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的定數:粟裕打敗張靈甫

(2011-04-15 14:24:04) 下一個

作者不詳

曆史的定數

這樣一個名將,這樣一支鐵軍,何以會被勢力懸殊、資曆平平的對手殲滅?對此,戰後的曆史學家、軍事學家眾說紛紜,成為一個曆史的謎團。鄙人卻認為,這是曆史的定數。

指揮圍殲74師的是中共名將粟裕將軍。這是個沒有上過軍校的,從士兵出身的將軍。10年國共內戰時期,他從士兵到中高級軍官慢慢升遷,談不上有什麽戰功。抗戰八年他位於新四軍序列,整個新四軍就除了跟國軍摩擦,也沒有對日寇有過像樣的作戰,他也沒有指揮過什麽像樣的戰役,因此共軍對日作戰的有名戰例中看不到他的名字。他的成名是從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蘇中七戰七捷,令國共兩軍高級將領對他刮目相看。詩才平平、軍事才能也平平的陳毅將軍幹脆把華野的實際指揮權交給了他,終於讓他在孟良崮一舉功成!

圍殲74師,粟裕開始沒有敢想,戰後也心有餘悸。他因後來實際指揮淮海大戰(國軍稱為徐蚌會戰)等著名戰役,一舉殲滅國軍主力80萬,為中共入主中原立下不世之功而名滿天下,成為世界級軍事名將。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孟良崮戰役就規模和成果而言(付出 80000人,殲敵32000人),都不足掛齒,但是他去世的時候留下遺言把自己安葬在孟良崮。粟裕似乎覺得,打敗張靈甫,消滅74師,真的不是他粟裕一己的才能和智慧所能及。

後來的人們紛紛說,74師被殲滅,源於主將張靈甫太過驕橫,因為驕兵必敗。真實的曆史哪有那麽簡單?

實際上,張靈甫在參與進攻華東共軍時,時時謹慎,處處小心,曾經讓粟裕一籌莫展,幾次打電報給***想分兵退出山東戰場。

下麵讓我慢慢道來。

74師的家底

1946年3月,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全師32000人,全副美械裝備,師長張靈甫兼任南京警備司令,下轄整編51旅(陳傳鈞)、57旅(陳噓雲)、58旅(盧醒)。

全師裝備計有12門105毫米榴彈炮(卡車牽引)、36門75毫米山炮(吉普車牽引)、108門105毫米迫擊炮(騾馬牽引)、108門81毫米迫擊炮(騾馬牽引)、108門37毫米戰防炮(吉普車牽引)、486門60毫米迫擊炮、255具火焰噴射器、324具M1“巴祖卡”火箭筒、324挺7.62 毫米勃郎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1080挺7.62毫米1918A2輕機槍、2400支9毫米美製M1湯姆森衝鋒槍和加拿大斯太令卡賓槍、4800支 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槍,軍官配9毫米勃郎寧M1911A1手槍。無線電報話機配備到連,共有機動車約300輛、騾馬1000匹。駐紮在南京孝陵衛,拱衛首都,被譽為天下第一師。

前哨戰之淮陰之戰

1946年7月,國軍集中58旅的重兵進攻華東解放區,其中主力31個旅進攻蘇皖解放區,另27個旅進攻魯南,牽製山東解放軍。而整編74師作為主力中的主力負責主攻淮陰,當時華東解放軍主力有山東野戰軍(簡稱山野,陳毅指揮,共約7萬餘人)和華中野戰軍(簡稱華野,粟裕指揮,共約11萬餘人)。

7月淮南戰局惡化,共軍除留第6旅16團和地方部隊外,主力撤出淮南。9月,國軍兵鋒直指淮陰,第7軍進攻泗陽,掩護74師側翼;74師配屬工兵第15團沿運河主攻淮陰;整編28師之192旅為預備隊,在74師後跟進。此時華野主力正在蘇中作戰(即蘇中七戰七捷),山野主力則在沭陽以南。在國軍發起攻勢後,共軍以華野9縱在運河與洪澤湖之間設置三道防線,作為防禦正麵。

