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民國兩大著名盜墓“名將”

(2009-01-21 14:07:48) 下一個


第十二軍軍長、軍閥孫殿英 1928年

  孫殿英當時駐守在河北省薊縣馬伸橋一帶,距離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不遠。1928年6月,他以進行軍事演習為名,秘密挖掘了慈禧墓和乾隆墓,得到了大批的寶物。

  孫殿英東陵盜寶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各社會團體紛紛發表通電,要求嚴辦盜陵者。閻錫山命令河北省主席商震嚴查此事,蔣介石也發出了“通飭所屬,一體嚴密緝拿,務獲究辦,毋稍寬縱”的命令。孫殿英派往北平銷贓的師長譚溫江被逮捕。

  孫殿英見形勢嚴重,於是多方設法,尋找門路,為自己的罪行開脫。後經他的頂頭上司第六軍團長徐源泉的幫助,打通了宋美齡的關節,他立刻送上一批稀世珍寶,其中有慈禧鳳冠上的特大珍珠。抗戰期間宋美齡去美國訪問,將此珠綴在鞋上,使白宮總管見了都大吃一驚。同時,孫殿英又把乾隆墓中的九龍寶劍和一批名貴的古玩、字畫送給了蔣介石,蔣介石還找文物專家進行過鑒定。送給宋子文的是慈禧頭枕的翡翠西瓜。送給戴笠的是朝珠中最大的兩顆。送給孔祥熙的是慈禧鞋子上的寶石。閻錫山、徐源泉等高級官員也都有饋贈。這樣層層賄賂的結果,終於使孫殿英化險為夷。


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 1938年

  1938年1月,李品仙奉命駐防在安徽壽縣。在他轄區內的壽縣田家庵附近,有一座楚懷王墓,隨葬品也一定為數可觀。於是他以“軍事演習”為名,開始尋找古墓,曆時三個月,才將古墓挖開,墓內的隨葬品有綠色大翡翠球一個,鑲金柄銅劍兩把,金銀碗瓢數十個,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奇形怪狀的古物。最貴重的是那口陰沉木圓木做的棺材,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一種木材,曆時兩千年,毫無腐爛。後來李品仙設法把這些木材運回廣西老家,再轉到香港,以每根五百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英國人。

  李品仙盜墓的消息,很快密報到宋美齡耳中,她十分生氣,想當年孫殿英盜寶,還將最好的寶物進獻,李品仙竟敢隱匿不報,一毛不拔。於是她親自把一封舉報信送給了蔣介石,蔣介石立即命戴笠查明此事。

  李品仙盜墓後,一直也忐忑不安,得知蔣介石調查此事,立刻采取了補救措施。他正式寫了一份報告,說明挖掘古墓是為了使文物不致落入敵寇之手。一式兩份,呈報給蔣介石和李宗仁,同時派專人給二人送去厚禮。送給蔣介石的是那個大翡翠球和金銀碗各一對,送給李宗仁的是古劍一把和金碗一對。其它有關人士也都送了禮。禮物送到,蔣介石、宋美齡也就心照不宣,不再追究此事。

  相比之下孫殿英更出名,這裏僅介紹李。廣為流傳的網文“話說新桂係”中就涉及了李品仙其人其事——

  李品仙本來屬於湘軍唐生智所部,因為和唐生智是同學,所以一路飛黃騰達,十餘年之間從普通士兵升為軍長,然而,李黃白解決唐生智時,李品仙以廣西人之故被留用,李對白說:以後你們就是我的再造爹娘。未幾,這個兒子通電支持唐生智、蔣介石,參與第一次肢解新桂係的戰爭,白崇禧對他恨之入骨。但是,考慮到新桂係正在用人之際,所以,勉強請他回來,葉琪死後,李品仙接任參謀長。李品仙人格低下,但是,抗戰之中表現卻是大出人之意表。李品仙曾經做詩說道:

