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金日成去世後,起伏震蕩的中朝關係

(2009-05-28 12:08:37) 下一個

朝核問題第六輪六方會談眼下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展開,外界普遍認為,朝鮮2006年10月9日的核試爆的目的就是獲得直接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從而降低對中國的依存度。自從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於1994年接過其父金日成的大位後,中朝關係一直時冷時熱。事實上,金正日在上台之初,就曾因索取北京政府的援助不得而有意拉攏台灣,報複大陸。

金日成猝死 金正日重新布局

1994年7月8日淩晨,掌控朝鮮政權近五十年的金日成因心髒病突發逝世,醫院院長和保健醫生均被送進監獄。金正日見父親去世,呆若木雞,遭此突然打擊後竟長時間不能理事。所幸有朝鮮勞動黨元老的鼎力相助,共撐危局,扶持他辦理喪事。

金日成的追悼大會原定7月17日舉行,但因金正日悲痛欲絕尚未恢複以及準備工作倉促,不得不推遲三天到7月20日。追悼大會召開時,台上金正日率百官守靈,台下百萬群眾哭聲震天。

中國大陸方麵接到朝鮮通報的金日成去世的消息後,馬上由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以及人大委員長喬石發去唁電,並派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丁關根,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溫家寶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兼鄧小平辦公室主任王瑞林上將赴朝鮮吊唁。丁關根等人在列席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臨時會議時重申了中共對金正日政權的支持。

金正日對金日成的去世可以說毫無準備,他的所有部署都被打亂了,為了集中精力鞏固政權內部,重新按照他的想法進行人事安排,除簽署朝美關於解決核問題的聯合聲明外,金正日基本凍結了所有重大的外交活動。

金日成在世時在實行的某些新的經濟措施也告暫停,隻有大勝銀行和英國進行了合資經營。金正日沒有馬上接任金日成的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首兩個職務。對外稱守孝三年,此舉在國內極得人心。

金日成死後,金正日把全部精力放在軍隊身上,一方麵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在關鍵崗位上,同時著手實行軍隊領導幹部的年輕化和知識化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目前的朝鮮人民軍領導層與金日成在世時已麵目全非,元帥吳振宇、崔光,次帥金奉律、金光鎮、李河日,大將朱道一,全文謝、全在善等或病故、或退役,或被清洗。

除調整軍隊幹部外,軍事裝備也作了更新,盡管朝鮮鬧糧荒,仍從俄羅斯和烏克蘭購買了大量現代化武器,使朝軍戰鬥力更上一層樓。買軍火的經費主要來自向伊朗、敘利亞、柬埔寨、斯裏蘭卡出售飛毛腿導彈、蠶式導彈、坦克和裝甲車得來的款項,此外,還從海外籌措了一部分。

金正日對大陸心存不滿

眾所周知,朝鮮因為政治體製以及意識形態、更嚴重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展核武器而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經濟衰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中國的援助。但金日成死後,朝鮮與大陸的關係再次走入低穀,金正日因向中國索要援助達不到其要求,於是重新在報紙上不點名批判中共的“修正主義”,同時再次決定同台灣拉關係,以報複大陸。

金正日的“親台”措施包括:朝鮮國際旅行社於1996年設立了台北辦事處,同年5月,台灣當局派出議員訪問朝鮮。6月份,朝鮮國際貿促會副委員長李成祿、金英烈率團去台北。以上行動雖然使中共不快。

幾年前,朝鮮再度決定為台灣存放核廢料,這件事使得大陸方麵非常震怒。為此,中共中央決定同意放走前朝鮮勞動黨避暑黃長燁逃往朝鮮。

在外交方麵,1996年4月,朝鮮單方麵宣布放棄遵守維持非軍事區的停戰協定,此前朝鮮並未向大陸打招呼,先把停戰委員會中的波蘭代表趕走,使大陸措手不及,中國人民誌願軍代表被迫撤離板門店。這一行動極大損害了大陸軍方的自尊心,甚至許多人民軍將領也看不下去,因此,大陸軍方於1996年12月派國防部外事局局長羅斌少將(伍修權之子)率軍事代表團訪問韓國。

在此期間,大陸與韓國的關係繼續發展。1995年11月,江澤民出訪韓國,促使中韓貿易額在1996年達到了兩百億美元。這一切都使金正日更加眼紅。

眾所周知,朝鮮與大陸曾於上個世紀50年代簽署協議,在法律上存在同盟關係。但盡管中國共產黨與朝鮮勞動黨在曆史上頗有淵源,但中朝關係並非一帆風順。上個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一結束,金日成就催著大陸撤離軍隊,決不讓留下一兵一卒;隨後,金日成大肆清洗內部的親中勢力。

1961年月11日,兩國簽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在法律層麵上中朝成為盟國)。但在中蘇交惡時期,金日成還是倒向了蘇聯“老大哥”的懷抱。蘇聯解體後,朝鮮再度將戰略重心轉向中國,兩個政黨的互動才開始頻繁起來,直至如今形成時冷時熱的局麵。

有名無實的盟友關係

2006年7月初,朝鮮進行的導彈發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譴責朝鮮的決議,中國繼續進行勸解,美國采取比較低調姿態,願在六方會談範圍內舉行朝美對話,但平壤仍然堅持強硬態度,重申發射導彈是它的主權和自衛行動,從而使朝鮮半島局勢繼續動蕩不定。

在這次事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中朝雙方公開表示對對方的不滿。金正日拒絕接見導彈事件後赴朝訪問的中國副總理回良玉和副外長武大偉,同時又向來訪的美國人表示“中國不可信”。而中國外交部首席發言人劉建超則在訪問韓國首都時公開聲稱,盡管北京對平壤一再勸告,但“朝鮮不聽中國的話,也不聽朝鮮自己的話”。在媒體傳出朝鮮偽造美鈔和中國人民幣的消息之後,中國已經凍結了朝鮮在澳門開設的銀行賬戶。這些新發生的情況,是中朝關係中從未有過的。

其實,中朝兩國盡管還保持著有名無實的盟友稱號,它們的相互關係早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麵和心不和了。進入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中蘇開始分裂,平壤采取騎牆態度,中朝關係就冷淡下來。70年代初尼遜訪華實現中美和解,使北京平壤在對美政策上發生根本分歧。從80年代開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又意味著兩國國內發展路線的分道揚鑣。北京在90年代初從“一個朝鮮”向“兩個朝鮮”政策轉變而與韓國建交,拒絕朝方投票否決的無理要求而支持韓國加入聯合國,更被平壤視為對它的背叛行為。

在中朝兩國的相互關係中,朝鮮一貫采取極端狹隘的民族利己主義立場,以站在東方反帝最前哨為中國做出犧牲的兄弟國家自居,把中國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搖錢樹,無止境地向北京索求無償的經濟、財政與軍事援助。中國每年向朝鮮提供大量的糧食、燃料、工業原料和製品,交通運輸工具以及武器裝備。連運送援朝物資的大量車皮也被朝方扣押下來常年使用。

中朝貿易每年總是朝方欠賬,轉入下一年度計劃而不了了之。不僅如此,朝方屢屢以美國與韓國要進攻朝鮮為借口製造緊張氣氛,要求北京提供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實際上是要把它獲得的一部分武器裝備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出售獲取暴利。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金日成在80年代中派吳振宇大將到北京要求軍援,開列的單子包括海陸空三軍的軍艦、戰機、火炮以及各類軍用物資,其總額幾乎等於當年中國軍費的小一半。結果被鄧小平以“一個子兒也不給”斷然拒絕,使呆在京西賓館不走的不速之客碰壁而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