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三)看到他的那一眼

(2006-07-19 17:14:55) 下一個

 莫效書生亂解禪(三)

  羅羅嗦嗦寫了這麽多,都沒說到什麽是禪,實在是不合適。
  然而,會讓看文章的人失望的是,到這篇結束,都不會有禪的定義。想找這個答案的人,可以轉台了。
  然而,若真想明白什麽是禪,就繼續看下去。
  
  那麽,什麽是禪?

  禪宗公案最權威的輯錄,是“指月錄”。
  為什麽叫這個名字?
  有人問:月亮在哪裏?
  另一人指月亮:看,在那裏!
  問者看著手指:哦,明白了,這就是月亮。
  執指為月,大謬不然,可惜,眾生之中,這樣的人卻是大部分。
  祖師大德言者諄諄,聽者有幾人明白?他們在講月亮的時候,有多少人以為他在說手指,而抓住手指不放!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高地菩薩的境界,低地菩薩不能明白,天人的境界,我們人類不能明白。境界,當你沒有證到的時候,都是猜測。
  我們人類知道的,其實隻是人類本身所能了解的東西,隻是站在人的立場,對世界的一些猜測。比如到底動物有沒有思想,到現在科學上還不敢有定論。我們“隻有人類可以思考”的假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問題的。
  我最常用的一個比喻,就是某個人的長相:有一個人你不認識也沒見過,我和你描述的時候,用盡天下的語言,花上再久的時間,你都不會切實知道他什麽樣,隻能有個模糊的感覺或者隱約的估計。而解決這一切,非常簡單,隻需要一個小小小小的動作——那就是讓你親自看他一眼。再不需要任何其他信息,你就已經能把那個人和他的樣子統一在一起,你就了解了你所需要的東西。(用我們陳總統水扁的話,就是罄竹難書啊)
  這就是“不立文字”、“不可思議”、“不可說不可說”的道理,語言,在這時候,是沒有用的。
  至於你怎麽做到看他一眼,那才是你要努力的重點——而不是花時間精力去看描述他樣子的文字,也不是花時間精力去找尋別人對他最精確描述,哪怕是最熟悉他最了解他和他生活了最長時間的人的描述。
  看到他那一眼,就是頓悟。
  實現那一眼的過程,就是漸修。
  人能決定和做到的,是找尋主人公的過程,而不是看他那一眼時的反應。不要猜測你看到他時的一切,也不用關心別人看到那一眼時的表現,激動、漠然、閉眼、發呆、犯傻、狂喜、微笑,等等等等,都是未知數,每個人也都表現不一,觀摩再多別人的反應,對你也於事無補。
  你能做的,應該做的,其實就是去找他,去看他,而不是琢磨看到他時的情況,或者別人看到他的情況。
  你所做的,應該是尋找他,而不是坐在家裏,看著別人對他的描述,來發揮自己的想象,再去加上自己的猜測,更加繪聲繪色的描述他的樣子。更不是用自己的想象,告訴別人:我親自見過他,那就是他,他就是那樣子。
  ——那是自欺欺人。
  那麽,怎麽去找他?怎樣才能找到他?
  靠看別人對他的描述沒有用,靠看別人怎麽找的也沒有用,聽再多人講他找的過程也沒有用,那些都隻能做借鑒,做參考。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移動你的腳,開始走路,用你的腳去找,而不是坐在那裏空想,或者看別人尋找的故事,或者看別人描述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辛苦clear兄了:)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多謝衲子兄,“說破英雄驚煞人”,還是不點明的好啊:)
衲子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其實微風已經把"禪"兜底托出, 寫得很直白了. :-)

這句話要加下劃線:
"人能決定和做到的,是找尋主人公的過程"

clear 回複 悄悄話
佛教修證講智慧,不是小聰小慧,而是般若,從根本了悟緣起性空。萬事皆空,此空並不是沒有,而是隨外緣起現,變化無自性。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宇宙間無獨立真實,故空;然確得緣生假相,非無;諸法亦空亦假、非空非假,才是中道實相。般若能離常識的實有破除觀念的固執,出入空有,呈現真俗無礙妙用境界。假名計執乃成思之形式概念,順俗權說為有,屬方便施設,獲世間知識,不執實亦見諦性,一樣是真理。般若智真、俗、中三諦圓融,心地自由活轉完全解脫,才能實踐利他的菩薩行,以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密,得度彼岸。活智之不落戲論,因為由攝盡一切法的「識」生起轉出。識者明了分別,是真如染淨皆備之潛藏藏庫,分說有八識,前五識眼耳舌鼻身變現客體境相,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執持法、我主體之見,而這些若主若客,紛從第八本識分化,反過來又受前七識熏染始能現起,本識與七識互為因果。此萬法唯識,非同「唯心」,蓋當代思想中的認知與存在,早也習慣此類能觀與所觀交互作用的表達了。