  頹垣殘宇斷荒雞,半壁河山遍鐵蹄;
  滿目瘡痍哀雁戶,一腔血淚鼓征鼙;
  臥薪嚐膽思勾踐,親蕨餐薇恥叔齊;
  大好神州陷醜虜,狼煙起處海天低。

  據《抗日戰爭中的新桂係》一書介紹:“李品仙令第三十一軍主動出擊,在空軍的支援下將津浦路南段之敵截為數段,並圍殲孤立之敵2000餘人,戰車100餘 輛,收複了鳳陽、考城,迫使已北渡淮河之敵退到南岸。李品仙在津浦路南段正麵戰場,以防禦戰拖住了北上日軍,延緩了日軍南北對進會攻徐州的計劃,從而為李宗仁集中第五戰區主力在魯南台兒莊地區圍殲日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另外,據《中國抗日軍史》中記載:“1939年4月,日軍集中四個師團一個騎兵旅團發起隨(縣)棗(陽)會戰。李品仙協助李宗仁參加戰役的具體指揮,親自率左集團三個軍防守桐柏山、大洪山一帶。5月7日,日軍陷棗陽,接著又分兵攻新野、唐河、南陽,第五戰區乘日軍後方補給中斷,全力反攻,殲敵3萬餘人,迫使 日軍撤退。李品仙在這次戰役中,指揮防守桐柏山、大洪山的部隊,從南北兩麵切斷了敵人的後方聯絡線。戰後,國民黨中央統帥部為表彰李品仙在隨棗戰役中的功績,特頒授幹城勳章一枚,以示獎勵。”李品仙對此大為感奮,即興做詩道:

  北鬥橫空夜未央,羽書無間馬蹄忙。
  荊襄形勝開雄鎮,隨棗環回作戰場。
  減灶計成擒豎子,沉舟誌決擊強梁。
  妖氣掃淨河山固,峴首樓頭日月光。

  李品仙其人好貨成性,所以,最為後人詬病的就是1938年他的盜墓事件,偷盜楚懷王之墓,其後居然行賄蔣介石,而蔣介石竟然受之無愧,自此有孫殿英第二的外號。李品仙最好反共,曾經最早策動湖南清洗共產黨,對汪精衛提出的“寧可錯殺一千,也不使一人漏網”的主張不僅讚成,而且居然說,即使錯殺一萬,也在所不惜。所部抓捕共產黨員之後,一律采用最殘酷的刑法。主政安徽時,大搞摩擦。解放戰爭,又以急先鋒自任。最為令人齒冷的是,此公再度欺騙白崇禧,按照陳誠的意思力勸白崇禧歸台,終於使白崇禧變成籠中之鳥。

  李品仙橫征暴斂、搜刮民財,當時有民謠譏諷為“天高三尺,地陷三丈”。即是說,李品仙和桂係在安徽搜刮地皮,地被刮得下陷三丈,天就顯得高了三尺。

  1944年12月,李品仙被委任為第十戰區司令長官。

  1946年4月,李品仙奉命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一職。不久,蔣中正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革命軍首先在鄂中、蘇中和兩淮地區向中國共產黨解放區進攻。由於桂係軍隊是進攻兩淮的主力,特地任命李品仙兼任徐州綏署主任。

  1948年6月下旬,白崇禧在武漢主持成立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委任李品仙擔任副長官。

  1949年12月逃往台北,不久即給白崇禧發電,說蔣中正和陳誠都希望白崇禧回台灣,白崇禧接電後,決意赴台。

  1950年3月,李品仙和白崇禧都被蔣中正委任為“戰略顧問委員會顧問”的閑差。僅隔兩年,李品仙即被以“現役屆滿”為由,奉命退休。

  1987年3月23日,李品仙在台北去世,終年98歲。

=====================================================================

附文:為何八年抗戰安徽卻安然無恙? 李品仙功不可抹

  在有關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有關安徽的軍民抗日的英勇事跡可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與當時全國各地與日軍慘烈激戰相比,安徽風平浪靜,猶如一避風港。但是任何一個愛安徽的人有理由知道當時2000多萬英勇悲壯的安徽軍民抗擊日軍的英勇事跡。
  
