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兒育女:遊戲和社交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 Screenagers

(2018-03-31 09:11:02) 下一個

孩子玩遊戲,可能另很多父母的頭痛,尤其是小時候沒有玩過遊戲的父母,我就是一個這樣的老媽。上周學區組織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小電影 -《Screenagers》,覺得收益匪淺,總結一下電影裏的信息,分享一些我自己的體會、實踐。

男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玩遊戲成癮,一旦玩起來就不願意停。如果被強迫停下來,便情緒低落,很長時間什麽都不想做。影片中一個已經上了大學的男生,玩遊戲上癮,不能自控。從開始時玩到淩晨一點、到淩晨兩點、到淩晨三四點、到連續三個星期都沒有上課。他發現所有的科目都不可能過了,不敢麵對老師,也不敢麵對父母,於是將宿舍裏的東西扔到車上,跑到了朋友家裏。不知道怎麽這麽巧,他媽媽在路上行駛時看見了兒子的車子停在朋友家,裏麵扔著亂糟糟的私人用品,便去敲他朋友家的門。孩子從屋裏出來,媽媽擁抱了他,說他就像個骷髏,可以摸到身上的骨頭。看來為了玩遊戲,不僅沒好好睡覺,也沒正常吃飯。

女孩子更多是社交網絡問題。影片中講述一個女孩,用爸爸的專業照相器材,燈光啊、相機啊、背景啊,天天躲在樓上不下來,照了幾千張照片,都是自己的肖像。各式各樣的服裝、化妝、姿勢,也算是精心盡力吧!還有一個女孩,因為特別喜歡一個男孩,在這個男孩兒的要求下,發給他一張穿內衣的半身照,結果這個男孩子立刻翻臉,還將照片轉發到社交群裏。第二天女孩上學,感覺每個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她,造成她很長一段時間的抑鬱,抬不起頭來。

為什麽孩子們會玩遊戲上癮,或這麽熱衷於社交網絡?影片裏麵講,當人看到新的信息,或者是學到什麽新的東西,大腦會分泌一種激素(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多巴胺),這個激素會讓你感覺到愉悅,和毒品的作用是一樣的。追求愉悅感受的欲望會驅使著人沉浸在遊戲和社交網絡中,不易自拔。遊戲裏背景、場景、人物等畫麵一直都變化,玩的過程中,還可以過關斬將、收集寶物,這些都是不間斷的新的刺激。社交網絡也類似,照照片,貼照片,得讚美,人會不自覺地沉浸在追求這種愉悅感受的過程中。同時這些相對來說又比較容易實現:遊戲的虛擬世界,網絡上的讚美詞,都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體力,使自律還不是很強的青少年非常容易上癮。其實不光是孩子上癮,大人也一樣,就像我刷微信,總想要去看一眼,有的時候的確是需要刻意去控製自己,關掉提醒,或者就幹脆不帶手機。

影片裏說,暴力遊戲可能會導致青少年有更多的暴力傾向,我倒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孩子玩暴力遊戲,不一定就會有暴力行為。像我家兒子,他也喜歡槍戰的遊戲,但不玩那種畫麵血腥的,我沒覺得他變得更勇猛。不過呢,我的確見到過一個數據,說孩子小學五年級畢業的時候,已經從電視、電影和遊戲中看到七千多次的凶殺場麵,算是久經沙場。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旦有心理偏差,產生了暴力動機,這種遊戲的確可能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他更容易承受暴力行為的後果,畢竟是見怪不怪了。在美國的軍隊裏,戰爭遊戲就是新兵訓練的一部分。

影片裏還說,那些喜歡玩社區服務遊戲的孩子,大多在生活中願意幫助別人。同上述觀點類似,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小孩子比較喜歡幫助別人,所以才會選擇玩這樣的遊戲。當我跟兒子說起這種遊戲時,他說他肯定不會去玩這樣的遊戲。不過我兒子已經將近14歲了,如果很小的時候就讓他開始玩這樣的遊戲,是不是會培養他助人為樂的傾向性,我就說不好了。人有學好向善的傾向,但前提是他們得看得見向善的行為。如果天天低頭玩手機,即使是玩社區服務遊戲,很可能也隻是為了掙分數。

