玄宗是習。孔教未聞。今遣從俗。無異乘流之舟使棄水而就陸不唯無功亦徒令腐敗也。願得畢身行道以報國恩。即玄奘之幸甚。如是固辭乃止。

【太宗與奘師的那次會晤,是在儀鸞殿的官方場合,而非二人的私事。當時在場的還有包括長孫無忌在內的其他侍臣。所以帝“勸歸俗助秉俗務”一事,上層官員應該都知道的。如果慧立是無中生有地偽造了這段公案,在事情剛剛過去的短短二三十年間,肯定是行不通的。(要是太宗與奘師那次是私人見麵,那他們說了些什麽話,都死無對證;慧立要是想偽造一些內容,旁人就不好駁斥了。) 所以據此,可以認為這段公案可信。】



。。。

【唐太宗第一次和玄奘召對時,就曾勸玄奘還俗,襄輔政務。玄奘推辭不從,“願得畢身行道以報國恩”一語,作為妥協。太宗當時雖然沒有再作要求,但也沒有放棄那一計劃。直到三年以後,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在玉華宮會見時,又再度提出這項意見:】 

帝以法師學業該贍儀韻淹深。每思逼勸歸俗。致之左右共謀朝政。往於洛陽宮奉見之際以親論之。至是又言曰。昔堯舜禹湯之君。隆周炎漢之主。莫不以為六合務廣萬機事殷。兩目不能遍鑒。一心難為獨察。是以周憑十亂舜托五臣。翼亮朝猷弼諧邦國。彼明王聖主猶仗群賢。況朕寡闇而不寄眾悊者也。意欲法師脫須菩提之染服。掛維摩詰之素衣。升鉉路以陳謨。坐槐庭而論道。於意何如。

【這種要求換衣加官的理由是什麽呢? 因為皇帝的事務太多,個人無法獨察一切,所以“明王聖主,猶仗群賢”。玄奘素誌未改,還是堅決不幹。他用下麵幾種理由,說動了太宗:】

法師對曰:陛下言。六合務廣。三五之君不能獨守。寄諸賢哲共而成之。仲尼亦雲。君失臣得。故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玄奘謂。此言將誡中庸非為上智。若使有臣皆得桀紂豈無臣耶。以此而推不必由也。仰惟 

陛下上智之君一人紀綱萬事自得其緒。況撫運以來。天地休平。中外寧晏。皆是 陛下不荒不淫。不麗不侈。兢兢業業。雖休勿休。居安思危。為善承天之所致也。餘何預哉。請辨二三以明其事 陛下經緯八宏之略。驅駕英豪之才。克定禍亂之功。崇闡雍熙之業。聰明文思之德。體元合極之姿。皆天之所授。無假於人。其義一也。

敦本棄末。尚仁尚禮。移澆風於季俗。反淳政於上皇。賦遵薄製刑用輕典。九州四海稟識懷生。俱沐恩波鹹遂安樂。此又 聖心至化無假於人。其義二也。

至道旁通深仁遠洽。東逾日域西邁昆丘。南盡炎洲北窮玄塞。雕蹄鼻飲之俗。卉服左衽之人。莫不候雨瞻風稽顙屈膝。獻珍貢寶充委夷邸。此又天威所感無假於人其義三也。

獫狁為患其來自久。五帝所不臣。三王不能製。遂使河洛為被發之野。酆鄗為鳴鏑之場。中國陵遲凶奴得誌。殷周已來不能攘弭。至漢武窮兵衛霍盡力。雖收枝葉根本猶存。自後以來不聞良策。及陛下禦圖一征斯殄。傾巢倒穴無複孑遺。浣海燕然之域。並入堤封單於弓騎之人。俱充臣妾。若言由臣。則虞夏已來賢輔多矣。何因不獲。故知有道斯得。無假於人。其義四也。

高麗小蕃失禮上國。隋帝總天下之師。三自征罰。攻城無傷半揲。野掠不獲一人。虛喪六軍狼狽而反 陛下暫行將數萬騎。摧駐蹕之強陣。破遼蓋之堅城。振旅凱旋。俘[酋*或]三十萬眾。用兵禦將其道不殊。隋以之亡唐以之得。故知由主無假於人。其義五也。

又如天地交泰日月光華。和氣氤氳慶雲紛鬱。五靈見質一角呈奇。白狼白狐。朱鸞朱草。昭彰雜遝無量億千不能遍舉。皆是應德而至。無假於人。乃欲比喻前王寄功十亂。竊為 陛下不取。