9月12日,經三天激戰國軍第7軍突破9縱第一道防線。9月 13日,第7軍和74師同時展開攻擊,於當日下午突破第二道防線,陳毅山野主力無法及時南下,隻得急令2縱向淮陰開進,但沿途道路橋梁均遭破壞,無法及時趕到。陳毅隻好急電粟裕:“……總之此次淮北作戰,由於主觀指導錯誤,貽誤全局;五內俱焚,力圖挽救,當尊重兄等建議。”粟裕見形勢危急,急調第5、第 13旅星夜北上馳援,粟裕親率主力第1、第6師也隨後北上增援。但是從海安到淮陰,多是水網地帶,又逢大雨,道路泥濘,部隊隻能走水路,但一時間又沒有足夠的船隻,一次隻能渡1個旅,加上國軍飛機的封鎖,隻能在夜間行動。華中主力趕到淮陰最快也得到20日。而事實上,19日勝負已定。

9月14日,譚震林和張震在碼頭南岸開設前線指揮部,統一指揮淮陰地區作戰。

9月15日,雙方在淮陰外圍楊莊、馬頭、小橋一線激戰,9縱及第5、第13旅拚死抗擊,尤其是從高郵兼程趕來的第13旅(即皮定鈞旅),是參戰各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對突破運河的74師連續實施了9次反衝鋒,雙方都付出了巨大代價。當晚74師攻占楊莊和碼頭,逼近淮陰。

16日,為確保淮陰,譚震林下令扒開運河大堤,放水遲滯74師的攻擊。

17日,戰況更為激烈,74師在炮火和飛機助戰下,連續組織5次猛攻,共軍集中所有兵力火力全力抗擊,但第一道防線仍被突破。

18日張靈甫親臨一線督戰,並於午夜發起猛攻,74師派出2個連從9縱與5旅的結合部成功突破,根據俘虜供述的口令詐開淮陰南門,進城後立即搶占有利地形建立陣地,74師主力隨即從正麵猛攻。共軍5旅在敵前後夾擊下,被迫放棄陣地,共軍組織皮旅和9縱預備隊實施反擊,也未奏效。華野主力剛到淮陰城北,立足未穩無法頂住74師的猛攻,被迫於19日撤出淮陰。74師繼續南進,又於22日攻占淮安,至此,國軍基本控製兩淮,張靈甫獲三等雲麾勳章。兩淮和華中解放區基本喪失,華野主力隻得北撤山東,華東局勢日趨嚴重。

前哨戰之一戰漣水

國軍攻占兩淮後,稍加休整,於10月開始進攻漣水、益林地區。共軍在漣水外圍集中了第1、6師、第9、10、11縱隊共23個團的兵力,另以第5旅守漣水城。10 月4日粟裕在漣水以北15裏鹽河北樊卜莊的前線指揮部裏親自召見了5旅15團團長李士懷,由15團擔負城防。

  10月19日,74師兵分三路,以寬正麵向漣水攻擊前進,東路57旅,由淮安經席橋、順河集向茭菱鎮前進;中路51旅由淮陰東馬廠經欽工向漣水前進;西路58旅由王營沿鹽河河堤攻擊帶河鎮。

20日下午3點左右,74師先頭部隊與15團在湯莊遭遇,74師51旅前衛連遭到伏擊,51旅在第二天中午才推進到漣水城南的廢黃河南岸。

10月22日,74師集中全師炮火猛轟南門渡口,然後連續3次組織強渡廢黃河,均被擊退。74師毫不氣餒,繼續發動了第四次進攻,共軍南門渡口守軍傷亡殆盡,終於被74師突破。共軍1營預備隊和從茭菱趕來增援的5旅第13團迅速趕到,苦戰之後封閉了缺口,74師也因傷亡慘重後繼乏力而被迫退至廢黃河邊的沙灘上,重新收攏集結部隊,在沙灘上建立了陣地,並冒著共軍的炮火搭建起了浮橋。同時,共軍也在廢黃河的第二道大堤和城邊構築了新的工事。