針對遊戲和社交網絡對青少年學業上所產生的影響,影片也有詳細的探討。

有一個實驗,將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穿T恤衫,另外一組穿遊泳衣,然後去考試。結果發現穿體恤衫組的成績比穿遊泳衣組的成績普遍要好。這個實驗表明,當人分心專注自己的外在形象的時候,會影響到大腦的思考。所以上課的時候,如果把手機放在桌麵上,孩子可能會分心,隨時警覺是否有新的信息過來,學習效率自然就會降低。

還有,孩子們做作業時,同時打開音樂、視頻,一心二用、一心三用。類似情況的實驗結果表明,一心多用時,其實每一項的效果都在降低。但有意思的是,孩子本身會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很能幹。這個自我感覺良好,我已經從兩個孩子身上得到了證實,他們的確都覺得自己能夠 multitasking,很牛,即娛樂了,也沒有影響到學習。和他們講了這個以後,女兒承認有一次她做作業太專心,已經徹底忘掉了視頻在放著什麽。兒子也說自己看過的一個視頻,好像沒有記住什麽具體內容。(他們在家時,基本上都一直是一心多用。)

還有一個針對年輕的小白鼠的例子。試驗人員用屏幕刺激小白老鼠一段時間,具體多長我不是很記得,結果發現小白鼠的學習能力明顯比別的差,它穿過同樣迷宮的所用時間是其餘的小白鼠的三倍。更加讓人警醒的是,當撤掉屏幕的刺激以後,小白鼠的學習能力沒有改變,屏幕刺激對的小白鼠大腦造成的影響是永久的。這個還沒有針對人的實驗結果,不過大家也都有些親身體會:孩子學習能力強,一旦過了最佳學習年齡,學習新東西就比較難了。不過人比小白鼠的智力好很多,我們的抗幹擾能力可能會更強些。誰知道呢?

手機和計算機在家庭裏的普及,學生的成績並沒有因為可以接觸大量的信息而提高,實際上反而在下降。而且數據表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更大,貧窮家庭的孩子和富裕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之間的差距也在增大,貌似中產階級是在慢慢消失啊!

就像戒毒所一樣,現在也有了戒網所-Restart Center。戒網所裏沒有電視、計算機、手機等任何影屏設備,孩子一般需要在裏麵呆45~90天。上述玩遊戲上癮並荒廢了學業的大學生後來就被送到了戒網所,慢慢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做別的東西,把彈了12年的鋼琴重新又撿了起來。據戒網所的信息表明, 8% -15% 的孩子都有網癮。

了解到遊戲、社交網絡上癮的危害性,作為父母親,不免想要在家裏定些規矩。影片裏一再強調,這些規矩應該適用於全家每一個人,不能隻針對孩子。真正能夠影響別人的還是要以身作則,孩子看你怎麽做,並不是看你怎麽說。針對女孩子迷戀社交網絡,我自己還有一點看法。記得在文學城上看到說,女孩子如果在家裏沒有感受到足夠的愛,很容易早戀。我覺得“富養女”應該是精神上的富養,多給女兒關愛,可能會使她少迷戀外界的浮華。

看電影之前,學區給每家發了一頁紙,上麵有一些在家可行的建議:

  • 臥室裏麵不可以有任何屏幕電器。我們家所有的娛樂電器都不允許帶到樓上,必須在樓下玩兒,作業也在樓下寫,這是兩年前朋友建議的。他們曾經也在樓上臥室裏寫作業,我發現他們有時候看錄像,很晚才寫作業。搬到樓下以來,盡管年級升高,學業加重,他們睡的反而沒有那麽晚了。
  • 不要一心多用。這個是我看完了這個電影以後,跟他們講了這些實例、道理,孩子好像聽進去了一些。
  • 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玩任何屏幕電器,麵對麵聊天,增進親情。
  • 開車的時候都要把手機放下。據說,有一半的孩子看到父母親一邊開車,一邊打字發短信。

