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俠問我,累麽?
我不明白他是在問今天這一天,還是最近這段日子,還是人這一生。不過不管問的是什麽,我目前的答案都一樣:“有點兒,不過還行。”
如果他在十幾二十年前問我,我一定不會這麽回答;擱在十幾二十年後,估計也不會。這個答案,特別屬於中年階段。
2.
幾年前曾經跟字公同學開玩笑,勸他參加教會中年團契的活動,把他搞得哭笑不得,說他還很年輕,青少年團契正邀請他加入呢!那時候,我們確實覺得中年跟自己沒什麽關係,所以大可以拿它開幾個無關痛癢的玩笑。
前些日子山子來玩兒,住了兩夜。早晨起來我問他,怎麽樣,睡得好不好?他說:“好!就是起得太早,三點鍾就起來了。”
“啊?!”
“睡著睡著,突然就驚醒了,想起來好像錢包護照手機都不見了。我就趕緊開始在你們家四處翻騰,可是說什麽都找不著。”
“會不會落車裏了?”
“是啊,我也是這麽想的,所以我就不找它們了,開始找你們家車子鑰匙,再找門鑰匙,再找磁卡,跟小偷兒似的。好不容易都找齊了,下樓去車庫一看,沒有!回來再一看,東西就跟你們家餐桌上呢。嘿,這通兒折騰,哪兒還睡得著啊,就去院兒裏練拳去了。”
“嗬嗬,您這是鬧中年危機呢吧。”
這回我可不是開玩笑了。山子是一大大咧咧的主兒,從前絕對不會這麽樣兒!
3.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大家也都說不太清楚,中年,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大概要等到過了中年進入老年,才能把這一步路看明白吧。
古人以為,三十而立,便正式進入中年,直到四十乃為壯年。也有從心理上劃分的,認為中年期是在三十到五十之間。不過我們一般老百姓好像都覺著,中年應該是在三十六七歲到六十幾歲之間。
也有人說,這個分段,其實就是一心態。有的人老了,但是TA還年輕;有的人年輕,但是TA卻已經老了。山子他媽講話,現代人壽命變長了,她老人家還正鬧中年危機呢。我心想,就您這外表,還青春期呢,也得有人信啊。
我覺得吧,這種按心態劃分階段的說法,純粹就是瞎掰,屬於自欺欺人。老大爺您心態倒是挺好,可您爬個樹給我看看?
所謂心態之說,隻能勉強對於語焉不詳的各種“中年“定義加以補充說明。總之中年,不過是一個大體的階段,除了年齡和心理生理狀態,還有隨之而來的社會角色等等,由諸多因素共同組成,具體細節因人而異,但是決定因素,還是年紀。
4.
回到最初我與大俠的對話。
我說,現在的我,覺得統觀人生,它就是一出悲劇。從總量來看,痛苦居多,快樂居少,悲喜完全不平衡。
他說:“人生總是有喜也有悲的,很正常啊。不過也不至於就是悲劇,比如你跟我和孩子在一起,雖然辛苦,可是也很開心的啊,你不覺得麽?。”
“當然覺得。但是,也有很多痛苦很多疲憊很多無奈。為了一些短暫的幸福,我們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如果是在從前,我會覺得,為了得到哪怕一瞬間的快樂,付上任何代價我都在所不惜。那時候我還年輕,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現在不是了,我會在意收支平衡,經常覺得為了偶爾得到的歡笑,我付出了過多的辛勞和眼淚。很累,不值得。”
“你說,這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中年危機?”