74師在猛攻南門渡口時,還對帶河鎮和西關兩地發動攻擊,帶河的進攻被15團2營擊退,西關戰況也相當激烈,3營傷亡很大一度形勢危急,投入團預備隊後才勉強守住陣地。同時在東路的74師57旅一部企圖在茭菱鎮附近強渡廢黃河,也被共軍擊退。守住了陣地,但城防主力15團幾乎死傷殆盡,才隻經過一天的戰鬥一個主力團就基本喪失了戰鬥力,這在以前還從未曾有過。

10月23日,74師在5架B-24解放者轟炸機和7架P-51野馬戰鬥機的空中掩護下,強渡廢黃河,上午8點,共軍在74師強大壓力下被迫放棄第一道大堤,退守第二道大堤,74師後續部隊開始渡河,這時妙通塔上解放軍的重機槍開火,用火力封鎖了74師後續部隊,但是解放軍已無力組織反擊,奪回橋頭陣地,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一個白天。

入夜後,共軍5旅14團在旅長成鈞帶領下趕到漣水,立即發起反擊,經過一夜激戰,14團重新奪回了第一道大堤,將74師已過河的部隊壓縮到河邊沙灘上。然後14團接替了獨立第5團的陣地,這時沿廢黃河從東向西的守備部隊是:13團、14團、15團。

24日夜,在14團與敵人激戰的同時,共軍神速插入74師背後,收複了順河集和帶河鎮,切斷了敵人的後路。

25日早晨,74師經過一天休整,直叩漣水城下,城關上下激戰竟日,74師51旅主攻重點是14團陣地,戰況殊為激烈,多次發生白刃戰。14團1營400多人隻剩下50多人,隻好縮編為一個連,團裏的勤雜人員也全部組織起來投入戰鬥。

下午,74師57旅170團投入戰鬥,該團以士官和老兵組成“敢死隊”配備自動武器,經炮火準備後向南門陣地發起總攻,並在共軍14團3營陣地上取得突破,然後一鼓作氣,接連衝過第二道、第三道大堤,其中有一個連甚至突入漣水城內。共軍5旅組織了所有部隊堅守漣水城垣,從突破口兩翼組織反擊。就在此危急關頭,共軍6師、10縱增援部隊趕到,這兩支生力軍以一部加強防禦,一部實施反擊,才將74師擊退,74師進入漣水城內的一個連也因被隔斷了與主力的聯係於當夜被殲。

26日,整編28師192旅和74師並肩發起攻擊,雙方在大堤附近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共軍主力第1、6師、第9縱隊和第13旅相繼投入戰鬥,74師經多日苦戰,兵鋒已疲,主力被迫撤回廢黃河南岸。入夜,共軍兵分三路發起反擊,2個小時便全殲黃河北岸74師57旅2個營。同時共軍一部在淮陰東20裏處的老垛、新渡口一帶渡過廢黃河,並與收複順河集的共軍一起擊退在欽工、茭菱之間的敵人,殲滅74師58旅172團一個連和 28師192旅一部。

27日早晨,共軍徹底肅清了廢黃河以北的全部國軍。當天共軍全線出擊,第5旅配合6師從正麵反擊74軍;皮旅、9縱繼續攻擊帶河鎮附近國軍;1師、10縱從漣水東南越過廢黃河,向欽工出擊,配合正麵作戰。

30日晚,經過一夜激戰,共軍收複了茭菱鎮。

31日在茭菱鎮西南,共軍殲滅28師192旅和74師57旅一部。

11月1日,整編28師192旅殘部向淮安潰退,張靈甫預見到有被共軍合圍的危險,於是收縮各部連夜退往淮陰東的馬廠,至此第一次漣水保衛戰結束。此戰 74師元氣大傷,其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被打破。但是共軍10縱司令謝祥軍也在戰鬥中陣亡,這是華東共軍在內戰中陣亡的職務最高的將領。

