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看了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畝產萬斤(組圖)

(2010-09-29 01:55:43) 下一個

核心提示:在李銳的《反思大躍進》的文章還有這樣的記載,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問毛澤東:“你也不是沒當過農民,你應當知道畝產萬斤是不可能的”。毛澤東說:這是我看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

原載《中國青年報》1958年6月16日 原題: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作者:錢學森

以前看過一個笑話,是講前蘇聯的赫魯曉夫的。他對了一個著名的藝術家發脾氣,說我原來不懂藝術,是因為我沒有當總書記,現在我當了蘇共總書記,我就是藝術家,就懂藝術了。意思就是,權力和榮耀催人奮進,權力和榮譽也使人自我膨脹。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和詩人,解放後他就不僅僅是懂打仗,也不僅能填詩作詞,而且連煉鋼煉鐵和施肥澆水這些下裏巴人的勾當,他也都是行家裏手了,大筆一揮,就是一部《農業八字憲法》。

筆者和一位搞專業的前輩有過交談,這位前輩不無感慨地說:現在是有些人講自己的專業講不出來,但講別的專業,就特別來勁。例如也是兩彈一星功勳之一的中科院前院長、現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全國科協主席周光召,搞的是原子彈的數據計算和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軌道控製,也是目前擁有外籍院士頭銜最多的中國人,90年代周院長代表中科院到美國訪問時,在大學裏做報告和學術交流,講的就不是理論物理,而是大講特講中國的國情。我想前中科院院長的這個毛病,可能就來自於他的同行和業師錢學森先生。

我從前一直以為錢學森先生隻是導彈方麵的權威,等到有一天突然看到錢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題目為“要從整體上考慮並解決問題” 的談中小學校教育改革的文章,才認識到錢先生原來也是一位教育家,因而對錢先生更是刮目相看。在1990年的這篇文章中,錢學森先生侃侃而談:“從現在到下個世紀中葉以後,假如我們要在世界有競爭能力的話,我認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是碩士文化水平”。他說:“現在我們說的九年製義務教育是不夠的。但是我覺得總結我們過去的經驗,完全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4歲就上學,我看經過14年到18歲,就可以達到碩士水平”。嗬嗬,幼兒們哪裏都會如錢老人家說的那樣聰明,18歲就都碩士水平,個例可能是有的,但作為教育的製度普及,實在也是拔苗助長,恨鐵不成鋼了。這不是瞎說,又是什麽?

到1994年,看到錢學森先生出版的一本學術專著:《論地理科學》,書上洋洋灑灑數十萬言,談得可都是“關於地學的發展問題”和“地理科學的發展戰略和研究方向”。看了幾篇地學方麵的文章,就儼然地成為了地學大師,為地理科學製訂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字憲法”。接著,在《大自然探索》、《地理學報》、和《地理知識》上還有許多一流的地理學院士和專家們跟進,為錢學森的理論和指示做注釋。如全國地理學理事長任美鍔院士就說錢學森是“從世界科學的高度”,建立了“大的地理科學係統”。前幾年南京師範大學地理係建立地理科學學院時,錢學森還親筆題寫了院名,現在就掛在該院大樓的門口等等。可見這題字和贈詩之風,也不自年輕有為的搞基因的陳竺院士起。

看到最近的紀念錢學森90周年誕辰,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國防科工委聯合慶祝。不是紀念錢學森在發展兩彈一星和“神五”載人飛天上的貢獻,而是慶祝錢學森在地理科學、在教育學、在沙產業理論、在“知識密集型草產業”、在“人體科學”、和“天地生”科學方麵的“劃時代貢獻”!

不好好的利用自己的專業背景,認真地總結和反思一下如何去登火星登月球和破解人家美國的導彈防禦體係和全球定位係統,瞎談什麽八竿子也夠不著邊兒的沙產業、草產業、地理科學、人體科學、和大成智慧等等前所未聞的其他專業的新名詞。可真是有點兒不務正業和自欺欺人了。

可悲的是,有錢老先生一個人在那兒胡說八道也就是了,後麵還竟然就有那麽多的博導和院士級別的崇拜者。以至於一夕之間,中華大地上竟出現了很多的沙產業研究會,草產業研究會,人體科學研究會。就連大名鼎鼎的中國科學院的地理研究所,也跟了錢老瞎起哄,改成了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諾貝爾的什麽獎,要不想出醜聞,還是要慎重一些,晚一點給咱中國人的好。



毛澤東與錢學森親切握手


田家英

錢學森和畝產萬斤

錢學森的胡說八道,最搞笑的事情是在大躍進期間,論證一畝地產萬斤糧。這不但是盡人皆知,而且錢老在年輕時有意無意間犯的這個錯誤,還時不時的被他的論敵如經濟學家於光遠輩,引用了來詆毀錢學森(塗建華:中國特異功能二十年)。

據說大躍進能夠發生的一個原因是人們的科學精神喪失殆盡,包括錢學森這樣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著名物理學家。1958年,錢學森曾在《大眾科學》和《中國青年》雜誌上發表了“糧食畝產會有多少?”和“農業中的力學問題”兩篇文章,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釋了畝產百萬斤的可能性。

