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寫詩吊挽的唯一一個國民黨將軍(圖)

(2009-01-27 19:49:11) 下一個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毛澤東評戴安瀾

  毛澤東一生詩詞甚多,但以律詩吊挽將軍的,隻有兩首。能有幸享此殊榮的,一位是共和國的元帥羅榮桓,1963年1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寫了《七律·吊羅榮桓同誌》: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裏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另一位享此殊榮的,卻是一位國民黨的將軍。1943年3月,毛澤東在延安曾寫一首《五律·海鷗將軍千古》: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有趣的是,這兩首律詩押的韻是一致的。

  這位被毛澤東稱為“海鷗“將軍的人,名叫戴安瀾,號“海鷗”,戴安瀾原名戴衍動,1924年他參加國民革命軍,看到祖國處在危難之中,心中十分難過,為了表達自己鎮狂飆於原野,挽巨瀾於既倒,誓死振興中華的淩雲壯誌,他正式改名為“安瀾”。




  1939年,戴安瀾升任國民黨軍第200師少將師長,這一年他僅有25歲。

  第200師對外號稱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從"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的詩句中不難看出,戴安瀾作為統帥的這個機械化師的年輕將領,不會不給軍事家毛澤東留下深刻印象。

  就共產黨的軍隊而言,當時甭說軍隊中的機械化裝備,就是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領導人,也沒有專用的小汽車,到哪裏去都是騎馬或步行。1940年5月,陳嘉庚率領回國慰勞視察團抵達延安時送來了兩輛小汽車,本打算分給毛澤東、朱德一人一輛,毛澤東還沒有要,而是把汽車給了延安的“五老”。

  機械化部隊是近現代軍事曆史中的一個必然過程。它的出現,必將給作戰樣式和作戰理論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如果把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算做是中國軍隊早期機械化發端的話,說起來,這個“鐵甲車隊”還是1924年11月在中共廣東區委直接領導下,成立了起來的呢!一年之後,以鐵甲車隊和從黃埔軍校抽調出的一部分人員作骨幹,組成了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日後成了共產黨軍隊起家的本錢。

  國民黨軍隊機械化的過程比較緩慢。早在1932年就成立汽車訓練班,請了德國顧問皮爾納父女二人做教官,皮爾納教授各種車輛駕駛、修理和戰車戰術;他女兒教授數理化文化課程,學員從中央陸軍軍官軍校第8期畢業生挑選,為建立機械化部隊準備人才。那時的裝備,不過是普通汽車加裝鋼板,號稱“裝甲汽車”,以及10餘輛摩托車和一輛奔馳履帶拖拉機,並無真正的戰車。

  1934年11月,孔祥熙通過香港怡和洋行從英國購入32輛“維克斯”型戰車和若幹當時稱為機器腳踏車的“哈雷”牌兩輪摩托和三輪摩托,在南京編成戰車營。人們給裝備了16輛“維克斯”戰車(重6噸半)的第1連起了個代號,叫“虎”連;給裝備了16輛水陸兩用戰車(重3噸半)的第2連起了個代號,叫“龍”連,單從名字上看,就夠威風凜凜。

  1935年夏,蔣介石在南京丁家橋組建了交輜學校,自兼校長,還是由德國顧問皮爾納教授機械化部隊的戰鬥、戰術及戰防炮使用。一年後,該校改組為輜重兵學校和機械化學校。自此賠養機械化兵種的專門學府才正式誕生,機械化兵種也正式成為獨立兵種,其軍銜自成體係,用銀白為底色。

  1936年5月,以新近購買的德國“克虜伯”式輕型戰車和“毫須”式裝甲車為基本裝備,蔣介石又在南京方山擴建了陸軍裝甲兵團,其它兵種的團長都是上校,惟獨裝甲團的團長是少將,由蔣介石的親信杜聿明擔任,足見重視程度。

  淞滬抗戰,杜聿明曾率戰車部隊參戰,配屬給第87師攻擊楊樹浦,然該師步兵從未進行過與戰車協同作戰的訓練,在戰車進入街市內時,步兵任戰車在前突擊而不加掩護,戰車被日軍擊毀3輛、擊傷8輛。