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控製力:

  • 多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當孩子專注做作業的時候,父母親可以走過去給他們一些關注,讓他們知道,父母親看到他們認真學習,心裏很安慰。書上說表揚和懲罰的長期效果都不好,都是有條件的行為。最好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一直在關注著他們,關心著他們。時常詢問他們自己的感受,讓他們自己對自己滿意,建立自豪感。
  • 實在控製不住,就把這些屏幕電器放到看不見的地方,看不到的時候就少被誘惑。
  • 和孩子多多交流,探討這些高科技產品對生活的影響,他們為什麽喜歡這些產品?這些產品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探討下麵的問題:

  • 你知道在美國孩子們平均每天花多長時間看屏幕?據說是每天六個半小時,還不包括學校學習和做作業。
  • 你覺得自己每星期花了多少時間在屏幕上?
  • 影片中說,小老鼠如果受到屏幕的刺激太久,他們的大腦會分配少量的腦細胞用來學習和記憶。你覺得這個對人會不會也是一樣的效果?
  • 暴力遊戲會不會讓人變得更暴力?
  • 你有沒有覺得有人在用屏幕來試圖回避麵對麵的交流?社交網絡裏麵的言論,你會當麵說出來嗎?

需要更多、更詳細的信息,請參考:https://www.screenagersmovie.com/ 

我當時沒有能說服孩子們和我一起去看,回來便羅哩叭嗦和他們講了一通。跟孩子們講的時候,要盡量多講述細節,過程、結論、原因都要講,然後一起探討可行性建議,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能隻是父母說了算。態度要平和,一旦有人產生了情緒,趕緊停下來,過後再續談。

時代變了,高科技產品給父母帶來全新的挑戰。兒子從小玩遊戲,最初是我說了算,後來規定周末兩小時,然後平時也可以玩半個小時,到每天不要超過一個半小時,最後到五年級下學期,我是徹底放手,讓他自己掌控玩的時間。一直到六年級,兒子基本上業餘時間都在玩遊戲,六年級末州考,英語五十幾分(數學99),我這心裏可是惴惴不安,咬著牙堅持,一直在邊上守望。讀書上網看到什麽道理、實例,就和他叨念幾句,但不掌控、努力不期望,而且還得時常表示“關愛”,剝個橘子,削個蘋果,提醒他該站起來休息休息了。三年啦,雖然遊戲仍然在打,視頻仍然在看,但學校成績開始回升,今年我終於開始試著在心裏放下,不像以前那麽擔憂了。

玩遊戲、上社交網絡,不是不可以,但要明白利弊,掌控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被掌控。

大家共勉!

具體操作總結:

如果你家孩子對遊戲和社交網絡沒有那麽著迷,沒有成癮的話,恭喜!你現在可以什麽都不做,隻是腦子裏麵有這麽個概念--玩遊戲可能上癮--就好了,隻要孩子還在主動、自覺地做自己該做的事,玩點兒遊戲輕鬆一下也無妨

對於兩三歲的小孩子,由於玩遊戲已經非常普遍,他們已經能夠看到朋友玩兒,自然也會跟父母親要。父母親可以給一定的控製,比如說規定隻可以玩半個小時,或一次最多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朋友在群裏發了美國小兒科醫生協會的建議

  • 18個月以下的小孩不要觀看任何屏幕。屏幕的光和聲音會過度刺激18月一下的小孩,影響睡眠和大腦發育和小老鼠的例子相似喲!
  • 2~5歲最多每天1小時。2~5歲的小孩分不清屏幕裏情節是真是假,所以要給就給他們年齡適合的遊戲或節目,打打殺殺的就免了。
  • 6歲以上家長協助使用和控製。好的app可以用來學習,創造,不好的可能會能帶來各種危險,家長要小心,幫助孩子分辨和管理。

