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工作人員正在對緙絲陀羅尼經被進行鑒定。..."> 圖一:工作人員正在對緙絲陀羅尼經被進行鑒定。..." /> 8萬元檢漏買袈裟 6550萬元賣出創天價(組圖) - 博客 | 文學城

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8萬元檢漏買袈裟 6550萬元賣出創天價(組圖)

(2009-01-31 12:12:31) 下一個




圖一:工作人員正在對緙絲陀羅尼經被進行鑒定。

  2008年1月6日下午3時,隨著拍賣師的一錘定音,起拍價6000萬元的緙絲陀羅尼經被(皇帝禦用被子,上麵用緙絲方法織有經文——雕塑佛注),最終以6550萬元成交。由於此前從未有類似拍品麵世,更因賣家開出起價6000萬元的中國拍賣最高價,這件拍品一經麵世,便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長2米,寬1.38米,呈古銅色。經被采用雙麵緙,用細羊毛撚絲製成。經被正反麵紋飾均清楚平整,精細一致。文物專家張惠萍對記者說,緙絲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頂峰,而雙麵緙又是緙絲中的極品。這種工藝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頂峰,此後便漸漸衰落。即便是現在也不能達到當時的工藝水平。 

  這件陀羅尼經被上共有四種文字。主體是一座佛塔,塔內緙滿梵文陀羅尼經經文,塔周圍有精美繁複的花紋。西山大覺寺研究員伊葆力對於宗教用品有較深研究。他告訴記者,陀羅尼經被是佛教密宗的宗教用品,相傳將它覆蓋在死者身上,可以令死者得到超度。因此,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一經麵世,便被佛教界奉為聖物。去年10月它在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展出時,曾經轟動一時,引來觀者如雲。 

  伊葆力說,在死者身上覆蓋陀羅尼經被的墓葬形式最早起源於元代。“陀羅尼經被基本上都隨逝者葬於地下,所以,盡管典籍中對它的顏色、紋飾有詳細地記載,但基本上沒人見過實物。”此前人們隻見過覆蓋在慈禧太後身上的陀羅尼經被。那件經被是1928年孫殿英盜墓東陵時出土的,由於孫殿英是個大老粗,他隻揪掉了慈禧經被上的珍珠,而對於經被卻棄之不顧。直到1979年當工作人員再一次打開地宮時,經被才再一次被發現。據推斷,此次麵世的這件陀羅尼經被可能是同時被盜的乾隆裕陵中的那件經被。伊葆力告訴記者,這件陀羅尼經被上標有“左肩”、“右肩”、“左腳掌”、“右腳掌”的字樣,顯然是根據死者的身高尺寸定做的。 



圖二:一位年輕女士以6550萬元拍得緙絲陀羅尼經被。

  2008年迎春拍賣會是今年北京第一場拍賣會,昨天進行的瓷器雜項專場共有208件拍品。可在緙絲陀羅尼經被出場前,拍賣現場顯得有些沉悶,會場雖然坐滿了競拍人,但舉牌者寥寥。直到作為“壓軸拍品”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出場,現場的氣氛才被點燃。6000萬元的起拍價,沒有實力的競拍者當然不敢染指。最終,競爭在持2號號牌和持15號號牌的兩位競拍者之間進行。經過11次競價,經被最終被持有15號號牌的年輕女士以6550萬元拍得。 

  拍賣會後,記者采訪了賣家秦先生。雖然拍品以6550萬元成交,但秦先生顯然對這個價格並不滿意。他說:“今天來的人不多,還是比預期低了很多。”他告訴記者,他預期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至少應該拍出9000萬元。 

  秦先生的估計也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清宮廷緙絲珍品受到藏家關注,2004年的《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回貼緙絲全卷》成交價超過3500萬元人民幣,2006年拍賣的清宮舊藏紅木雕花鑲嵌緙絲絹繪屏風更創下8533萬元的高價。 緙絲陀羅尼經被的傳奇來曆 

  號稱“中國第一拍”的緙絲陀羅尼經被,最終以6550萬元的天價成交。這給近年來越來越火爆的收藏品市場,又添了一把火。在令人咋舌的成交價背後,這件罕見拍品的來曆,更加富有傳奇色彩。

  ■撿漏 

  提起這件罕見的緙絲陀羅尼經被,作為經手人的北京文久拍賣公司總經理李彥君非常感慨:“搞收藏的人都盼著‘撿漏’,這個經被的藏家可真是撿了一個大漏!” 

  這件罕見的緙絲陀羅尼經被,竟然是藏家在一件袈裟的夾層中發現的。2005年的一天,酷愛收藏的秦先生在北京參加了一場拍賣會。拍賣會上氣氛熱烈,成交價也屢創新高,許多拍品都名花有主。可是,一件標價8萬元人民幣的清末黃緞子袈裟卻始終無人問津。秦先生回憶:“說它是件袈裟,確實有點兒勉強。一般的袈裟都是把布截成小片,然後再縫綴在一起。可這件“袈裟”卻是一整塊黃緞子。看起來更像一個緞子被麵。”但細心的秦先生卻發現這塊“被麵”有些蹊蹺,黃緞子裏麵隱約透出精美的花紋,還有文字。在拍賣現場,秦先生並沒有聲張,而是看著這件“袈裟”流拍了。 