  安徽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位居中原合縱連橫數省,厲害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日軍順利占領安徽,就可以作為進攻整個中國命脈的大後方武漢三鎮的一個重要踏板,給國軍最沉重一擊,加速國民政府滅亡,使四萬萬中國人萬劫不複,永不超生。由於地理位置險要,日軍對安徽垂延三尺,八年抗戰日軍之所以未能占據安徽,並非日軍對安徽有什麽特殊感情,而是實在啃不下這塊中原硬骨頭。時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二級上將是八年抗戰中國軍最傑出,最成功的將領之一,整個抗日戰爭可以用堪稱完美來形容。相比於早已名成利就的其他國軍抗日名將,如衛立煌,傅作義,張自忠有過之而無不及,至於曆史為何對他和2000多萬安徽軍民抗日功績總是輕描淡寫時,恐怕於他特殊的政治背景有關,他即非國民黨嫡係,也非GCD領導的抗日武裝,而是第三勢力李宗仁手下的一員幹將,由於複雜的政治原因和持不同政見的學者的偏見,他和2000多萬安徽軍民英勇抗日事跡就此作古沉淪。
  
  李品仙,人品令人不敢恭維,此君曾在蔣中正的默許下,盜了楚懷王的墓,人稱孫殿英第二,還2次出賣了自己的上司白崇嬉,氣得李宗仁欲將之掃出家門而後快。但是其人品雖然不行,但是打仗卻是強項,在八年抗戰中,他的軍事才華無可挑剔,不但得到老蔣的嘉獎,連日軍也對他敬畏三分。在徐州會戰,他指揮的國軍在津浦鐵路南段讓增援台兒莊的日軍動彈不得,自顧不暇。由於他和張自忠(山東臨浠)一南一北完美阻擊,使攻打台兒莊的日軍2個王牌師團頓成甕中之鱉,被李宗仁將軍領導的雜牌軍全殲,這是日本陸軍建軍有史再慘重的失敗,此事驚動日本天皇,原本全國為天皇生日祝壽的PARTY,,變成了死氣沉沉的軍事複仇會議。會議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調動華北一切可挪用的40萬日軍決定與李宗仁60萬雜牌軍於徐州決一死戰。這是後話,後來李宗仁為避免重蹈鬆滬會戰覆轍而完美跳出包圍圈,保住了這60萬有生力量,為保衛大武漢留住希望。在他的老巢大別山地區,日軍和皖軍正麵硬撼就領教了什麽叫做強龍難壓地頭蛇的厲害,結果日軍慘敗而歸,從此再也不能越雷池半步。1939年,日軍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省會城市立隍,卻陷進四麵楚歌的安徽軍民,甚至土匪的輪番襲擊下疲於奔命,苦不堪言的境地。日軍自此再也沒有能力在安徽組織新的進攻。在安徽,日軍麵對頗具戰鬥力的國軍精銳和同仇敵愾的民眾,顯得比其他地方日軍更士氣低落,信心不足。由於治軍有方,李品仙被榮升為第10戰區司令長官,而他領導下的188,189師被老蔣欽點為國軍模範,並親自題詞“軍隊要學一八八,一八九”。駐皖國軍雖然是雜牌軍,但是其戰鬥力比國軍任何一支王牌都要強悍和硬朗,連一向驕橫的日軍和他交手時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在隨後進行的廣濟,隨棗戰役中,每次都給日軍重創,打死日軍數千人,而自己傷亡就減半,創造中日軍隊戰損比例1:2的驕人紀錄,而整個中日戰爭,一個中國師(約1萬人)在戰術對頭,配合默契的情況下才和日軍一個聯隊(約2000人)打成平手,若有差池就被日軍一個聯隊收拾掉,由此可見中日國力和軍力的差距有多大,從這就不難看出日軍對李品仙既敬畏又仇恨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