前哨戰之二戰漣水

12月,國軍卷土重來,投入整編74師和整編第28師第192旅以及新7軍一部共5個旅,由74師師長張靈甫統一指揮。根據中央軍委命令,華東共軍以 27個團圍攻魯南臨沂、郯城,另以24個團阻擊華中北上之敵。擔負漣水防禦的是華野6師和淮南獨立6旅。此次張靈甫吸取了教訓,改變戰術,12月3日首先以74師57旅和192旅向共軍6師17旅陣地作正麵攻擊,共軍沿漣水以南層層設防,4日占領共軍一線陣地。5日共軍6師分路出擊,企圖奪回失守的一線陣地,但均告失利。6日國軍繼續推進,共軍退守順河集一帶節節阻擊。雙方激戰十日,共軍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漣水以南。

12月14 日,張靈甫集中74師51旅、58旅和第7軍一部共3個旅由王營、悅來直撲帶河鎮、大關,從西麵攻擊漣水,這支奇兵一舉奏效,當天便突破了淮南獨立6旅在帶河的陣地,傍晚就已打到廢黃河大堤。共軍這才察覺74師的主攻方向,從正麵抽調6師16旅急返漣水,配合淮南獨立6旅阻擊敵人。

16 日拂曉,74師集中全部炮火轟擊漣水城,炮擊一停,即以營、團發起集團衝擊,而且一波連一波,前赴後繼,經白刃肉搏於上午8時突破大堤進逼城垣,中午時分便攻入城裏。接到漣水以西告急華野第6師奉命兼程回師增援,結果急行軍35千米,在漣水城外2.5千米處與已攻取漣水的74師接戰,6師幾次反擊均被74 師擊退,6師傷亡超過5000人,被迫撤出戰鬥。

據江渭清回憶,當時陳毅口頭通知他代行司令員職務,將6師師長王必成撤職查辦,押來野司。粟裕認為戰役失利原因很多,不能隻怪王必成一人,但作為主要前線指揮員,應該好好檢查,建議留職檢查。王必成隻說了一句:“給什麽樣的處分,我都無怨言,隻是希望日後打74師,絕對不要忘了6師!”粟裕立即將參謀長陳士渠召來,當麵命令:以後凡我華東部隊組織殲滅74師的戰役,一定讓6師參加,一定讓王必成同誌參加。並特別囑咐將此命令記錄在案,存檔待查。半年後,殲滅74師的孟良崮戰役中,正是王必成指揮的6縱(原6師改編)從魯南飛兵急進,奪占垛莊,切斷74師退路。

二戰漣水,74師終以出奇製勝攻占漣水,並給予粟裕華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師重創。

由於兩淮、漣水接連失利,蘇皖解放區絕大部分地區被國軍占領,華中野戰軍主力北撤山東,華東地區的主要戰場已轉到山東,在這種形勢下,1947年1月山野、華野兩野戰軍進行了整編,合並為華東野戰軍,共約27.5萬人。

以一個整編師,擊敗山野、華野兩個野戰軍,肅清蘇皖,74師可謂居功至偉。

戰前態勢

1947年2月,國軍撤消徐州、鄭州綏靖公署,組建徐州司令部,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親自指揮,統一指揮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此時國軍在山東地區的總兵力為24個整編師(軍),60個旅(師),約45萬人,占進攻各解放區總兵力的27%,重點進攻兵力的64%。以整編74師、第5軍和整編第11師這三大王牌部隊為骨幹,組建三個機動兵團,擔負主要突擊作戰,另以第2、第3綏靖區共7個整編師(軍)擔負守備和配合,采取“密集靠攏、加強聯係、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術,計劃第一步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濟南段,占領魯南;第二步主力繼續推進至泰安、萊蕪、新泰、沂水一線,迫使華東共軍與之決戰或壓迫共軍北渡黃河,占領整個山東。

