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08年6月20日

(2008-06-22 03:20:28) 下一個
▲同我交往的人多,我的小本子上記著他們的電話號碼,離開這個小本子,誰的號碼也記不住。同人打電話,總得先翻小本子。有一次小本子丟了,弄得我一連幾天寢食不安。
  早就知道手機可以儲存多個電話號碼,可是,兒子多次教我,我都沒法學會。有人說,是因年歲大了,記憶力減退。其實,我才64歲。按照保健專家洪紹光的觀點,人的正常壽命是120歲,我的奮鬥目標也是活120歲,依此,我還隻是青壯年期,或說剛進入中年期。我的記憶力差與年齡大了無關。
  我一直承認自己記憶力差,可是,本地很多人都說我記憶力驚人,他們的唯一根據是:《巴陵鬼話》內容多,還有許多數據,可見老殷記憶力特別好。
  聽了這議論,我覺得好笑。鬼話寫了三年半,究竟講了些啥,我自都記不清。每日見聞,隨手寫來,涉及到數據資料都是臨時查的,並非腦中有記憶。
▲昨晚,看朱維錚(複旦大學曆史係教授、著名曆史學家)先生評論於丹的文章,有關《論語》者,令我茅舍頓開。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479年。終年73歲。
  朱先生說:《論語》的原始結集本在文獻中一直不見蹤影,直到漢武帝時代(公元前140年-前88年),它才重新露麵,變成一部很時髦的書,解釋者起碼有三個學派:“魯論”、“齊論”和“古論”;到了公元一世紀東漢時期,又形成一種通學派,對《論語》的文本、句逗、分章、結構、詮釋等等進行研究。
  我們現在讀到的《論語》(注:今本《論語》,據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統計,白文12000字),不是孔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編訂的。這個本子經過了兩次大的改造,一個是西漢後期,漢成帝的老師張禹編定的《張侯論》,有21篇;又過了200年光景,到了公元二世紀中期,有一個博學而影響很大的鄭玄(字康成,中國第一位經學大師),他以《張侯論》為底本,根據不同版本進行點校,就是“我認為這裏該用這個字、該這麽分章”,他把《論語》的今本給定下來了。
  鄭玄的時代距離孔子生活的年代已經600年了。這600年中有多人出場增刪修訂《論語》,即使其中“子曰”全部可信,拿它作為惟一依據將孔子捧上天或按下地,都是令人驚異的。
  梁啟超在1920年就說過:自漢以來,圍繞著孔子的今古之爭、正學異端之爭、考據性理之爭從來沒有停過,因而孔子漸漸變為董仲舒、何休,變為馬融、鄭玄,變為韓愈、歐陽修,變為程頤、朱熹,變為陸九淵、王守仁,變為顧炎武、戴震。……
  嗚乎,子曰《論語》,如來如此!老殷繼梁啟超的話續曰:如今,子曰《論語》變為於丹本矣。
  於丹對《論語》的詮釋,多有謬誤;引述的20多個故事,亦有媚俗之嫌;“心靈雞湯”般的語言猥褻孔子……但是,於丹為何既能取悅世人,又頗受朝廷歡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