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1 歐洲四國遊(8)---- 柏林的印象(上)

(2011-05-13 15:57:04) 下一個

說起柏林,人們總會想起與之聯係的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將柏林永遠地和戰爭與恐怖聯係在一起。戰後東西德國和東西柏林的劃分,又讓柏林成為冷戰的象征。把曆史往回翻二三百年,與柏林相關的,還是不間斷的戰爭。人們熟知的就有腓特烈大帝參與的七年之戰,戰爭的勝利把普魯士的國際地位提高了與傳統列強英法俄奧等同的位置。後來在與法國拿破侖的交戰中,從輸到贏,成了歐洲新興大國。1870的普法戰爭和隨後的俾斯麥統一全德國,更使柏林從普魯士王國之都上升稱為新生德意誌帝國的首都,成為了繼倫敦巴黎之後的歐洲第三大都市。

二戰對柏林的毀壞,是致命的;城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建築,坍塌破損,慘不忍睹。但經過戰後幾十年的建設,大多數的古跡得到複原。東西德國合並後的二十年,柏林有了新的發展,重修了國會大廈,並增加了玻璃球頂;新建了大型文化商業中心----Sony Center;還新建了歐洲最大的火車站等。我們這次在柏林短暫的兩天,就是用大部分時間來觀光柏林的曆史遺跡和新景觀的。




這是在Tier 公園中的勝利塔的遠景。這個紀念物是為普魯士與奧地利、法國的戰爭勝利而建的,頂上有勝利女神的鍍金銅像。原來正對著國會大廈;後來移到現在這個位置,正對著著名的勃蘭登堡門。




勝利女神像的近景。人們可以沿塔內的旋轉樓梯上到女神腳下的位置,眺望柏林全城。






勃蘭登堡門,柏林的大門,也象征著德國的大門。建於1791年。拿破侖占據柏林走過這個門;俾斯麥在普法戰爭勝利凱旋時,也走過這個門。冷戰時期的柏林牆,就建在這個門的西側,從此這道門關閉了28年。美國總統裏根那段名言:“戈爾巴喬夫先生,請你打開這扇門,拆除這道牆”,就發出在這個門後邊大牆的那一側。

為了紀念戰爭的勝利,把勃蘭登堡門前的廣場改名為巴黎廣場。遊客們都站在這個廣場上,觀賞勃蘭登堡門。人太多了,幾乎沒法照張沒人的照片。




勃蘭登堡門上的駟馬銅像。這個銅像見證了德國風風雨雨的200年。先是拿破侖占領後,命令從城門上拆下來,帶回巴黎。後來普魯士參加反法聯盟,勝利後又奪回來,並加上了鐵十字徽章,繼續放在門上。二戰時被炸毀,好在之前人們拓製了它的模型,戰後得以複製。但共產黨當局撤下了鐵十字,說那是舊時帝國的象征。等上世紀90年代德國統一後,為了表示新德國是曆史的正統延續,又把鐵十字徽章重新裝了回去。




蘇軍烈士墓,就在勃蘭登堡門西側的公園裏。解放柏林之戰,蘇聯紅軍犧牲了兩千多名軍人。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後看過的電影《攻克柏林》,還有後來的《解放》。那場戰爭的殘酷,和犧牲的年輕生命,讓人們難以忘卻。這裏,是他們永久的家園。




烈士墓花園。有大炮,有坦克,有綠樹,有鮮花;象征著人類的戰爭與和平,罪惡和正義。




國會大廈。知道德國近代現代史的人,都會知道“國會縱火案”:“國會縱火案”就發生在這裏。希特勒通過自己一手製造的縱火,強加罪名到當時反對他獨裁和法西斯化的社會民主黨(共產黨)和其他民主人士頭上。以此為標誌,開始了希特勒納粹集團對德國實行法西斯統治,也導致了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爭。




這是在重修國會大廈時,為國會大廈安裝的的玻璃圓頂。老圓頂在二戰中被毀,以後一直沒有恢複原狀。這個球頂是英國建築家設計的,使用了很多現代科技和節能綠色措施。要預先登記才能參觀,我們並不知道。在門口和保安講了好久,說我們隻在柏林住兩天,來不及再登記了。大概看在我是瘸子並且態度誠懇的份上,他答應了我們的要求。不然,真就錯過了。




這個球體內,不設任何加熱設備,靠的是陽光和通風的自然調節,球頂處是對外開放的圓形出氣口,以消除溫室效應。這是遮陽板,自動隨太陽轉動,遮擋陽光的直射,同時還是太陽能的來源。
這個大球,用來做國會大廈的展覽館,同時用以眺望柏林風光。




靠外邊是人行鋪道,建成雙螺旋型,一條上,一條下,互不幹擾。中間是反光鏡麵,反射光線和熱能,整個球體內,無電能消耗在照明和加熱上。




從大球中看風景的一部。遠處扇形頂的建築,就是索尼中心。這個中心占地極大,原來在東西分裂時,是塊荒蕪之地。現在成了新柏林的中心。這是個集商業,辦公,文化,居住為一體的市政中心,建築投資額高達十多億美元。




新火車站,是我很感興趣的地方,專程開過去看了看。這個火車站據說是歐洲最大的火車站,建築形式很獨特。有16個站台,8個在地下,8個在天上;地上天上相互垂直,每個站台都有電梯直通上下,轉換極為方便。上下站台間的中間大廳,是商業和服務中心;分兩層,都有進出口,與外界交通相接。全部外牆是玻璃/鋼架結構。我發現柏林的新建築,都喜愛用全玻璃外表,這車站是一個,國會大球是另一個,索尼中心又是一個。我們在裏麵轉的時候,每幾分鍾就有一列火車開進開出;旅客上上下下,沒有任何擁擠混亂。這樣的車站,在北美還是不多見的。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史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雜家的評論:
謝謝回帖:)

希特勒明確的兩大敵人:猶太和共產黨。
他打蘇聯是必然的,隻是斯大林不相信而已。他想讓希特勒去和英法作戰,他從中取利。

另外,希特勒的夢想是恢複德國一戰前的地位和爭霸歐洲。為這個目地,不打蘇聯是不可能的。法國亡國了,英國退守海島,在歐洲沒地盤了;隻剩下一個大俄國,怎能不打呢?更何況他堅信一定能打贏,斯大林一定會投降。

問題是他看錯了斯大林。斯大林不投降的原因,不是為國家的利益,而是他個人在蘇聯的地位。他投降,他政治上的敵人會立即置他於死地,所以他沒有投降的餘地。他是在拿千萬人的生命來維護自己的地位,在賭。當然,他等到了光明,等到了美國的支援,等到了美國全麵參戰。所以,是斯大林賭贏了。
史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東又西的評論:
謝謝回帖。您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對。從反法西斯來看,蘇聯沒錯。但從戰前互相支持擴張,侵略他國看,有共同之處。

不想談中國的宣傳機器:)
謝謝!
雜家 回複 悄悄話 所有的二戰史學家都隻有一個疑問:希特勒的侵略一開始在蘇聯的默許和支持下,進展得十分順利,暢通無阻。希特勒是不是瘋了,為什麽要去惹蘇聯,有什麽好處?
東又西 回複 悄悄話 蘇聯人攻下柏林後,也燒殺強奸不斷。隻不過中國過去甚至現在都不會提到而已。說白了,蘇聯和納粹德國互相打,算是狗咬狗,沒誰比誰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