3月下旬,國軍開始全麵攻擊,至4月上旬,基本實現第一步計劃,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濟南段,占領魯南,隨後繼續向魯中進擊。其間共軍進行了高度機動回旋,以求調動敵人捕捉戰機,並五次求殲來犯之敵的決心,除4月24日至26日在泰安殲滅整編72師主力(川軍)外,均未實現。

華野曾想分兵避戰

5月3日,華東野戰軍決定以第6和第1縱隊穿插至魯南,第7縱隊南下蘇北,以調動分散敵人,創造戰機。5月上旬中央軍委指示:要誘敵深入,要有極大耐心,要掌握最大兵力在手,不要性急,不要分兵。據此,華東野戰軍決定原定插入敵後的第1、第7縱隊停止南下,已經南下魯南的第6縱隊隱蔽潛伏待機,野戰軍主力撤至萊蕪、新泰、蒙陰以東待機。

共軍主力東撤後,國軍迅速跟進,於5月10日占領萊蕪、蒙陰、河陽,顧祝同判斷共軍主力正節節後退,國軍主力應跟蹤追剿,第1兵團向坦埠、沂水推進,第2兵團向博山、張店推進,第3兵團則集結於新泰、蒙陰,在第1、2兵團得手後發展進攻,實現第二步計劃。

湯恩伯的一步瞎棋

國軍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被共軍行動所迷惑,一改穩紮穩打的戰術,不待與友鄰兵團協同,立即命令整編74師、25師為主攻,從垛莊、桃墟北進,限令12日攻占坦埠;第7軍和整編48師各一部向沂水行動,主力集結於湯頭、葛溝,策應主攻方向;整編83師一部向馬牧池攻擊,掩護主攻部隊右翼,主力為兵團預備隊;整編65師擔負蒙陰地區防禦。

電閃雷鳴的決策

5月10日夜,粟裕發現第7軍和整編48師有進攻沂水跡象,考慮該部位於第1兵團側翼,比較孤立,決心集中主力實施圍殲。

根據史料記載,5月10日深夜,奉命圍殲界湖之敵的各路縱隊紛紛奔赴自己的作戰區域時,華野司令部作戰室裏,一部即將拆除的電話突然響了,情報處一名叫朱誠基的軍官打來電話,他們抓獲了一名俘虜,身上有一封密電,內容是國軍第一兵團最新行動計劃,國軍將於明天上午發起全線進攻,74師是該兵團主攻部隊,它將在25師和83師的配合下去攻打坦埠。

陳、粟將目光投到地圖上,他們幾乎同時發現,部署於一兵團中間位置的74師,實際上已經脫離了左右,突出的露出了它的鋒芒和犄角。

粟裕麵對著地圖,一言不發,經過了腦海裏幾十分鍾的電閃雷鳴,才拿起紅藍鉛筆在74師突出的位置上打了個紅叉,然後回過頭來對陳毅說:“陳總,我建議,立即撤消對界湖之敵的作戰計劃,同時調集我全部部隊,迅速集結,然後圍殲74師!”

陳毅說:“你說說理由。”

粟裕:“因為其一該師正位於我軍主力正麵,不需要作較大的兵力調整即可形成5:1的兵力優勢;其二74師雖為全美械裝備,但受山區地形限製,重裝備難以發揮作用;其三該部為嫡係精銳,素來驕橫,與其他國軍(如83師)矛盾很深,在我軍頑強阻擊下不會全力援救,而且目前該師態勢突出孤立,兩翼空隙較大,易於被分割;其四正因為該部是國軍精銳主力,戰鬥力強,一旦被殲將對國軍造成實力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退一步,即便不能將其全殲,給予重創也將大大挫傷國軍銳氣,振奮我軍士氣。”

