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難得一見的乾隆年間殿試卷 卷上要寫祖孫三代(圖)

(2010-06-18 14:47:38) 下一個

“這可是寶貝,弄壞了不得了。”昨日,重慶圖書館曆史文獻中心副主任顧樂進手帶白手套,小心翼翼從櫃中取出清代乾隆年間進士李調元的殿試卷。存世200多年並“來”到重慶,這中間有段傳奇故事。

  卷子上要寫祖孫三代

“這是我們館藏裏麵考取功名最高的一個:第二甲第十一名。”顧樂進介紹,卷子寬約10厘米,長約45厘米,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四川綿州羅江縣人李調元殿試時所寫。

據悉,清初出題字數一般在二三百字,涉及二三件事。康熙開始題目五六百字,分列四項。到李調元時,乾隆已將殿試內容於考前一天,令讀卷大臣秘擬八條,再從中選定四條,由內閣兩位讀卷官親自書寫,入夜傳匠刊刻。



圖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保存至今的乾隆時期殿試的文章

進士及第後,李調元擔任了吏部文選司主事,後調任廣東,曆任鄉試副考官、考功員外郎、廣東學政、直隸通永兵備道等職。由於酷愛文學、著述頗豐,他也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藏書家。

“那時考進士,要查祖孫三代。”記者在顧的指引下,在殿試卷上發現,應試者除介紹自己所讀書籍外,還要特別介紹曾祖父以來三代人是否入仕、曾讀過《四書五經》哪些內容。

  差點被蟲鼠吃掉

“這份試卷差點被蟲、鼠吃掉。”顧說,清初殿試地址在天安門外,後禮部請試於太和殿外的台階下,遇到風雨天改在太和殿東西的廡廊下。雍正元年殿試時天氣寒冷,皇帝特恩準今後在大殿內兩旁考試。李調元試後,殿試原卷和其他殿試卷一起存入內閣大庫。

然而經年累月,隨著改朝換製,加上看管不善,不少殿試卷要麽被吏役偷走,要麽被蟲鼠吃掉。

  殿試卷輾轉來渝

宣統年間,儲存殿試卷的房屋漏雨,朝廷決定修繕,於是派人清理。當時任史官的傅增湘(後任民國教育總長)本想查找些康熙、乾隆年間名人的殿試卷加以保管,結果都沒有了。隻在剩餘的卷子裏找到包括李調元試卷在內的部分殿試卷,於是對其收藏。

建國初始,傅增湘本想把這些試卷捐給四川大學。但在西南文教部協調下,最終決定捐給重慶圖書館。

  小名詞

殿試又稱廷試,是封建帝王選拔國家高級人才的一種規製。它源於漢唐,定製於宋。漢時各地推舉賢良,皇帝親自加以策詔。漢以來考試取士,以政事、經義等設問並寫在簡策上,讓應考者對答,謂之對策。唐代武則天時曾在洛城殿策試貢士,是殿試的開始。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科舉被明令廢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