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雨

(2020-01-24 06:47:39) 下一個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雨
今天的美國之音報道:
  公共衛生專家:武漢疫情初期應對“不及格” 
設在北京的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執行主任賈平認為,關於中國對武漢疫情的反應,褒貶參半。賈平說:“中國科學家從樣本中分離出病毒,在較短時間內發現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且與世衛組織分享了病毒樣本。
賈平認為,在承認進步的同時,此次武漢疫情的應對至少存在兩方麵的問題。 

其一,由於疫情初期的反應遲緩,(首個病例於12月12日發現,但當地政府的反應不早於12月30日)信息共享顯然受到質疑。而在習近平主席對疫情公開表態的當天,公開宣布的病例陡然增加了201例。隻有少數媒體繼續報道疫情,而其它許多媒體保持沉默,使得公眾缺乏對問題嚴重性的認識。 

其二,中國公共衛生應急機製的弱點,在此次武漢疫情中暴露無疑。中國的《傳染病法》對如何將新型病毒列入甲類或乙類傳染病的程序,規定得十分粗疏,隨意性大,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導致直到1月20日,中國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才決定將病毒引發的肺炎,列入乙類傳染病範圍。另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是2003年製定,2011年簡單地修訂。雖然規定了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製度,但隻涉及政府係統內部上報,而對於信息向公眾報告,則語焉不詳。其規定“必要時可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內突發事件信息”,且要及時、準確、全麵。但什麽是“必要時”,以及“及時、準確、全麵”卻沒有定義。 
     黃嚴忠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雖然認可中國政府此次在透明度、響應能力,以及應對病毒的能力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改善”;及時地發現了新病毒,並且相對及時地與國際社會分享信息。黃嚴忠說:“似乎也有更多的證據表明,透明度在地方政府層麵仍然令人擔憂;缺乏行動仍然是處理類似疾病爆發的一個問題。” 
外交關係委員會公共衛生專家黃嚴忠教授說:“分析一次疫情,把疫情分成不同的階段是有意義的。就1月20日前的政府回應而言,我不會對政府的回應給予高分,我想說,大概是等於F(不及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