陳毅同意了這個計劃,74師被聚殲的命運,在這一刻被決定了。

粟裕立即命令按照原計劃正向東機動準備圍殲第7軍各部立即重返原地集結待命,12日下達圍殲74師部署命令:第1、4、6、8、9共5個縱隊擔負圍攻,其中第1、8縱隊從74師兩翼穿插迂回,第6縱隊從魯南兼程北上,斷其退路,這3個縱隊負責割裂74師與友鄰聯係,第4、9縱隊從正麵出擊;第3、7、10 縱隊阻擊國軍第7軍、第5軍、整編 48師和11師,第2縱隊保障第8縱隊側翼安全,並策應第7縱隊;特種兵縱隊集結於沂水、下位之間;魯南軍區部隊截斷臨沂至青駝寺公路,並以一部襲擾臨沂,牽製國軍。定於13日黃昏發起攻擊。

保存勢力的友軍

駐守孟良崮東南雙候集的整編83師跟 74師素有矛盾。它擔任74師的右翼,卻對74師被圍幸災樂禍。迫於蔣介石的催逼,他們隻得派出1個團的兵力向北攻擊。83師師長李天霞在蘇北與共軍多次交手,素有畏懼。57團團長羅文浪率部北進時,李天霞麵帶微笑地說:“夜間作戰要多準備向導,特別注意來往的路,要多控製幾條。”並說:“你是很機警的。”暗示羅文浪保存實力,不必死戰。結果,14日夜裏,當羅部與6縱17師一接上火後,其第2、第3營迅即土崩瓦解,隻剩下幾百人被羅文浪帶進了孟良崮。而且這個57團,屬於一支由破銅爛鐵拚湊起來的垃圾部隊,全團裝備低劣,士氣頹喪,其中一個營還是從偽軍中改編過來的,在蘇北,曾兩度被共軍打得潰不成軍,連團長都被生俘過。但是李天霞總能把它搗搗鼓鼓拾掇起來,並讓它在曆次戰鬥中去打頭陣。這次李天霞又派出這個57團去應付74師,而83師的大部則退到青駝寺,遠離了孟良崮坐山觀虎鬥。74師被殲滅後,蔣中正將李以“見死不救”、“瀆職抗命”的罪名押赴徐州軍事法庭審判,李天霞又拿出他的57團開脫:“為了接應74師,我已經盡了全力,否則我的57團何以能被打的精光不剩?”

就這樣,這個57團,不但沒有讓李天霞有生命之憂,反而在半年後又升了一級。

74師左翼是黃伯韜的整編25師,倒是不遺餘力地執行了蔣的命令。憑借武器之利,到14日上午他們已將戰線推到了黃崖山、狼虎山一線,由此給擔任阻擊任務的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以極大的壓力。

黃崖山距孟良崮12華裏,兩地隔一段開闊地帶而相望,這道山巒自然成了整編25師通往孟良崮的最後障礙,甚至可以說,誰占有了黃崖山,誰就把握了這次大戰的主動權,誰守住了黃崖山,誰便扼住了戰神的喉嚨!

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落在了6縱16師的身上!

因此,與18師搶占垛莊的同時,16師開始了奪取黃崖山的行動。48團作為其前鋒部隊,克服疲累、饑餓之苦,一邊行軍,一邊睡覺,一邊跑步,一邊嚼炒米,終於在15日的拂曉搶到了黃崖山主峰的山腳下,這時候,黃伯韜的一支先遣部隊也剛好開到了西麵山腳下。

勝敗就在毫厘之間展開了比拚!

浴血孟良崮

四麵被圍之後,整編74師困守待援,滿眼所見盡是光禿禿的石山,石塊,山裏人家早已逃避一空,百姓逃難之前不僅堅壁清野,帶走了所有的食物就連水井也都用石頭填了起來。時值初夏,烈日當頭,人畜飲水成為大問題,許多士兵因下山搶水而被打死,不少騾馬因渴不可耐,咬斷韁繩滿山亂跑踏死撞傷官兵。