縱複須人今亦伊呂多矣。玄奘庸陋何足以預之。至於守戒緇門闡揚遺法。此其願也。伏乞天慈終而不奪。

【讓諸位見識一下 聖玄奘的無礙辯才。】


帝甚悅。謂法師曰。師向所陳並上玄垂祐及宗廟之靈卿士之力。朕安能致也。既欲敷揚妙道。亦不違高誌可努力。今日已後亦當助師弘道。釋彥悰箋曰。法師才兼內外。臨機酬答其辯洽如是。難哉。昔道安陳諫。符堅之駕不停。恒標奮辭。姚興之心莫止。終致敗軍之辱逃遁之勞。豈如法師雅論才申 皇情允塞。清風轉潔美誌逾貞。以此而言。可不煩月且而優劣見矣。時中書令褚遂良奏曰。今四海廓清九域寧晏。皆 陛下聖德實如師言。臣等備位而已。日月之下螢爝何功。帝笑曰。不如此。夫珍裘非一狐之腋。大廈必眾材共成。何有君能獨濟。師欲自全雅操。故濫相光飾耳。

【這次晤談是在玉華宮,也有包括褚遂良的侍臣在場。所以這種談話,很難無中生有地捏造。總之,太宗想請 玄奘還俗入仕一事,應該是可信的。】

衲子 回複 悄悄話 不但夢是自己造出來的,就連‘清醒’時我們的周遭環境,也都是我們自己造出來的。

一部分共業有情作類似的夢,所以它們造出的周遭環境也類似。

值得注意的是,能造夢境的、導演夢境的 都不是第六識(我們的想像力、思維推究力 大抵皆是第六識所涵攝)。能造夢境的是真心(就是禪宗所要悟明的真心),導演夢境的是末那(就像司令員),第六識好比是參謀長。對於參謀長的提議,司令員有時采納,有時任性不顧。

譬如我們麵前有一堵牆,無論參謀長如何竭力地勸說司令員:“這堵牆不存在,是空的。咱們可以穿過去。” 司令員都不聽從,故而如果硬要試圖穿牆而過,一定會被撞得鼻青臉腫。 修行後,等哪天司令員的某些固有概念已經淡薄了,這時參謀長對司令員說:“前麵這堵牆是空。” 司令員便深信不疑,於是真的可以穿牆而過了。(真心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先不談。)

牆如是,山河大地、衣食器具、乃至人生的一幕幕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活劇,莫非是理。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我可沒激動,說點老實話而已。不知道這句話出自何人之手,那麽多可談的人不說,幹嗎拿唐僧開涮,不知道是什麽心理?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害,看看戴安娜的故事,也就知道灰姑娘也不是好當的。嗬嗬,不過這也是老了才說的話,灰姑娘的夢俺小時候也做過滴:)

夢難道真的都是自己造出來的嗎,那為什麽我的夢有時完全是在現實裏不可能見到的景象呢?甚至是無法想像的一些東西。我的想像力挺差的,如非見到,是說不出來。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多謝衲子兄細心。
就是因為現在關於玄奘法師的資料都是來源於此傳,曆史學上差不多屬於“孤證”,又是比較私下的談話,所以才不敢過於取信,如果有別的地方的記載作為旁證就好了。
至於關於玄奘法師形貌的記載,屬於大家都能看到的東西,作假的可能性不大。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蓮花別激動,哪個女孩子不喜歡年輕帥氣多金能讓自己一步登天的王子啊,要不然哪來那麽多灰姑娘的故事啊:)
想讓人家喜歡一個和尚,自然是不現實的:)
好東西在夢裏很正常啊,夢也是你自己造出來的啊:)
衲子 回複 悄悄話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帝又察法師堪公輔之寄,因勸歸俗,助秉俗務」。

“公輔”者,三公﹑四輔﹐均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類的大臣。

另一個角度來想,象奘師這樣名揚天下、震爍古今的人物,慧眼識人的唐太宗也不可能以低於宰輔的官職相邀入仕。 所以這應該可以算“據說是請他做宰相”的出處了。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我怎麽覺得這話有點莫名其妙呢?難道唐僧還不如什麽王子嗎?王子千千萬萬,並非什麽稀罕物,唐僧可隻有一個,還那麽。。。都不知道用什麽詞來形容了,這個時代的人,哪有福分見到唐僧啊!所以,騎白馬的一定不是唐僧了。“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個暴發戶。”這樣講更和當今世情。

唐僧沒見過,可我在夢裏見過俊美的白馬,全身雪白,非常溫柔的黑眼睛,還有長長的向上彎曲的睫毛,和童話故事中畫的那些差不多,活生生的。。。唉,我怎麽見到的最美的景色都是在夢裏,是不是曾經在什麽特別美的地方生活過呢?殘留的記憶還會時不時地冒出來。
agentsmith 回複 悄悄話 嗯,“歎”的有理.....唉.......
不過,沙發又占了,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