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康有為書法欣賞(組圖)

(2008-04-23 08:11:39) 下一個

 
  康有為,字廣廈,廣東南海人,故又稱為“南海先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公車上書”和“戊戊變法”的領袖,與其學生梁啟超一起合稱“康梁”。康有為一生,除了政治經曆曲折坎坷以外,在學術上也是建樹頗豐的,其中他的書法藝術和理論對中國書壇的影響就非常大。

  和那個年代的所有知識分子一樣,康有為幼讀詩書,並跟隨祖父習字。直到他三十一歲那年赴京應試,因為塘沽口封凍無法乘船南歸,他於是暫留北京。正是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大量的“漢魏六朝唐宋碑版”,大大地開括了眼界,以至於“多遊廠肆,日購碑版”。經過大量地臨摹和與名家交流,康有為對書法的認識有了質的變化,他從此放棄“帖學”,成為一個“碑學”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所謂“碑學”,就是研究、學習碑刻的書法藝術。這裏所說的碑包括石碑、摩崖刻石(直接刻在山崖上)、石經、墓碑、墓誌、造像碑,以及宋以後的刻帖等。曆史上以南北朝時期的碑刻成就最高,尤其是北朝,所以後世有“北碑”、“魏碑”之稱,這一時期碑的形製更加規範,碑文書體也完成了由隸書向楷書的過渡。中國書法這一傳統藝術能夠不斷的繼承和發展,古代碑刻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為了探索、研究“碑學”書法藝術,康有為遍臨曆代名碑,如《石門銘》、《經石峪》、《六十人造像》、《雲峰石刻》等。還根據自己的心得,寫下了著名的《廣藝舟雙楫》二十七篇,這部論述書法理論、提倡“尊碑論”的專著在社會上影響非常大,甚至還波及到日本。

  康有為什麽要提倡“尊碑論”呢?這是因為在明清封建的科舉製度下,文人為了求取功名,以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和書寫那些端正死板、一絲不苟、缺乏生氣的院體字,沒有變化和創新,導致書法的日趨僵死,失去了應有的藝術價值。後來隨著金石學的興起,有不少文人都在提倡“碑學”,康有為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對於一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他不但敢於從理論上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更從實踐中創寫出了獨特風格的“康體”,這一點是十分可貴的。

  康有為寫的“康體”體闊勢寬,平正端莊,中宮收緊,下部疏散,結體疏密得宜,字風渾厚雄放,有縱橫奇宕之氣。從三個字可以概括“康體”的主要特點:“重”、“拙”、“大”。所謂“重”,指的是渾厚、凝煉,有金石之感;所謂“拙”,指的是古樸、率真、有生澀之感;所謂“大”,指的是險峻、舒朗,有高遠之感。康有為的文章天下稱道,他寫的“康體”字大氣磅礴,筆下生波瀾,文風書風相得益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