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2010年 06月16日

(2010-06-19 06:33:18) 下一個
我在6月10日的鬼話後轉發“鳳凰網”文章,題目是“80後作家:端午節應予以取締 將屈原趕下神壇”。
這幾天有多個朋友問我:轉發這篇文章是什麽意思?你讚同張一一的觀點?
坦率地說,我對張一一的觀點有興趣。這興趣並不是說,我讚同“端午節應予以取締”,作為已有數千年的一個傳統節日,今人要談取締,有如癡人說夢。老殷讚同的是:實事求是地評價屈原。
曾記得上中學時,語文老師說: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如今,張一一卻在《端午節應予以取締》一文中,從5方麵指出屈原的問題:“性格方麵有缺陷”、“文學成就被高估”、“業務能力很一般”、“思想覺悟待提高”、“炒作無度不靠譜”。說實話,張論令我震驚。我雖然讀過屈原的作品,但並沒有研究過屈原,對張的觀點,我不作評論。
是,多年來,我對屈原的“愛國主義”有思考:屈原愛的是什麽國?愛國王與愛國是什麽關係?我們要學習屈原的愛國主義嗎?……我曾寫過這方麵的文章--自覺水平太低--羞於發表。
昨天,在鳳凰網看一篇文章,題目是:伍子胥鞭屍與屈原投江。覺得很有意思。今錄該文數段如下:
文章說: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的伍子胥為了複仇攻破楚國首都,然後把自己死了的仇人楚平王挖出來鞭屍三百,方才解恨,算是報了楚平王的殺父殺兄之仇。伍子胥與屈原是同時代的人(老殷注:伍子胥:?—前484屈原:約前304-前278年),又都是楚國的老鄉,但是,在對待自己的領導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屈原得不到領導賞識時就隻有絕望到投河自殺……伍子胥就不同……這兩個人後來對中國人的影響也是大不相同的。屈原不但無人不知,而且數千年來,還用端午節吃粽子的方式來紀念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其實,屈原心中哪裏有什麽國家的觀念?他有的隻是楚王的寵愛而已,對一個無道無德的孤家寡人這樣貪戀,其實也是病態。但是,奇怪,屈原的愚忠愚孝後來竟然被中國人選擇了。也許這是中國人固有的忠孝觀念必然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吧?
曆史常常就是這樣吊詭,屈原的愚忠愚孝得到千年來的大力表彰的同時,伍子胥鞭屍三百,就成了大惡的代名詞。以至於對死去的人,如果作個點評,都會被人認為不夠厚道,鞭屍更是忌諱的事情……
在中國文化中,殺人的人仍然被人歌頌著,他的屍體仍然在受人崇拜,被殺的人,即使點評幾句,也是犯大忌的。
其實像希特勒、斯大林這樣的屍體就得鞭,隻有鞭了他們的屍體,後來活著的人才會有安全感……
一個社會如果對屍體的尊重勝過對活人的尊重,那肯定是病態的。中國曆史上,有尊重,甚至崇拜屍體的癖好。甚至死的時候,也有全屍而死與千刀萬剮而死,及身首各異而死之分。有的人活著的尊貴,尊貴到了死後要用成百上千的人來陪葬的地步。這種野蠻的現象,現在是沒有了,但是用屍體占據活人的生存空間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的。台灣的蔣家曾經有過“中正紀念堂”……說明台灣的中國傳統文化還真是沒有斷脈……“中正紀念堂”已經改成了“民主博物館”。不再讓死人的屍體占據活人的生存空間……這是台灣令人敬佩的地方。他們終於翻過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愚昧的一頁。這是令人欣慰的。這至少讓我們看到,中國人還是有辦法克服愚蠢的。
 
……    
無須老殷再說,自是精妙之論!
老殷鬥膽放言:屈原的愛國主義不值得學習。伍子胥的鞭屍也應該否定。
台灣是大陸之師。我企盼:將毛澤東紀念堂改成“民主博物館”,內容是:反右,文革和六.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