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同行

中年酷男,喜歡舞文弄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已在海外發表文章百餘篇。請斑主多多支持,歡迎各位網友惠顧。
正文

有一種態度叫珍惜

(2009-06-17 18:31:29) 下一個
假如在今天,我們隻能取得1%的幸福,也不必奢望從明日獲得99%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沒有這1%的注入,就不可能產生99%的結果。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屯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前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從早起一直到夜晚,辛苦的程度讓人驚歎。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一隻沙鼠在旱季隻能吃掉兩公斤草根,而它非要運回十公斤才能踏實。大部分草根最後都腐爛了,沙鼠還要將腐爛的草根一一清理出洞。
從沙鼠身上似乎能找到我們的影子——在現實生活裏,我們常為所謂的“明天”、“後天”深感不安,為那些還沒有到來,或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物焦急忙碌。
我們當下都是有吃有穿,不愁什麽的,也沒有任何事情能在當下威脅我們的安全。但我們總覺得不踏實、不安全,想要為將來囤積更多。我們總在為將來的所需和將來會如何而發愁。
其實,就如屠格涅夫所說: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隻在現在。把握當下的幸福,才是真實的幸福,無限的憧憬明天,幸福永遠也靠近不了我們——在我們一門心思準備迎接將來某一天到來的時候,往往會忘記、忽視眼前的一切。邏輯學告訴我們,未來永遠不會到來;我們也夠不到未來,無法將它拉到麵前。對未來的擔憂隻是我們的想像,誰也不知道未來真正會發生什麽。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年輕時,我們常習慣說:“等到……的時候”,對未來抱著無限的幻想;到了老年,就變成說:“過去……的時候”,對過去無限懷念。然而無論是未來將怎麽樣,或者過去曾經怎麽樣,結果都是一樣——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的現在。不珍惜當下,隻會錯失當下,隻會把每一個經曆著的現在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我身邊有個朋友,在外人看來,他已經很不錯了,是個部門經理,月收入中等偏上,在五環外買了一套房,可以隨心所欲地打車上下班。但,卻常聽到他在抱怨自己不夠富有,覺得自己的職務低被埋沒了、收入少和同學們相比混得太差、房子不在市區內等等,總之,對當下所有的都不滿足,因此,常常不開心,在酒精中尋找快樂。
我們總是在渺茫的期盼中尋找關於未來的幸福,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試問,誰可以擔保,一旦脫離了現有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幸福;誰可以擔保,今天不笑的人,明天就一定還能笑得出來? 人生隻有一次,假如幸福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去好好麵對它,那就將錯過它。
享有我們現在所有的安樂、幸福,不要夢想著明年不可期的富貴生活;享受我們今天簡潔舒適的衣服,不要妄想明年不可期的錦華狐裘。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刻,比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妄想更適用於我們的生活。
因為,世界和環境時刻充滿著變化,一不留神又是新天地,我們等不來和想像中一樣的未來。而對生活充滿幻想隻會造就一個極端的自我:我們終日為過去和將來憂心忡忡,我們超負荷的想要提升自己,我們成天患得患失,我們總不能清醒的認識當下,結果——身體疲憊不堪,也喪失了當下的各種樂趣……
十七世紀法國科學家兼思想家巴斯葛,他在《沉思者》一文中有一段話:“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於過去,就是殷盼著未來;不是拚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事,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拚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臨。我們實在太傻;竟然留連於並不屬於我們的時光,而忽視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此刻。” 是的,過去曾經美好,可是那已經過去了,而未來則根本還未來臨。過去與未來並不存在,它們隻是“曾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狀態,唯一存在的是現在。為什麽不在現在多把握一些幸福?
在《聖經》中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以色列民族在出征埃及的最後途中,天上降下大餅,許多人舍不得當日吃盡,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卻全部黴壞而不能下口。
幸福就如大餅,應當當日、當時享有,才不會變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雨夜聽琴 回複 悄悄話 人心沒盡,不易知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