為解決糧食、飲水困難,蔣介石令空軍副司令王叔銘從南京、徐州組織飛機,空運救急,但這些大餅、麵包、饅頭、大米,不少都落在了共軍的陣地上。一些被俘的74師士兵對共軍講,白布上寫上“工”字,飛機就會空投物品,這一招果然靈驗,共軍因此得到了蔣介石的許多“援助”。

當然,9個縱隊解放軍的彈藥、給養,主要依靠的還是解放區百姓的支援。諸城、濱海、 蒙山、沂中、膠南、吳橋等地組織了千百支運糧隊,擔架隊,來參與這場圍殲之戰。

  據紀念館的資料記載:運糧隊的獨輪車每車裝糧均在200斤以上,一次往返四五天,七八天不等。大家自備幹糧,再餓也不動軍糧;自備蓑衣、席子,以備遇雨護糧。不論風雨陰睛,不怕敵機掃射,各地運糧隊幾乎沒有完不成任務的。

擔架隊和護理隊出入戰場,搶救傷員,事跡同樣感人。一傷員負傷後,小便排泄不暢,小腹腫脹如鼓,沂中護理隊女隊員牛用榮不顧羞怯,不怕髒汙,硬是用嘴把傷員的血尿一口口地吸了出來。至於他們為救傷員而負傷,用自己吃飯的碗為傷員接尿的事例就更多的了。

  據共軍9縱戰史記載:經過兩天的正麵打擊,74師被壓縮在蘆山、孟良崮等方圓10餘平方公裏的地區,520高地、540高地、600等高地成為他們控製的僅有的幾個山頭。

5月14日上午,9縱在攻占520高地之後,又以25師73團為主力,配合兄弟縱隊攻打540高地。

540高地是與孟良崮主峰並峙的一座山頭,山高坡陡,怪石林立,74師51旅就是以這些石頭作掩體,據險抵抗的。

黎明前夕,也是人最困乏的時候,攻打540高地的各縱部隊同時向山上發起了衝擊。

一時間,51旅的伯倫機槍和湯姆槍的槍彈像焰火似的向山下灑來,曳光彈像火蛇似的在山石間亂飛、亂鑽,濺起的石片鐵片帶著火星滿山蹦跳,他們還直接推動巨石,碾砸山下……

成群的戰士被打死,被擊傷,成百的人擠在巨石後麵動彈不得,攻擊勢頭被壓了下來。

衝鋒,再衝鋒;逼進,再逼進。當73團發起第7次衝鋒之後,其最近的前進小組已滲透到距離敵人不足20米的石頭後麵。

東方,已經露出了半天的霞光,倘使這個時候再不拿下540高地,天亮之後敵機來襲,攻擊部隊將會遇上更大的麻煩。

雙方貼得越近,敵人的火力越猛,73團接下來的幾次衝鋒又都被敵人壓了下去。怎麽辦?眼看勝利在望,可就是難以衝過這幾十米的障礙。迫擊炮不行,距離太近;機槍、步槍、擲彈筒不行,敵人藏在石頭背麵;手榴彈行,但威力不大,好多未爆炸的手榴彈還被敵人扔回來炸傷了自己人,怎麽辦?孫同盛在山腳下的指揮所裏搜腸刮肚,緊急思索著破敵的辦法。

有了!用火焰噴射器!孫同盛一拍大腿,皺在一起的眉頭一下子舒展了開來。

這一招果然奏效。4個被俘的原74師士兵對著山頂一陣猛掃,540高地頓時像火把似的燒了下來,三五成群的51旅官兵丟了槍械,從巨石後麵跑出來,有的像火球似的滾下了山,更多的舉起雙手跪倒在了73團戰士的麵前!

太陽,像一個浴血的血人從地平線上探出了頭顱,540高地,張靈甫終於丟掉了他的這道最後屏障!

失去了所有翼護之後,張靈甫和他手中惟一的一點兵力──58旅團集在孟良崮的主峰──600高地上,還希圖拚死一搏一爭取時間,等待外援待。

“校長,犧牲已到最後關頭,我們已到了‘盡忠報國’的時候了!”

