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歌的詩

我睡了,夢還醒著。
正文

論詩歌及其閱讀之五大要素的層狀構造:感覺(之三)

(2005-09-04 02:53:51) 下一個
論詩歌及其閱讀之五大要素的層狀構造:感覺(之三)zt 伴隨著高新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詩歌的題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不再局限於古典詩意的“小橋流水風花雪月”,我們無所不寫,無物不可入詩;與此同時,詩歌在數量上,也呈現出一種階數性的爆炸。與這種數量增加相伴的,是質量上的良莠不齊,和價值評判上的無政府主義狀態。我們甚至問自己,什麽叫現代詩歌?是不是分行了,都算呢?似乎沒有人說得清楚,沒有一個說法令人信服。隻有當我們閱讀詩歌的時候,才憑著感覺,說這首詩歌富有詩意,說那一首毫無詩意可言,不能算做詩歌。這就是說,作為讀者,我們透過文字,解讀了意象,獲取了素材。但獲取素材,並非詩歌的功能。我們有其它文體,能更好地傳達信息。而我們通過解讀意象,從對詩歌內外之蘊意的理解和感受,產生了情感上的極大波動, 從而獲得了享受或啟迪, 或喜或悲或痛或其它什麽特別的快感。這就是本節所要分析討論的,詩歌及其閱讀之層狀構造的第二要素:感覺。 閱讀一首好的詩歌,就像是經曆一次難忘的心靈之旅。無論是它描述的自然景觀之新奇秀麗,還是情感挖掘上的令人神往、心跳、煽情、癡迷,或者是內心孤獨和痛苦的揭示,都能給人以真切的感動、處世的警醒、美的享受。這種過程,隻有好的詩歌才能完成的。好詩歌像是一個精神上的好夥伴,能令你心身得到休息、安撫、平靜、欣慰、愉悅、啟示,她能更大限度地調動你的情感和激情,能和你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可以這麽說,讀者之所以讀詩歌,是因為他們能通過詩歌,獲得某種高級別的精神上的感覺。所以,感覺,也就成了評判一首詩歌好壞、詩歌和非詩歌之區別的主要標準。 應該說,在與其它聲音形象藝術相比,當下的現代詩歌,處於一種劣勢。詩歌沒有攝影來得真實,缺乏繪畫的視覺享受,少了音樂對聽覺的振動,更談不上雕塑作品的立體的直觀美感。那麽,讀者是怎麽來獲取這種詩歌上的感覺呢?讓我們先看看文字本身。中文是一種象形文字,每一個字,活似一幅畫的縮影,它本身,就能給人以某種美感。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現代詩歌,主要是在引進了西方詩歌之後,在繼承了傳統詩歌之優點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同一首詩歌,隻要翻譯得當,我們不能說,英文版比中文版更美;也不能說,法文版和英文版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區別。也就是說,文字本身,並不是產生感覺的主要原因。那麽,我們再來看文字的分行性。一個一個方塊,經過巧妙的分行和堆疊,能形成另一種美。但我們都知道,不是所有分行的東西都是詩歌,而隻能說,分行性,加強了詩歌閱讀的美感。 讓我們再來看看素材。素材好比一些原始的材料,在被加工之前,它們是粗糙的;在構成詩歌之前,素材雜亂無章地堆放在一起,它們是枯燥乏味的。這就是詩歌,和研究報告之類的文體之間的區別。詩歌不是為了講解一個事實,不是為了告訴你,一隻鳥是黑的,是灰的,或有任何其它的顏色、長度,或體重之類的無聊的數據。詩歌,之所以獨立成為一種文體,有其獨特的藝術存在的必然性。 那麽,我們隻好來研究意象了。意象,在這裏,作為詩歌五大要素裏麵最重要的一類,包括了所有在素材之上,經由想象力提升的,意境上的東西。它可以是傳統的意象,或隱喻、比喻,或是用其它任何藝術手法,營造出來的清麗奇譎、鬼斧神工、感人肺腑抑或催人淚下的意境或詩化的事件。隻有這樣的意象,通過讀者閱讀文字,經由視網膜,抵達讀者的大腦和神經中樞,才能給讀者以莫大的美好感覺和快慰。這樣說來,借助詩歌文字這樣的媒介,素材在上升到意象之後,將直接作用於讀者。我在這裏,把這樣的作用過程,叫做詩歌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或心靈上的作用,如果能達到原子核裂變的效力,那麽,這詩歌,就算是驚世駭俗了。我覺得,杜甫的這一句,就達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現在,讓我們來具體看看,感覺對於詩歌寫作的指導意義。首先,詩歌要有感覺,那就不能太直白。白了易懂,但白如清水,一見透底,是沒有多少深度、波折和韻味可言。喝茶有茶道,品酒有酒歌,虛有虛的空間,曲有曲之妙處。這好比看女人穿旗袍,露得恰到好處,突得似媚非媚,曲得似俗不俗,讓天下的男人,隻有俯首稱臣的份。 同樣的道理,詩歌也不能寫得讓人看不懂。太晦澀,好比猜謎,你怎麽更好地和讀者交流?怎麽讓人感覺、品味和體驗呢?這樣的詩歌,是無法和讀者產生共鳴的。當然,我在分析“讀者”的因素時,也講過,你用詩歌挑選了你的讀者,如果你說,“隻要天底下,有一個人能讀懂這詩歌,就滿意了!”那麽,這是你的自由,很可能,那唯一的一個人,就是你自己。可以說,說這句話的人,本身就是一個悲劇。 寫新詩,在對事物、思想、感情的描寫上,要給讀者一種美好的感覺,就要在新鮮、奇特、厚重上,下苦功。這就要求詩歌作者多開動腦筋,在哲理的昭示上,在對人生的思考上,有新的發現和突破。隻有這樣的詩歌,才會對他人和後世,有啟迪的用處。 2005-08-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