  抗戰全麵爆發之後,陸軍裝甲兵團避戰,陸續撤退到了湖南湘潭。

  1938年初,蘇聯以換貨形式援助中國的T-26戰車和自意大利購入的“菲亞特”戰車、德國產裝甲汽車、奔馳柴油卡車、美式福特卡車、意大利產摩托車數百輛陸續輸送至湘潭,在這些車輛基礎上,陸軍裝甲兵團被擴編為陸軍第200師,仍由杜聿明任師長。1938年4月,200師的搜索營出動裝甲車12輛,參加了台兒莊會戰,擔任搜索警戒任務。

  1938年10月,200師擴編為新11軍,1939年改稱第5軍,擴編後,部隊移駐廣西全州,杜聿明擔任中將軍長。

  戴安瀾出任師長之後的第200師,隻是第5軍的一個步兵師,第5軍除軍直屬的戰車團外,其它部隊都不是機械化部隊,徒有“快速部隊”的虛名。

  1939年9月,日軍發動桂南戰役,為的是徹底切斷中國的最主要補給路線。中國獲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線即法屬印度支那線,運進中國的補給物資的85%經過此線。日本認定,切斷這條路線將必然使中國喪失抵抗能力,從而可以立即結束在華戰爭。

  日本在南京設立以西尾壽造大將任總司令、阪垣征四郎中將任總參謀長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日軍桂南戰役的主力第5師團是日本陸軍第一流精銳機械化部隊,參加過南口、忻口、平型關、太原、上海、台兒莊、廣州等戰役,屢次擔任主攻任務,號稱“鋼軍”。

  昆侖關戰役,是整個桂南會戰的核心戰役,蔣介石決定投入他的老本。

  1939年11月16日,蔣介石調其最精銳的第5軍歸白崇禧指揮,投入昆侖關戰役。

  11月25日淩晨,由戴安瀾指揮的第200師第600團,在二塘獨戰日軍第21、42兩個聯隊。日軍在飛機掩護下猛烈進攻,600團團長邵一之、團附吳其升陣亡。鑒於戰況不利,戴安瀾決定黃昏後撤退至高峰隘。此次雖然未能阻止日軍前進,但這是日軍自欽、防登陸後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戰鬥進行了兩天兩夜。12月1日中國軍隊失守高峰隘,4日日軍占領昆侖關,雙方以昆侖關一線山地為界,暫時對峙。

  昆侖關,位於廣西南寧東北50公裏的昆侖山上,虎踞於曲折的柳州、賓陽至南寧的公路,居高臨下,地勢險要,山嶺延綿,無論往北往南,均為平坦地勢。東麵2公裏處有653高地,西麵2公裏處屹立445和441高地,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曆代兵家必爭戰略要地。早在宋朝,狄青征南時此處便成了著名戰場。

  12月7日,蔣介石決定反攻,目標是“攻略昆侖關而後收複南寧”。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營名義發出第一號反攻令:以北路軍第5軍主攻昆侖關。

  12月16日,第5軍軍長杜聿明召開團長以上軍事會議,布置對昆侖關之攻堅戰,製定了“關門打虎”的包圍全殲戰術,命令以戴安瀾第200師、鄭洞國榮譽第1師正麵主攻昆侖關;邱清泉新編第22師為右翼迂回部隊,由小路繞過昆侖關,打擊南寧方麵日本援兵;彭璧生率第200師兩個補充團側擊昆侖關之外,堵住其退路並阻擊援軍。

  18日淩晨,戰鬥打響,中日兩軍最精銳部隊在昆侖關碰撞了!

  防守昆侖關的日軍第5師團主力第21旅團的鬆本總三郎大隊,以炮火和飛機對中國軍隊進行了猛烈的轟炸,第5軍的重炮兵團以及各師炮營同時開火,炮火延伸後,戴安瀾指揮第200師與榮譽第一師開始攻堅,至夜晚,榮一師攻占了昆侖關附近的幾個高地;第200師攻占了653、600兩個高地,並一舉攻占昆侖關主陣地。

  19日中午,日軍再次出動飛機狂轟濫炸,第21旅團的第21聯隊,由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領,奪回昆侖關。