5月15日上午,華東野戰軍的第1、第4、第6、第8、第9五個縱除各以一部阻敵之外,其餘全都投入了對600高地的最後一擊。但見萬炮齊鳴,喊聲如潮,張靈甫和整編74師已陷入了共軍汪洋大海之中。

光禿禿的山上到處是一片混亂景象。由於沒有任何遮蔽物,人馬又擠在一起,共軍的大炮轟來,一炮總能炸死炸傷幾十人,脫韁的驢馬四下亂跑,人叫馬鳴,糾成一團。張靈甫像是沒看到似的,隻是躲進設在石洞內的指揮所裏向蔣介石求援。

蔣介石把尚方寶劍授給了湯恩伯,但在那些真真假假的救援者麵前,在共軍的頑強阻擊麵前,他湯恩伯怎麽能辯得清誰的“救援不力”呢?因而直到15日傍晚,整編第5軍被牽製於萊蕪;整編65師、整編25師被阻擊於曹莊、蛤蟆崮、界牌;第7軍、整編第83師被拒於留田、鼻子山。

一直相信通過整編74師吸引共軍,求殲於孟良崮的張靈甫此時想到的隻是突圍了。

西邊黃伯韜的整編25師離孟良崮最近,張靈甫把突破點選在了那裏,他調集近3000人實施西麵突圍,而在東麵和南麵各組織了1000來人的突圍疑兵,以分散共軍的注意力。

15日夜裏,3路隊伍分途出發。2個小時後,各部殘兵裹傷而回。山下共軍層層防堵,突圍失敗了!

16日上午,共軍各部在大炮猛轟之後,紛紛衝上山腰,與58旅的士兵展開了拉鋸戰。徐州飛來的6架戰機本為助戰而來,但見戰場上雙方絞殺在一塊,隻好在山腳下匆匆投彈後又飛了回去

16日下午3時,解放軍的各部已攻到了崮頂附近。

600高地的崮頂離山體約有10米高,四周全為峭壁,有如一個碩大的石柱擎在空中。74師的殘部利用這個有利的地形在作臨死一搏。

共軍搭成人梯已攻到了洞外石坪上,整編74師參謀長魏振鉞率領1000多人在作拚死反擊,衛隊長帶領20多名衛士也加入了洞外的戰鬥。

副參謀長李運良在洞口掏出手槍,向腮幫子擦著皮打了一槍,滿臉血汙地倒了下去,副師長蔡仁傑、58旅旅長盧醒則拿出老婆、孩子的照片相向而哭;張靈甫有些鄙夷地掃了他們一眼,舉槍自殺成仁。這時候,一隊共軍衝來,對著洞內橫掃了一梭子彈,蔡仁傑、盧醒被擊斃,張靈甫再次被擊中心髒,躺在了血泊之中。

槍聲驟停,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大的聲響!

原來,就在山穀間殺聲止息之時,天空中忽然陰雲四合,狂風大作,雷聲隆隆,一場大雨飄然而至!

對於這場暴風雨,事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國民黨報紙說:“此時天空慘暗,狂風走石,雨雹驟降,若為我師忠貞不屈,全部慘烈激昂之戰鬥犧牲同悲泣者,上天垂象亦異矣。”

可共軍和老百姓不這樣看。多年以後,沂蒙山人還在談論那場暴風雨,認為那場暴風雨是天意!倘若暴風雨提前幾天降臨,整編74師不致斷水,不致機槍打不響。

攻上孟良崮的是6縱特務團,團長何鳳山沒有進洞,進洞的是3連指導員。

“這是我們師長。”發報機電訊員指著一具屍體說。

那屍體俯臥在電台旁邊,電台架在折疊桌上。士兵翻轉過屍體,取下胸符,見上麵寫著“中將張靈甫”的字樣。張靈甫左腕戴的手表還在滴滴答答地走著,指針指向5點02分。

一場震驚中外的大戰就此落下了帷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