盡管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對大躍進不積極,有不少農業方麵的專家,包括著名的物候學家竺可楨和植物生理學家羅宗略都撰文反對。例如植物所羅所長說:“萬斤糧隻能用農藝學來分析,以植物生理學總結,不是從實際因素出發,不可輕信”。但錢學森這位既不是農藝學家、也不是植物生理學家的導彈專家卻大膽聲稱:糧食產量可以無限地增加,太陽光能射到地表,隻要利用其30%,畝產就可能達到“兩千多斤的20多倍!”(錢學森: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其實在農業和生物學上的事情,遠沒有工業生產過程和彈道導彈計算那樣來的精準。而問題就出在那個光合轉化效率的30%上:以目前的生產力水平,高產農田植物的光合轉化效率也不過0.5%,50年代,撐死了也不超過0.3%,而錢學森把0.3%一下子就說成30%,擴大了100倍!這本身在科學上是絕不能實現的事情,人家世界上頂尖的導彈專家就敢於拍腦袋瓜兒瞎說。

一年後,錢學森的計算又使畝產潛力精確為5.85萬斤(錢學森:農業中的力學問題),從而為“大躍進”和糧食產量“放衛星”作了科學上的背書。錢先生以他科學家的名譽作擔保,讓千千萬萬的人相信“大躍進”政策的“科學性”,其效果極為惡劣(南冠客:為什麽中國大陸和諾貝爾獎無緣?),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但受此影響和激勵,而且怕被拔白旗和打右派,全國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知識分子,也先後都不爭先恐後地加入到深翻土地和放人造衛星的群眾運動中去。

在李銳的《反思大躍進》的文章還有這樣的記載,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問毛澤東:“你也不是沒當過農民,你應當知道畝產萬斤是不可能的”。毛澤東說:這是我看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同樣的記載還有後來執掌中央文革小組的陶鑄等高層領導人,也是引用了錢學森的文章(陶鑄:駁“糧食增產有限論”,1958)。毛澤東和中央書記處的領導人於是便對下麵虛報的糧食產量信以為真,擔心起“糧食多了可怎麽辦呀” 的問題。後來毛澤東檢討說,他是上了科學家們的當(中國青年報:理性照耀中國)。

這場唯心主義鬧劇,以上千萬農民的餓斃而告終。雖然當時的政治領導人毛澤東等人要為領導“大躍進”造成的大饑饉以及上千萬生命的不幸死亡負主要責任,但錢學森這位身居高位、曾經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獎”、並在當時積極地“科學”論證了畝產上萬斤的科學家,也難辭其咎。

附文:錢學森發表的關於論證畝產萬斤的文章錢學森三次論證“畝產萬斤”

錢學森:農業中的力學問題--畝產萬斤不是問題

這幾年來,中國人民在黨的建設**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精神振奮,意氣風發,無論在工業戰線、農業戰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1958年大躍進以來在同一設備條件和土地上,生產量提高了許多倍。由於這種生產上飛躍的發展,也就出現了一連串新的科學技術問題,要求科學工作者去解決。我在這裏想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農業高額豐產技術中的力學問題。 ——我們都知道,力學是處理機械設計的問題的,是處理高速飛機設計問題的,是處理水流和氣體流動問題的,怎麽農業高額豐產裏也會出現力學問題呢?要說明這一點,我們得先計算一下在我國平均緯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畝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陽光落在上麵。這個能量可以用各種單位來表現。我們這裏選用從水和二氧化碳製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數來計算,這是因為植物的生長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來製造澱粉和纖維這樣碳水化合物的。我們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畝地上的陽光,一共折合約94萬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陽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麽單位麵積幹物質年產量就應該是這個數字,94萬斤!

——自然,高等植物葉子利用太陽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計最高也不過是1/6,這就是說,單位麵積幹物質的年產量大約是15.6萬斤。但是植物生長中所積累的物質,隻有一部分糧食,像稻、麥這一類作物的穀粒重量,約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這樣算來,單位麵積的糧食的年產量應該是7.8萬斤。這是說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為陰天而損失25%,那麽糧食的畝產量應該是5.85萬斤。這是說,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長,如果僅在暖季才長,也許要再打一個2/3 的折扣,那麽平均畝產量是3.9萬斤了。

——同樣的計算也可以用來估計快速豐產林木的數字。這裏相當於糧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畝地上的積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綠樹,全年都長,每畝地的積累的木材重量是5.85萬斤;如果是落葉樹,就是3.9萬斤。倘若木材屬於輕質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計算。那麽全年都長的常綠樹,每畝每年可以積累木材 63立方米,而落葉樹每畝每年可以積累木材43立方米。(後麵不全)


毛澤東與錢學森

“前年賣糧用蘿挑,去年賣糧用船搖,今年汽車裝不了,明年火車還嫌小!”。 這是江西井岡山農民的一首民歌。我們的土地正在農民雙手豪邁的勞動中,付給人們更多的糧食,6月12日中國青年報第一版上發表了一個動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繼小麥畝產2105斤以後,又有2畝9分地平均每畝打下了3530斤小麥。

土地所能(供給)人們的糧食產量碰頂了嗎?

科學的計算告訴人們:還遠得很!今後,通過農民的創造和農業科學工作者的努力,將會大大突破今天的豐產成績。因為,農業生產的最終極限決定於每年單位麵積上的太陽光能,如果把這個光能換算農產品,要比現在的豐產量高出很多。現在我們來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畝地上的太陽光能的30%作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這些太陽光能把空氣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製造成自己的養料,供給自己發育、生長結實,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糧食,那麽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這並不是空談。舉一個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別豐產試驗田要在一畝地裏收160萬斤蔬菜。雖說蔬菜不是糧食,但到底是畝產160萬斤!

所以,隻要我們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條件,加上人們的不斷創造,產、量的不斷提高是沒有問題的。今天條件不具備,明天就會創造出來,今天還沒有,明天一定會有!



毛澤東會見錢學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