小孩子還沒有時間概念,我建議用鬧鈴設定時間鬧鈴叮當一響,父母走過去,陪他們打完最後的遊戲,然後放下,慢慢形成條件反射,養成習慣。這個完全可以從2歲就開始。

剛剛從遊戲上下來,孩子情緒可能低落,給他們一個擁抱,最好再陪他做點兒他喜歡的事來分散注意力,比如去公園、、吃水果,哪怕是吃冰激淩也行。注意不要用同樣的方法,也不需要每次都這樣。要養成的條件反射是 “鬧鈴響,遊戲停”,而不是“遊戲停,媽媽愛”。我們要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不是依靠父母。

孩子盡管還小,也能聽得懂你的話,道理要一直講。比如我們可以給他們講文章中小白鼠的試驗,然後問問孩子,“你想要變笨嗎?”不要強調“比別人笨”,不要做太多比較,除非跟自己比

這個試驗是不是很準確?針對控製孩子遊戲來說,我不是特別在乎。因為小孩子還小,我們得控製一些,對我來說,善意地騙騙也無妨。何況很多大人都認為這個試驗有一定道理,否則就不會放到影片裏了。

還有那個男孩子打遊戲,從大學裏麵逃出來,最後去戒癮所,這個故事也可以講,順便把酒、煙、毒品都講了。這種本來就是不好的東西,我覺得越早讓孩子知道越好。對了,我家沒有人抽煙酗酒。

對七、八、九歲、十多歲的孩子,時間控製上可以鬆一些,我在文中有對兒子玩遊戲掌控的描述。到了這個年齡就可以講述上癮的原因了,講講多巴胺的對大腦的刺激與和人的感受,還有由於上計算機、玩遊戲社交網絡而導致學習成績的差異,一心多用的試驗和結果,這些他們都可以有一定的理解。

針對玩暴力遊戲會不會導致孩子有暴力傾向,也可以跟他們探討一下,問問他們的想法,問問他們自己玩了遊戲以後覺得哪些東西可以用在生活學習當中?

總而言之,不是不讓他們玩兒,而是讓他們理解玩遊戲會產生的問題,讓他們思考玩遊戲的目的和感受,讓他們自己去審視自己玩遊戲的這個行為到底是有什麽樣的後果

針對文章中的家庭建議,父母可以直接跟孩子說,“我看了一篇文章,覺得裏麵講的挺有道理的,所以我想改變一下現在的做法,采用一些新的按規定,先試一段時間,看看效果。” 話要盡量低調,語氣不要太嚴肅

種種這些都需要花時間,但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我都是在吃飯、刷牙、開車接送孩子的時候“無意閑聊”,短短幾分鍾、十幾分鍾,聊一聊就足夠了。

想當年,我想要控製兒子玩遊戲,但又沒有什麽可行的方法,便一直懸著。偶然聽一個媽媽說:“我家孩子隻能周末玩兩小時。” 我覺得不錯,馬上在家裏執行。

孩子大點兒了,不再砍瓜、切菜、殺僵屍。遊戲複雜,需要更長的時間玩,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於是這個規矩就逐漸放開了。但也不能由著性讓他們玩得沒有節製呀!看到兒子偷偷在臥室玩遊戲到很晚才睡,為了維護的親子關係,我不想直接撕破臉,又不知道該怎麽做,便又懸著。有時候我會故作關心的樣子去查房,進去之前還得可以弄出很大的聲響,慢慢轉門把手,給他時間收起手機。

兩年前,又聽一個媽媽說,她家規定,任何小電器不可以上樓,大人小孩都一樣。於是我又趕緊采納,效果甚佳,而且以身作則、名正言順。

希望尋求具體操作的父母能從中找到一二。

新開始的微信公共號,有興趣的可以長按二維碼關注。現在還沒有回帖功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eFei'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希望有所幫助。
ZheFei 回複 悄悄話 有大智慧的媽媽!謝謝分享經驗!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香草仙子' 的評論 :
同感,這個時代對父母要求高呀!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ck86' 的評論 :
看的時候做了點小筆記,整理一下,和孩子們分享的時候有點參考。
謝謝你喜歡!
香草仙子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收藏了。這個電影我也看過。講了我們這個時代育兒的一個挑戰性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讚同它的觀點。
luck86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分析,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