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朝鮮爭奪指揮權的內幕

(2010-11-25 13:11:23) 下一個

中國領導人早在朝鮮戰爭初期就有心援助朝鮮,但直到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前,朝鮮領導人對於中國方麵提供援助的願望都始終拒之門外。在中國決定出兵以後,統一指揮、成立聯合司令部等問題又接踵而至。

中國出兵前未達成協議

雖然由於中國領導層內部的意見分歧和蘇聯在出動空軍的問題上猶豫不決,10月1日至18日期間,中國派兵赴朝作戰的行動一再受阻和出現反複,但毛澤東的決心沒有改變。在周恩來赴蘇與斯大林討論武器裝備和空軍援助的問題時,中朝已經開始商談中國出兵的具體事宜了。不過,因情況緊急,雙方並未就出兵後的指揮、通信、補給、運輸等一係列問題進行討論,更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10月8日毛澤東即致電金日成,通知中國已決定出兵,並要朝鮮政府內務相樸一禹到沈陽與彭德懷和高崗商議誌願軍入朝諸項事宜。當日樸趕到沈陽,但並未談及誌願軍入朝的具體事項,隻是根據金日成的要求,催促中國部隊立即出動。樸一禹還說,目前金日成在德川,他的意見是誌願軍的指揮所也設在那裏。這就涉及到了對中朝軍隊的統一指揮問題。

據中國派到朝鮮的政務參讚柴成文觀察,金日成開始的想法比較簡單,即在敵情緊迫的情況下,請求中國出動軍隊幫助朝鮮頂一陣,這樣,軍隊的指揮權自然要由朝鮮領導人掌握。當他得知中國準備派幾十萬部隊分批入朝作戰後,才感到事情重大。顯然,由朝鮮人來指揮中國軍隊是不現實的。因此,金日成隻是提出雙方指揮所合在一起。

斯大林曾在10月1日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明確表示,誌願軍“當然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彭德懷後來曾對柴成文講:“我要對中朝人民,對幾十萬士兵負責啊!”因此,在彭德懷看來,根本不存在將中國軍隊交給朝鮮指揮的問題。

至於對朝鮮軍隊的指揮,一則不了解朝鮮方麵的主張,二則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潰散,新兵正在中國境內整訓,尚無法直接參與軍事行動,此時還不宜提出。於是,當10月21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會麵時,雙方均未提出統一指揮問題,隻是在談到兩軍如何配合時,金日成同意派樸一禹駐彭德懷處保持聯絡。

兩軍統一指揮作戰提上議事日程

中共中央在10月25日任命樸一禹為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黨委副書記。

隨著戰事發展,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漸漸提到議事日程上。在第一次戰役期間,彭德懷屢次報告,因中朝之間缺乏協調----語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鮮勞動黨政軍民撤退堵塞道路等等,使“誌願軍行軍作戰受阻”,特別是還多次發生人民軍誤擊誌願軍的事件。在物資供給、交通運輸等方麵,由於沒有統一的協調指揮,也出現了混亂的局麵。

為此,彭德懷通過北京委托中國使館人員向金日成提出作戰中的協調統一問題,希望人民軍總部能夠靠近誌願軍總部。11月7日彭德懷又請樸一禹麵見金日成,反映幾個問題。但商談三天的結果令人失望。

為了解決問題,毛澤東決定一方麵請中朝兩軍最高指揮官直接麵談,協調雙方立場,一方麵向莫斯科反映意見,以求得到支持。

中朝聯合司令部成立

金日成和什特科夫11月15日應邀來到誌願軍總部,高崗也專程從沈陽趕到。會談一開始,彭德懷便提出了兩軍必須統一指揮的問題。什特科夫明確表示應該由中方統一指揮,認為對中方指揮的正確性不應存在任何懷疑。但金日成在發言中隻介紹了人民軍的情況,而對指揮權和有關政策問題卻閉口不談。

彭德懷直接提出由金、什特科夫和他本人組成三人小組,負責對軍事問題進行協商和統一指揮。對此建議,金日成未置可否,什特科夫因未請示莫斯科,也不便表態。最後決定,待第二次戰役結束後召開會議再行討論。

毛澤東在11月13日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轉述了彭德懷的建議:“希望金日成同誌和什特科夫同誌能常駐前方,並由金日成、什特科夫、彭德懷組織三人小組,負責決定軍事政策……如您認為可行,即請由您處向什特科夫同誌和金日成同誌提出為妥”。17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高崗說,斯大林已回電,完全讚成由中國同誌來統一指揮,並將電告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另外,蘇聯駐中國軍事總顧問紮哈羅夫也讚成統一指揮。

鑒於莫斯科已表明態度,金日成便提出要去北京與毛澤東商談。在12月3日的會談中金說,斯大林有電報指示中朝軍隊應統一指揮,由中國將領為正職,朝鮮將領副職,朝鮮勞動黨政治局會議對此已同意。隨即,毛澤東告以中國方麵推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金日成提出金雄為副司令員,樸一禹為副政委,並確定以後聯合命令即由彭、金、樸三人署名,對誌願軍的單獨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變。

於是,中朝建立了聯合指揮機構,即“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聯合司令部成立以後,凡屬作戰問題及前線一切活動均歸其指揮,後方動員、訓練、軍政、警備等事則由朝鮮政府直接管轄,但聯司得向後方提出要求和建議。聯合司令部的建立對外不公開,隻在內部使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