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科舉與民主的公平

(2019-10-13 23:35:47) 下一個

 

 

總有人說,科舉是一個非常公平的製度,他給了底層人上升的渠道,或者說公平的機會。科舉形式的確簡明單一,有非常直觀樸素的公平。因而也很原始低級落後甚至實質上完全無效乃至負效果。也就是說實際上非常不公平。

 

問題的關鍵是,什麽是公平?科舉的目的是公平嗎?科舉形式或許還算公平,但是科舉的目的絕對不是公平,甚至可以說科舉的目的就是不公平。所謂公平,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所謂平等不是平均,而是人格和機會的平等。所以民主才是更上幾層樓的公平。

 

大家經常把科舉,高考,爬藤等聯係比較。因為這幾樣確實有很多共同點。先不提形式上的相似之處。從目的上來看,無非兩大要素,選拔人才和培養人才。科舉選拔的成分極高,教育的成分很低。而爬藤的教育成分要高很多,而選拔的成分要低很多。

 

其中的關鍵差別在於選拔的可持續性。科舉選拔的一次性極強。可謂一步登天。之後的再選拔和競爭就隻限於極小的圈子裏。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程度沒有科舉那麽高但是依然很明顯。爬藤雖然可以確定階段性的優勢,但是全方位的競爭和選拔會持續終生的。換句話說就是科舉是以一次的比較高的公平競賽來決定是否獲得以後的長期的極度不公平的地位。而爬藤則隻是一係列比較複雜不那麽明了公平的競爭中的一環。充分連續的競爭最終導致實質上的更加真實的公平。即所謂在全麵市場競爭條件下,傻瓜不會受騙理論模式的體現。

 

實際上大家真正關注的公平是選拔領導幹部的公平。社會需要真正有領導力的人才,人才向往領導位置的各種良好待遇。社會不希望給出待遇卻讓濫竽充數的庸才上位。這樣不僅僅是損失待遇,更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發展的重大失誤。而人才也希望全麵發揮自己的潛力。雙方都要公正公平地實現各方的目標。也隻有能最大程度實現這些目標的體係才是更加公平公正的。不能實現這些目標的體係不論形式上多麽公平,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形式公平與否不是目的,結果公平才是公平。

 

以這個標準來看,科舉製是否比封建製還要公平呢?其實是不如封建製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和中國公平的科舉製度幾乎同時並行。前者很快孕育出了文藝複興,資本市場,工業革命。而科舉的中國每況愈下,不複漢唐雄風,被近代歐洲輕鬆打翻在地。就是中國自己的所謂經典國學也都是封建時期的產物。大一統以後就再無進步。科舉以後更是一片慘淡。別說為人類社會做貢獻,就是對中華文明自身的發展的推動都乏善可陳。可見科舉製度是一個極其惡果的製定。

 

那麽為什麽這個貌似給寒門機會的公平製度完敗於完全不公平的血統封建製度呢?關鍵在於兩點,選拔人才的服務對象和選拔人才的全麵持續。

 

上麵提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是雙向的。選拔出來的人才越是能夠服務於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這個選拔才越是從根本上公平公正的。也就是說選拔的參與麵越廣越具有全麵的代表性越好。同時選拔的時間越久越好,與時共進推陳出新,決不允許吃老本才好。

 

封建製的血統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擁有權或者股權的血統繼承。但是經營權還是要交在選拔出的人才手裏的。門客三千這種事在科舉時代反而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實際上寒門打工仔的機會在封建時代比科舉時代其實好得多。因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一家,根本沒有什麽討價還價的餘地。而且奇技淫巧,雞鳴狗盜之類的本事通通不被認可的。科舉的所謂寒門上升機會其實完全是一種誤導。其實是大股東把持經理人打壓消滅小股東。最終不是一些寒門經理人上升成小股東,而是從小經理人多出幾個大經理人而已。而且由於沒有那麽多股東請經理人了。經理人的待遇反而是越來越下降的。從春秋戰國的六國拜相,到大清的奴才大學士就可見一斑。

 

十個公爵比一個國王的社會就是要更公平。一個國王再嚴謹的科舉也不如十個公爵的市場來得更公平。一百個伯爵的市場就更公平。一千個子爵一萬個男爵就更自然基本廣泛的社會代表性。十萬個騎士百萬個領主就可以算是貴族民主製度了。如果這些公侯伯子男,或者總統,聯邦、州、縣鎮的各級議員,又是由千萬億萬公民選出來的,就是現代代議製民主了。乃至於理想化的事事公投的絕對民主,從獨裁到民主無非就是權力的共享範圍和製衡程度的量變。而這些權力包括選拔人才權力的分布比選拔形式,才更是決定選拔公正公平的決定性因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ily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同意樓主和HBW 的評論。 長期持續, 穩定發展需要選拔人才動態化,選拔的參與麵的全麵,廣泛化!
HBW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博主的觀點。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之一就是“靜態與動態”。東方人希望從混亂的社會中建構靜態的階層架構,而西方人是在混亂的動態中找平衡。社會、政治、生活的方方麵麵也都體現出這種差異。西方社會的動態模型更符合大自然的本質,所以會高速合理的發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