  昆侖關得而複失。21日,蔣介石對昆侖關戰役進展緩慢不滿,給桂林行營及各參戰部隊下達命令:“前方各部隊與炮兵等,如有不積極努力進攻,或不能如限期達成任務者,應即以畏敵論罪,就地處置可也。”

  在昆侖關主攻陣地上,調撥給第200師指揮的榮一師第三團團長鄭庭笈,用望遠鏡發現九塘公路邊大草地上有日軍軍官正集合開會,馬上命令第一營以輕重機槍、迫擊炮集中火力猛擊。炮彈擊中目標,敵軍官死傷慘重,乃至後來不得不空投軍官來補充作戰。日軍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即是被炮火擊中於24日身亡的。

  12月23和24日,僅第5軍正麵進攻的兩個師,傷亡就達2千餘人,日本軍傷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侖關日軍工事非常堅固,上兩層下一層碉堡,構成交叉火力,中國軍隊攻擊受阻。

  戰鬥空前慘烈。戴安瀾將軍親率兩個團兵力,以大刀、鏟刀和血肉之軀,一路斬草開路,割破日軍設下滿山遍野的鐵絲網,向昆侖關最後一道大門——界首陣地發起猛攻。

  界首高地位於昆侖關北,是日軍最堅固的據點。戴安瀾指揮鄭庭笈團,於28日晚開始攻擊界首高地,盡管敵機在頭上掃射、轟炸,該團士氣旺盛,不顧犧牲頑強進攻。中國士兵組成敢死隊,以手榴彈塞進日軍據點的槍眼,不怕犧牲,終於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鄭庭笈團9個步兵連,其中7個連長傷亡,指揮官身邊的司號長也中彈犧牲。

  12月31日,中國反攻軍隊肅清了昆侖關全部殘敵。打掃戰場時,在中村正雄屍身上搜出了一個日記本,該旅團長在戰死前寫到:“帝國皇軍第5師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有‘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昆侖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隻比俄國軍隊更頑強的軍隊”。

  日本戰後公布,在昆侖關戰役中,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包括中村正雄少將旅團長、第42聯隊長阪田原一大佐、第21聯隊隊長三木大佐以及第1、2、3大隊的長官,該旅團班以上的軍官死亡達85%,士兵死亡4千餘人。日軍統帥部收到的報告中也稱:“在昆侖關地帶,中國軍隊比任何方麵都空前英勇,值得我軍敬意。” 戰後的日軍戰史也稱,昆侖關戰役是:“中國事變以來,日本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中國軍隊攻勢的規模很大,其戰鬥意誌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在曆來的攻勢中少見。我軍戰果雖大,但損失亦為之不少。”

  昆侖關戰役使日軍第21旅團已經名存實亡。中國軍隊雖然傷亡14000餘人,但基本幹部仍健全。中國軍隊能全殲日軍一個精銳旅團,基本消滅了其各級指揮官,首次以攻堅戰打敗日本“鋼軍”的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塗上了一筆濃彩。

  戴安瀾指揮的第200師因戰功卓著,全師受國民政府集體嘉獎一次,參戰人員提薪餉兩級。師長戴安瀾因指揮有方和重傷不下火線,榮獲四級青天白日寶鼎勳章一枚,被蔣介石稱讚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會戰中,中國的戰車部隊在與步兵的協調配合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會戰後,戴安瀾在上報的《陸軍第200師攻略昆侖關戰鬥詳報》中,總結了戰車戰法:“敵常設各種側防潛伏機關,攻擊前應以小戰車一輛先行搜索敵戰防炮之位置,繼以我戰防炮及重炮兵器破壞之確實,將其消滅始可攻擊前進。否則既不能發揮戰車之威力,反遭無益之犧牲不若不用。例如,此次敵人在昆侖關作戰不敢使用戰車。戰車使用無論攻防應構築工事,以減少損害。”

  1941年戴安瀾赴緬甸作戰,1942年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我們的元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蘋果和梨的評論:
這是因為掌權的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人!!
蘋果和梨 回複 悄悄話 就這樣,戴安瀾的夫人為文革中還沒好日子過呢.
風行水上 回複 悄悄話 民族英雄,可歌可泣
safying 回複 悄悄話 亂世英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