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身善行、口善行、行意善: 停留於善行之中, 才是真的愛自己

(2012-02-03 07:58:10) 下一個

界定法師:停留於善行之中 才是真的愛自己


 


一、“雲何為自念,雲何為不自念?” 


1不自念:“若有行身惡行、行口惡行、行意惡行者,當知斯等為不自念。” 


2自念:“若複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當知斯等則為自念。” 


這裏的“念”,我理解為“愛念”、“珍惜”。對於色身,我們往往是十分愛念的。當前十分流行養生之道,比如冬天進補,比如說要掌握一定的生活規律,按時起居 飲食等等。對於這些,都可以說是“自念”的表現形式。然而波斯匿王卻並不完全讚同這種觀點。在他看來,所謂的“自念”,應該是如何地將自己的身、口、意三行落實到一個“善”字上麵。如果是三行皆為善,懂得如何始終將自己停留於善行之中,這才算作是真正的愛惜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念”。相反,如果我們三行皆 惡,那便是徹底的糟踐自己,屬於“不自念”。故而佛陀在印可偈中說:“謂為自念乾,不應造惡行”、“若自愛念者,善護而自護”。時時刻刻將自己的六根門頭守護住,這才叫“自念”。


二、“雲何自護,雲何不自護?” 


自護與不護護的表述,與自念與不自念的表述是基本相同的。自念與自護,雖說名相不同,含義卻基本一致。這裏的“念”,也可以理解為“念處”,即對身口意三業 的深刻觀察與守護。佛陀在談到自護與不自護時,以四軍作譬:“象軍、馬軍、車軍、步軍以自防護,雖謂自護,實非自護。所以者何?雖護於外,不護於內。”從 這裏可知,所謂的“自念”或“自護”,乃是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的有機統一,而側重點卻還是“內”,即以“內護”為要點,“護其內者,名善自護,非謂防外”。佛陀的教導非常到位:“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怕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我們常說“心外無法”,與“護其內者,名善自護”,二者所指大體同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