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照片:與美國宇航精英同列的中國科學家(圖)

(2009-04-23 13:05:01) 下一個

這張拍攝於60年前的照片,是美國國家航空顧問委員會在1947年2月3日的合影。在以美國航空事業奠基人馮·卡門博士(第一排左起第7位)為核心的美國宇航精英中,共有3位中國學者:第一排左起第3位是錢學森,第二排左起第一位是林家翹,第三位左起第2位是郭永懷。

  這張照片是郭永懷1956年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時帶回來的,存放在他位於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辦公室內。郭永懷於196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20世紀70年代初,力學所一位研究員在所裏的一個垃圾筒中發現這張照片,並將它送還給郭永懷的夫人李佩教授。李佩將照片送給錢學森夫人蔣英,蔣英立即複製了一份,並將原件退還李佩,但李佩目前找不到這張照片的原件。現在的這張照片,是攝影師候藝兵提供的翻拍件。

  仔細分辨,照片背景上有“NACA”字樣,這是美國國家航空顧問委員會的簡稱。NACA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前身,成立於1915年3月3日,1958年被NASA代替。雖然美國人賴特兄弟在1903年發明了第一架飛機,但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美國的飛機技術仍然落後於歐洲。為趕上歐洲的步伐,美國國會於1915年3月15日創建了NACA。NACA存在期間,出版了大量的珍貴文獻,這些文獻主要包括科學和技術報告、技術備忘錄以及技術筆記等。

二戰期間,很多報告都被控製使用,戰後均得到解密,被稱作“NACA戰時報告”。



與美國宇航精英同列的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簡介:

  錢學森(1911.12.11~今)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

  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係(今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前身的一部分),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學習。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並從事火箭研究。

  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一位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因此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曆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

  1955年10月衝破種種阻力回國後,在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林家翹簡介:

  林家翹(1916~ ),1916年7月7日生於北京,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隨即留校擔任助教。1939年林家翹與郭永懷,錢偉長等共21人同期考取庚子賠款留英公費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突發,船運中斷,改派加拿大。本來,輪船將途經神戶,日本在護照上簽證準許登岸遊覽。公費生一致認為,抗日戰爭期間,有失國體,故全體憤然離船,返回昆明。直到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深造,1941年獲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1944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從1947年起,曆任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數學教授、學院教授、榮譽退休教授。自1951年起成為美國國家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62年起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7年清華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和名譽教授,2001年11月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

  林家翹教授是國際公認的力學和應用數學權威。從40年代開始,他在流體力學的流動穩定性和湍流理論方麵的工作帶動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他用漸近方法求解了Orr-Sommerfeld 方程,發展了平行流動穩定性理論,確認流動失穩是引發湍流的機理,所得結果為實驗所證實。他和馮•卡門一起提出了各向同性湍流的湍譜理論,發展了馮•卡門的相似性理論,成為早期湍流統計理論的主要學派。從60年代起,他進入天體物理的研究領域,創立了星係螺旋結構的密度波理論,成功地解釋了盤狀星係螺旋結構的主要特征,確認所觀察到的旋臂是波而不是物質臂,克服了困擾天文界數十年的“纏卷疑難”,並進而發展了星係旋臂長期維持的動力學理論。在應用數學方麵,他的貢獻是多方麵的,在數學理論方麵,他也有些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他證明了一類微分方程中的存在定理,用來徹底解決海森伯格論文中所引起的長期爭議(參看科學花絮)。他是當代應用數學學派的領路人。

  林家翹教授對中國科技事業十分關心。他本人自1972年以來曾多次回國作學術訪問,邀請眾多美國知名專家來華講學,接受多位學者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為國內培養了一批有造詣的學者,推動了應用數學與流體力學的許多新領域在中國的發展,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林家翹教授曾擔任美國數學會應用數學委員會主席、工業和應用數學協會主席。他曾獲得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Timoshenko獎,美國國家科學院應用數學和數值分析獎,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力學獎。


郭永懷簡介:

  郭永懷(1909.04--1968.12) ,男,山東省榮成市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 應用數學家 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1年考入南開大學物理係,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係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係留學並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後,曆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係列重大問題。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曆史年表
  1909年4月4日生於今山東省榮成市。
  1931~1933年南開大學物理係學習。
  1933~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係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1938~1939年西南聯合大學半工半讀。
  1940~1941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係學習,獲碩士學位。
  1941~1945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跨聲速流,1945年獲博士學位。
  1946~1955年創辦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曆任副教授、教授。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學部委員。
  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力學學報》主任編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係主任。
  1960年兼任二機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
  1964年任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
  1967年任國防科委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籌備組副組長。
  1968年12月5日逝世於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