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聖誕 月圓

(2004-12-27 18:13:27) 下一個

  忙活了兩天,算是過了節。
  嫌屋裏氣悶,就出去走走。一開門,就是一股濕氣撲麵而來:嗬,好大的霧!似乎這陣子有些奇怪,夜半出門總是遇到大霧,算是小小的巧合——還好很喜歡。不由得想起那句“霧來了,附在貓的足上”,這般的悄無聲息,總是讓我出了門才發現,不給個驚喜不行。
  關園門的時候,自然還是很小心,免得驚擾了鄰居,走到路上,才仰頭籲了口氣,放鬆了心神。這一仰頭,就看到,在朦朧恍惚的天空裏,淺月一輪,美麗如昔。
  心裏不由得嘀咕,今天難道是十五?不然怎麽會這般圓法!仔細的看著,想象中把半邊圓弧順延下去,琢磨到底有多圓。看的久了,感覺似乎又不是太圓,或許是十四或者十六吧。

  看到月圓,自然想起了團圓,想起了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也順便想起了前兩天看到的一篇批評中國人過聖誕的文章。作者不知道是故意標新立異還是憤青,反正是把中國人過聖誕罵了個痛快。看了的感覺是,這網上還真是不缺無聊的人。當然人家說的也有道理,您又不信那個過的哪門子紀念基督誕生的節日啊:)  
  其實,現在中國人過自己的節日少多了。現在的節日,國慶節、建軍節,那是這個朝代的,不算傳統,而且港台不過;元旦,那是洋曆法的節日,不算中國的;五一、六一,自然也是舶來品,也不是中國的。法定節假日裏,除了一個春節,傳統節日就沒了。要說是丟了自我,哪裏還要算聖誕節的帳啊!
  其他的節日,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甚至愚人節,都是老外的,我們自己的呢?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等等,老人們或許還惦記著,年輕的,還有幾個人當回事呢。那個七夕,本來早就被年輕人遺忘了的,後來又被哄傳說是什麽“中國人的情人節”,才又熱鬧了起來。
  對過洋節,我倒是沒什麽想法,隻要是放假休息在家犯懶,在我看來總歸是好,不幹活還拿錢的事兒,擱誰身上都不容易有意見。何況我們這些飄零在外的人,入鄉隨俗,和別人一起高興高興,也不能說有什麽錯兒吧。至於那個節日原來是幹什麽的,倒也不是很計較了。依我看他們老外自己,也並不怎麽在意,權當放假罷了。昨天大家一起吃飯,我還開玩笑問要不要先禱告一下,畢竟是聖誕嘛,他們倒是笑話了我。其實中國也一樣,據說年本來是紀念一種怪獸祈求平安的節日,後來就成了純粹的過年,誰還記得原始的意思呢。

  不過這麽推演下去,就發現了一些不同,倒覺得還是咱們中國的節日好了。
  比如咱們過年是大年初一,那是節氣,一年的頭一天,與天地同情,和日月都有關係,“天地結祥瑞四海慶吉祥”。西方的一月一日就沒什麽東西了,說是基督的原因吧,那不是現在就過了他的“聖誕”了麽!這日子定的,怕也有些亂點鴛鴦譜了。
  咱們的端午節,那是紀念忠君愛國之士,而且當初是民眾自發,絕非什麽宗教組織硬定的。再加上吃粽子,又好吃又環保。(寫到了這裏我還想流點兒口水以資紀念呢)文化節日和純宗教節日相比,高下立判。
  寒食節,也是紀念品德高尚之士。為了一個成百上千年前不願做官寧肯被活活燒死的傻子,舉國吃冷的,這是什麽樣的精神?放眼世界,再找不出第二家了!我們的文化古國不是白來的,隻是後代敗家不爭氣罷了。
  清明節,紀念祖先,上墳的節日,說起來有些迷信,但是感情並不假。別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即使去世了,也要紀念。
  
  元宵節,吃元宵看花燈,熱鬧又好吃好看,據說以前還是速成配對的浪漫節日,對上眼了就可以牽手找地方悄悄的處理內部事物去,多好的節日啊!“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怎一個流口水了得。
  七夕,西方的情人節,不過是倆普通男女。咱們的呢,神仙啊!天上的銀河係、牛郎星、織女星、王母娘娘,人間的恩愛、悲歡離合全有了,既有喜鵲搭橋那樣的浪漫情節,又有長輩強買強賣晚輩自由戀愛曲折的故事情節,還知道偷窺女孩子洗澡,有兩下子,“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據說還能躲在葡萄架下偷聽神仙的悄悄話——那可不是wxc裏的悄悄話那麽簡單,也不是潘金蓮的葡萄架那麽俗。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中秋節吃月餅,家人團圓。“小餅如嚼 月,中有酥和飴”,月亮可以做成餅吃,誰說咱中國人沒想象力的?由天上的月圓想到人間的團圓,世界上沒有第二種文化有這麽的浪漫了,也沒有第二種文化能把天地日月都加上如許多的感情色彩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希望天長地久,家人團聚,“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樣的節日,把敬老和遊玩兒結合到一起,想想也是獨具慧思。
  臘八粥,算是憶苦思甜。也算是紀念一種精神,據說是紀念為了追求真理而差點兒餓死的釋迦牟尼佛。
  這麽多有涵義的節日,我們還珍惜幾個?

  有人說我們中國文化缺乏人文關懷,不知道除了說他們無知以外還能說什麽。這麽多節日,都是紀念精神希望團聚都是關懷人的,哪個節日沒有文化韻味?又有人說我們的節日不夠人情味兒,沒有人家的關心父親母親。家人相聚不是為了父母為了誰呢?還不是為了讓老人看看孩子!還兼顧了合家歡樂。
  看中國的這些節日,總是會想起中國人“天地人”三才、“人生天地間”的氣魄,每個節日都和天地萬物有聯係,更在天地萬物中突顯出人的精神,而特別的紀念一些高潔高貴的精神,比之西方除了宗教別無他物的紀念來說,文化底蘊是要高明的多了。
  以為我們不如別人,還是對自己不了解罷了。不過這也怪不得人家,人家也沒有跑來讓你把節日都廢了,還是咱們自己自廢武功自作自受,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應有之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