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不是‘四人幫’的人”——鄧小平一句話送陳永貴平安回家

(2009-06-26 11:58:24) 下一個

1980年9月,中國召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決議接受六十五歲的陳永貴(見圖 1915年2月14日~1986年3月26日)解除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的請求;次年,陳永貴離開中南海,舉家遷入北京複興門外22號樓賦閑。至此,這位出身於農民的文盲副總理終於告別了他奇跡般的政治生涯。

永貴是個地道的農民,出生於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鄉小南山村,因為貧窮,他與許多當時的農民一樣,沒有機會上學。1948年,三十三的陳永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於1952年被評為“省級勞動模範”,出席山西省農業豐產勞模代表會,後來,被舉薦為大寨村黨支部書記,打開了他的政治前景。

1958年8月,陳永貴倡議創建昔陽縣第一個人民公社,任公社常委副書記兼大寨常支部書記。在60年代初的三年大災中,他又發起了“三不要,三不少”運動--------不要國家救濟糧,不要國家救濟款,不要國家救濟物資;當年社員口糧不少,社員收入不少,上交國家的統購糧不少。這一運動受到山西省委的重視。

1964年3月 27 日,毛澤東南下,聽取了當時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笳的匯報。當時,毛澤東提出,搞社會主義教育,每一步驟都要緊密結合生產進行。於是,陶魯笳提到了大寨和陳永貴。毛澤東頓時對這一“奇人”大感興趣,他隨即要求陶魯笳上交陳永貴的材料。就這樣,1964年12月,中國爆發了一場浩蕩蕩的“農業學大寨”運動。

文革爆發後,全國一片大亂。1967年2月,陳永貴領導了昔陽縣的“奪權”運動,而後成為昔陽縣的最高領導人。借著這場東風,他“平步青雲”,很快成為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山西省革命 委員會的負責人之一。但他沒有搞大規模的武鬥,而注重經濟建設。

當時,在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中,他主張打破知識分子的一統天下,認為中國的知識分子雖然經過共產黨二三十年的改造,但世界觀仍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打破知識分子一統天下的辦法之一,就是讓工人和貧農、下中農“滲”進知識分子的汪洋大海中。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陳永貴作為一個半文盲才能登上副總理的寶座。1975年1月中旬,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陳永貴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他的“後台”就是毛澤東。

時世境遷 向中央遞辭職書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四人幫”(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隨後倒台。陳永貴擁護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幫的決定。同年12月,他在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作題為《徹底批判四人幫,掀起普及大寨縣運動的新高潮》的報告。

盡管如此,由毛澤東“欽點”而登上副總理大位的陳永貴還是時刻懼怕與四人幫扯上關聯。但當時礙於毛澤東的影響力,接班的最高領導人華國鋒還是 “照顧”著陳永貴。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日)後,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展開“撥亂反正”行動,四人幫也被推上了審判台。當時,關於陳永貴與四人幫有關係的說法依舊存在,這也讓陳永貴坐立不安。

1980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五中全會,會議決定批準毛澤東生前的親信汪東興、紀登奎、吳德、陳錫聯等人的辭職請求,免除或提請免除他們所擔負的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 這批人的下台,讓陳永貴開始感到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即將告終。

有一天,陳永貴忽然對來京看他的長子陳明珠說起了自己的去留問題。陳永貴說:“不能幹哩!咱自 己寫個(辭職)申請吧!”“你來寫,我說。”陳永貴靠在沙發上,一條一條地慢慢說道:“就寫身體不好,沒文化,不適應工作哩。”

但想了一會兒,卻沒有想出什麽東西來,陳永貴說:“就這吧。”陳明珠就照這個意思短短地寫了份辭職申請,寫完給陳永貴念了一遍。陳永貴聽罷點了點頭,再次感歎道:“幹不了啦,還不抵回家動彈呢。回家勞動也比這強哩。”

下台後遭“敵人”攻擊

19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接受陳永貴要求解除他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的請求。陳永貴失去副總理的頭銜的第二個月,山西省召開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和省政協四屆十二次常委會。

此時,山西省內長期受陳永貴一派壓製的人這回抬起了頭。在這次會議上,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陳永貴群起而攻之,揭發了他一大堆問題,並且要求罷免他全國人大代表的資格,追查他和“四人幫”的關係,追究他在一些事情上的法律責任。在交道口小院閑住的陳永貴聽說了這些事,長歎著說:“唉,老虎吃人有躲閃,人吃人可沒躲閃哩。”

由於追究陳永貴與“四人幫”的關係的呼聲越來越高,讓陳永貴又氣又怕。迫不得已之下,他找到了鄧小平。鄧小平表態說:“你不是‘四人幫’的人。”也因為鄧小平的這番話,才讓陳永貴“擺脫”了曆史的枷鎖,而下邊的呼聲也漸漸平息下去。

陳永貴辭去副總理之位後,並沒有回到農村,而是住進了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為他準備的複興門外22號樓,從此過上了平靜的生活,直到1986年3月26日逝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