佛教修證講智慧,不是小聰小慧,而是般若,從根本了悟緣起性空。萬事皆空,此空並不是沒有,而是隨外緣起現,變化無自性。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宇宙間無獨立真實,故空;然確得緣生假相,非無;諸法亦空亦假、非空非假,才是中道實相。般若能離常識的實有破除觀念的固執,出入空有,呈現真俗無礙妙用境界。假名計執乃成思之形式概念,順俗權說為有,屬方便施設,獲世間知識,不執實亦見諦性,一樣是真理。般若智真、俗、中三諦圓融,心地自由活轉完全解脫,才能實踐利他的菩薩行,以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密,得度彼岸。活智之不落戲論,因為由攝盡一切法的「識」生起轉出。識者明了分別,是真如染淨皆備之潛藏藏庫,分說有八識,前五識眼耳舌鼻身變現客體境相,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執持法、我主體之見,而這些若主若客,紛從第八本識分化,反過來又受前七識熏染始能現起,本識與七識互為因果。此萬法唯識,非同「唯心」,蓋當代思想中的認知與存在,早也習慣此類能觀與所觀交互作用的表達了。

佛教修證講智慧,不是小聰小慧,而是般若,從根本了悟緣起性空。萬事皆空,此空並不是沒有,而是隨外緣起現,變化無自性。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宇宙間無獨立真實,故空;然確得緣生假相,非無;諸法亦空亦假、非空非假,才是中道實相。般若能離常識的實有破除觀念的固執,出入空有,呈現真俗無礙妙用境界。假名計執乃成思之形式概念,順俗權說為有,屬方便施設,獲世間知識,不執實亦見諦性,一樣是真理。般若智真、俗、中三諦圓融,心地自由活轉完全解脫,才能實踐利他的菩薩行,以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密,得度彼岸。活智之不落戲論,因為由攝盡一切法的「識」生起轉出。識者明了分別,是真如染淨皆備之潛藏藏庫,分說有八識,前五識眼耳舌鼻身變現客體境相,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執持法、我主體之見,而這些若主若客,紛從第八本識分化,反過來又受前七識熏染始能現起,本識與七識互為因果。此萬法唯識,非同「唯心」,蓋當代思想中的認知與存在,早也習慣此類能觀與所觀交互作用的表達了。

來源: 吮露鶴 於 04-07-28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罷了啊,沒看懂,等著再看。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同意b37兄的觀點,give you five! 更欣喜微風兄的一份自知之明。微風兄若是讀了大藏經後再來這裏發表高論,那一定會大不相同。到那個時候有沒有一桶水雖不敢說,但桶裏的水一定會比現在要多得多。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采薇啊,前麵是砸人用的,自然要那個一些啊:)
後麵本來都沒打算寫,砸完了了事,這不是說串了麽。。。留點兒餘韻容易啊,那就又成了文人禪,豈非自打耳光嗎?——不過估計最後還是跳不出這個圈子,麻煩麻煩!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孤雲啊,我也是寫著玩,您就湊合著看吧:)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這個罵人不吐髒字兒啊,還得看知識分子啊,佩服佩服:)
采薇^^ 回複 悄悄話 恩,覺得三篇之中這篇才真正好!

前麵仿佛跟誰鬧別扭,滿腹怨氣狀,意思表達太充分了,稍嫌羅嗦了些.

言有盡而意無窮,留一點點餘韻可以回味才好.

這篇裏那個比喻很棒啊,貼切死了,立刻就明白了,栩栩如生,罄竹難書的....
靜愛孤雲 回複 悄悄話 佩服一下,一發就是三篇。我這個純粹的不懂禪與佛的凡俗之人慢慢來讀。拜微風的深厚功力,如此通俗娓娓地講來,門道我自是看不出了,看熱鬧也實覺受益匪淺。:) 繼續吧。
b3706 回複 悄悄話 微風實在厲害,亂解禪已經到了第三部了。

哈哈,說起來,我們既不是門外漢又不是門內匠,充其量是個看大門的老漢。在這大門,見過並認識一些進進出出的專家學者,見過更多想進來混一混的學人。天長日久耳熏目染,我們也能聽說一些專業名詞和一大堆故事。閑暇時四處轉悠,偶見有人聚堆閑聊,便湊向前去拋出些名詞和故事,當然要拋得玄而又玄才行。因為玄而又玄,眾妙之門嗎。眾人一定驚呼“專家呀專家呀”。那當然,我們是專家堆裏混出來的嗎。

那要是專家們聚堆閑聊時如何應對?外行了不是?!專家們何許人,時間那麽寶貴,哪有閑工夫來聚堆和閑聊。

夏天炎熱,冰水解暑。五十與一百,實則半斤和八兩。

得罪,得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