  第二天,他來到拍賣公司,點名要買前一天流拍的那件“袈裟”。拍不出去的東西又找到了買家,拍賣公司當然高興,很快雙方以9萬元的價格成交了。對於工薪階層的秦先生來說,一下拿出9萬元錢還真不容易。他取出自己的4萬元存款,還向別人借了5萬元。當天晚上9點,終於把這件“袈裟”取回了家。 

  回家後,他連夜拆開了“袈裟”。當把表麵的黃緞子拆開後,夾層裏一個精美絕倫,寫著四種文字的“經被”出現了。

   ■鑒定 

  作為業餘藏家的秦先生隻是直覺上感到這是個寶物,但它到底是什麽東西並不明了。於是,他找到一位資深文物專家鑒定。“專家看過後說,這是一塊陀羅尼經被,是蓋在死人身上的,不吉利。你還是把它賣了吧!”秦先生說。不久,專家介紹了兩個買家,要以雙倍的價格收這件經被。可精明的秦先生覺得事有蹊蹺,“既然說是件不吉利的東西,為什麽又要搶著收購呢?” 

  於是,他婉拒了收購的要求,又找到了身為文物專家的朋友李彥君。談到第一次看到這件經被的感受,李彥君用了“震驚”兩個字,他說:“雖然我是研究玉器的,但對於緙絲和宗教文字還有一些常識。我一看這個規格、形製那麽大,可非一般的東西,應當是出自宮廷。”為了進一步弄清楚這件東西的來曆,李彥君建議秦先生再找一些專家鑒定。而後秦先生帶著這件寶貝找到了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淑芬。

  張淑芬是國內雜項收藏鑒定的權威專家。盡管經她手鑒定過的寶貝數不勝數,但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還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張淑芬對記者說:“所謂‘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代表了中國絲織技藝的頂峰,這樣大的緙絲織物,一個人要用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它絕不會出自民間,隻有宮廷才有。而從它的緙絲質地和織法,以及文字的書法風格看,帶有明顯的清乾隆時期的印記。”張淑芬說,這種陀羅尼經被是,皇帝、皇後、皇太子等死後覆蓋在身上,用於超度的宗教用品。由於它們全都被帶到了陵墓裏,所以以前隻在典籍上看見過,從未見過實物。作為一名嚴謹的文物專家,張淑芬對記者說,雖然這個經被被鑒定為清中期物品,但由於沒有更多的資料推出,她不能肯定這就是覆蓋在乾隆帝身體上的那個經被,但按常理推斷,這種皇帝專有的陀羅尼經被一般不會準備兩套。

  ■來曆

  為了弄清這件經被的真實來曆,秦先生又找到一位高僧——弘道法師。弘道法師不是旁人,正是乾隆皇帝的第六世孫,原名愛新覺羅·毓從。秦先生回憶,當弘道法師看到這件經被時,一下子從床上站了起來說:“這是我們老祖宗身上的東西,怎麽到你手裏了?”

  而後,弘道法師向秦先生講起了一段清室遺族們不堪回首的往事。1928年7月,兵匪孫殿英用幾百斤炸藥炸開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的大門。此後的7天7夜,無數隨葬的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墓室遭到了很大破壞。  

  得知這個消息後,前清的遺老遺少70餘人,淒淒惶惶趕到東陵。當時一位親曆者劉人瑞詳細記錄了他進入乾隆裕陵地宮時所見到的悲慘情形:“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重斂者找到四具頭顱,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狀比西太後陵淒慘百倍。”

  後來,他們在壓在石門下的一個棺槨中找到了骨骼較大的乾隆皇帝的顱骨。

  這些後代子孫把乾隆和慈禧的屍骨重新裝殮。墓室中的金銀財寶已被洗劫一空。由於盜墓者都是大老粗,陪葬的瓷器、字畫和絲織品或被毀壞,或被丟棄。重斂者們取了一些陪葬作為留念,這件覆蓋在乾隆皇帝身上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經被上標有雙肩和兩腳的位置。乾隆皇帝身高1.80米,經被上的標誌正是依照他的身高製成的。經被正中織就的佛塔,正好覆蓋在死者的身上。弘道法師還告訴秦先生,這件經被不但緙絲,而且還緙有藏羚羊羊毛。因此,它摸上去並不像絲織品那樣光滑,而是羊毛質地。

  ■查典

  光有專家鑒定和傳說故事,還並不能確定一件文物的真實來曆。在秦先生委托文久拍賣公司拍賣後,李彥君找來了對宗教和絲織品有很深研究的西山大覺寺研究員伊葆力和文物鑒定專家張惠萍進一步研究。

  張惠萍告訴記者,凡是出自宮廷的物品,都會在清內務府造辦處有記載。翻閱大量典籍後,她終於在《清會典》中找到了這件寶貝的出處。在《清會典·葬禮》中記載:(列聖)織金梵字陀羅尼黃緞衾,繡九龍黃緞衾各一。內襯織金五色梵字陀羅尼緞五,各色織金龍彩緞八,凡十有三層。

  張惠萍說,《清會典》中對於皇帝、皇後、太子等葬禮的規製都有明確規定。隻有親王以上死後才能覆蓋陀羅尼經被,而對於經被花紋和顏色的規定更加詳細。隻有皇帝才能用正黃色,而皇後隻能用明黃色。在這件陀羅尼經被麵世之前,人們隻見過同樣因孫殿英盜墓而出土的慈禧覆蓋的陀羅尼經被。“而那件經被是明黃色,等級和規製都不如這一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