“我倒不覺得應該用危機來形容。隻能說,是這個人生階段必然的想法,是由這時候的處境造成的。要知道,我們現在的處境,不是自己選擇的。不像從前,擺在我們麵前的路很多,我們似乎有許多種可能的人生,供我們挑選。所謂白紙麽,隨你怎麽畫。可我們現在不能亂畫了。上有老下有小,都靠著我們呢。我們的家小,他們是我們紙上已經畫好的一部分圖案,另外已經畫好了的,還有家庭以外的社會,我們的社會定位。我們的不論職業還是職位,都已經不再是未知數。剛剛離開學校的時候,我們與社會,對彼此都存在著幻想,而且這些幻想隨時都會演變為現實。如今不是了。我們被卡在了一個位置,不能動彈,我們的畫麵隻剩下很小的一塊空白,你能發揮的餘地,就是這麽一小點。這個位置,雖然說倒底是我們自己坐上去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也由不得我們挑選。一步步走到了這裏,如果我們不坐,就得重新來過。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敢隨便重來?就算我們覺得自己還有時間有精力,老人孩子有麽?他們等得起我們麽?我們被卡死了,寶貝兒,我們的路被規定好了。從前年輕,得失都無所謂。而且說實在的,那時候也沒什麽可失去的,也沒有牽掛,來去都是自己一個人。等到咱老了,也許又無所謂了,因為又孑然一身了,或者看透了,但是現在不能。現在甭說別的,就是想要一小段的空閑,不被任何人任何事打攪,就獨自一個人發呆,說,please please, let me be, don’t bother me。有可能麽?沒有。所有時間都被占用了,好不容易盼到可以暫停,已經疲憊不堪,隻想倒頭休息。你瞧,我們就連思想的範圍,都被卡死了。”
“那你是不是覺得沒勁透了。”
“那倒也還不至於。現在的悲觀,跟從前的悲觀不同。從前一悲觀,就覺得世界末日到了,巴不得情況大為改觀,否則就徹底結束一切,甚至生命。現在當然不會了,因為已經明白了個大概齊,生活就是這樣的,不可能好到哪裏,也不可能差到哪裏。這麽想通了,就懶得再跟命運計較。所謂的通透,說白了,實在算不得是什麽境界,頂多是從閱曆中想明白了一些淺顯的道理。什麽修煉啊,什麽參悟啊,也不過是對普普通通的道理極盡浪漫修飾之能事而已。”
“唉,其實我們應該知足了,跟很多人相比,我們已經非常幸運和幸福。”
“我知道,我也很知足。我隻是在跟你說大實話嘛,不是在抱怨呢。討厭粉飾太平。你看很多的人,他們說他們感恩,他們知足,但是心底裏卻苦毒怨恨,一麵是天使一麵是魔鬼,自己搞不清楚自己,比我要痛苦得多。而且我說了那麽多,說的壓根不是我自己,而是所有的人,所有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必然的一種處境,就是無可奈何。而且我覺得,細致分析清楚之後,我們才不會更悲觀,反倒能夠更達觀,停止跟自己較勁。對了,老包寄給我那套書,有兩本兒我很喜歡。”
說著,我去翻開老包送我的無名氏《淡水魚冥想》,指給他看這麽一段話:
“一個人隻有看清楚自己所住的屋子,他才真能安心住下來。假如一開始就住在一間充滿大霧的屋子裏,他的心情怎麽能平安?同樣,一個人隻有徹底照亮自己的靈魂狀態,他的無霧的靈魂才能平安。”
有時候想太多反而是痛苦的,隨遇而安吧,Cheer up!
I am not in typical 中年危機 age but I feel the same. I noted from your previous article that you took an early retirement. I did too, a very early rertirement. I think I know the truth to life. But I try to stay positive by not thinking too much. To think of it, we all have the same destination so I try to DO thing because that's what distinguishes our lives.
你看我這麽深更半夜的還在這兒上網,時而感慨萬分,始而朗朗獨笑,就知道俺也鬧中年危機了,大家同病相憐啊,嗬嗬:)
我也覺得無名這篇其實不是在說自己,而是在說廣大的中年現象,雖然裏邊兒也摻雜了一點自己的感受。
我聽說中年危機一般都40歲左右開始,所以我雖然中年了,雖然還沒有危機,卻並不敢高枕無憂,沒準哪天危機上來,自己能否應付也說不好。
我也總說知足感恩,內心雖不至於苦毒怨恨,卻也時有不平,我自己住的房子,我看得很清楚,卻也未必就真能安心住下來,要看這房子,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房子吧。也許一開始看清了覺得這房子不滿意,總想著搬出去,後來住長了,住出了感情來,就不再想著搬,但住著,卻又未必看不到原來就看到的那些瑕疵,所以能有多安心,也說不好啊。我覺得好多婚姻不就是如此嗎?看清楚自己的婚姻,這婚姻也未必就能變成幸福的。
嗬嗬,我今天話有點多。中年危機了。
所以青春是無價的,你可以揮霍時間,你可以從新來過,你輸得起啊
現在都三十好幾的人了,你輸得起,老人孩子不行啊
這段話簡直說到我心裏去了,不知道為什麽,上了年紀,多了很多無奈,不敢拚,不敢從頭再來,很多事情都將就吧,為了讓大多數人高興,為了讓自己不踏空。
請問,可以轉載嗎?謝謝。
你別說爬樹啊,我哥帶家人進山裏玩,我媽非要爬樹。她小時候家裏有很多畝地,桃園石榴園的,經常爬樹。我們沒見過。
結果她真爬上去了。70多歲的老太太。
我哥不阻止她,還有臉和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