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網上無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夏日權當讀書天 - 說說最近看的幾本書

(2005-07-13 16:16:16) 下一個
夏日權當讀書天 - 說說最近看的幾本書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 在這本書中,餘華仍然保持著平實的語言風格。不同的是少了血腥,多了深情。我看的是台灣版,前麵某人作的序並不喜歡,在我看來是沒有序出《賣血》一書的亮光來。拿文學作學問的人,難免會犯類似的毛病,要顯得很深刻地去分析,可就是老忘了用心思和感情去體會。比如在文革中許家的和解,評者看到的是內部批鬥的諷刺意義,我看到的是心裏緩緩滲出的一縷溫暖。正是因為這樣,這本書是悲傷的,但是當中的暖意惹人落淚。血除了代表生命,更已經在代表一種商品。當如此的時候,我們感覺到窒息無奈。可是作者能在我們殘留的呼吸瞬間傳遞給我們一些東西。 這是什麽東西呢?它不是生機,因為許三觀在賣命一般地賣血的時候,他除了繼續賣命,沒有別的機會。或者更確切地說,他總是有一個機會,唯一的機會,就是去賣命。 這個東西叫感情,一個餘華沒有讓它成為商品的東西,所以我從餘華筆下的荒謬和壓抑之中,看到的反倒是童話一般的純淨。 我看的版本中有餘華的自序,關於寫作和作人,寫得也非常好。可惜在網上搜不到,其它版本的自序倒是都在:http://xs1392.novelsky.com/ 哈金的《光天化日》 跟《許三觀賣血記》類似,《光天化日》對我來說,也很像由一小篇一小篇的童話所組成,或者說是,寓言。這個短篇小說集裏麵大多數的故事,都是真實卻傷感的,可每讀完一篇,我都覺得心裏很安靜。比如“新來的孩子”,明明筆走得無奈,可我讀完了躺下睡覺,竟然在想,平淡而無奈的世界裏麵藏著的是多少可愛的小小快樂啊。 在這本書裏,哈金想表達的遠不止這些。所以他被冠以“大師”的稱號,也所以如果不是這樣,那該有多好。 他的書中,我讀的第一本是《等待》,然後是《瘋狂》,以前都評過。現在到這個集子,感覺是慢慢好起來了。剛剛拿到《新郎》,看完之後才有評價。但至少希望比《等待》好點兒。 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 我的朋友圈子裏,很少有看得上這個人這本兒書。我讀它都有點兒偷偷摸摸的感覺,怕人笑話我怎麽什麽小屁孩兒的東西都追。 可我實在是很好奇,一本書如此之火,總有它的道理吧? 於是偷偷看完了,而且看得挺上癮。 它顯然不是什麽巨著。是典型的那種在網上特常見的連載又有不少人追的小說,情節曲折,文字煽情,敘事清晰。我覺著我的同齡人很多不喜歡它,多半兒是因為沒看過它。而沒看過,多半兒是因為不屑於看。對於這種不屑而言,它其實是一本挺好的書。 我覺得它除了好看之外,還有個好處,就是它的作者不僅有些思想,更可寶貴在於他是個真誠善良的孩子。我喜歡這樣的作者。他們是對現在那幫子吃喝扯蛋的所謂作家圈子的諷刺。那些人互相出書,互相吹捧,頗有點兒輪流坐莊炒股票的意思。他們盡可以看不上年輕而單純的這些新人,也盡可以把自己當個大作家看。但事實是,幸好文壇不隻有他們這種人,否則他們的圈子早晚得變成影視圈子,而他們就得變成那包養人的主子或是被包養的明星爪牙。 韓寒的《三重門》 基於同樣的原因,我也讀了《三重門》,可惜它實在寫得夠臭,讓我不得不推翻自己的理論。原來一本書沒有道理也會紅起來,真夠斜興的。 可能有人會說,他還小呢,你不能要求太高。可這事兒得這麽看,它火不就火在他的作者年齡小又寫得好嗎?也就是說,盡管這孩子小,可他不比咱大人寫得差。那不就得了,可不是我要求高了,對吧? 要我說這個小韓吧,您要不就長點兒本事,寫好點兒,別費勁巴拉跟人家錢鍾書學了半天還學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要不您就長點兒誌氣,不要仗著自己年紀小做文章。還別怪我瞧不起你,中國教育製度這些東西,你這小玩兒鬧目前真沒那本事看得清楚說得明白,不如再多活幾年多學點兒有用的文化知識再說吧。 林語堂的《風聲鶴唳》 人說這是一本可以同《飄》媲美的巨著,我覺得一點兒都不為過。它通過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寫了一個時代,一個永遠。同樣是用英文寫作的華人作家,哈金過於張狂 - 他的筆法並不給人這種感覺,但他書中的意境可以看出他對外在東西的不能割舍。與之相比,林語堂敘事有真正的從容,因為他的意思是廣闊的,不必利用局限的情節和字句來計較。所以讀罷《風聲鶴唳》,我就更加體會到著作和小說的區別。 到底什麽區別? 當我們讀完最後一個字,將書合攏來,走到廚房去給茶杯裏加回水,從最後這幾個字回憶過去,將幾天來讀這本書的前前後後都想一遍。然後坐下來喝剛添好的茶水,同時相信這一口茶呷進嘴裏時正在回想著的這些東西,一定會跟自己到老。 每個人都有他/她的這本/些書,比如對我,有《百年孤獨》,《紅樓夢》,《塵埃落定》,等等,等等。 王安憶的《長恨歌》 提起《塵埃落定》,就順便說說這本獲獎的書吧。王安憶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家,可這才華在《長恨歌》裏所表現出來的,未免過於小家子氣。《長恨歌》的題材好,本來有希望被寫成《風聲鶴唳》這樣的好東西,可惜被王女士寫得有些勁兒勁兒的。所以裏麵的故作姿態不是王琦瑤的,而是這部書整體擁有的。(請注意,我此處特意模仿了她的勁兒,也顯得勁兒勁兒的一把。) 要說它的走紅,其實真是托了張愛玲離世的福,趕的時候好,寫的時代又對上了號。當然了,王安憶的文筆好得沒得說,平淡從容招人喜歡。隻是我個人覺得《長恨歌》不夠大氣,配不上那個矛盾文學獎。 “84 Charing Cross Road” by Helene Hanff 同樣是女作家,同樣是淡淡的筆觸,而且沒有跌宕起伏,《查令十字街84號》卻有著一種很大氣的東西,文字當中有一些,可更多的是在感覺當中。這本書的好,我貧乏的語言沒法說周詳,但在網上看到過一篇很好的影評,寫出了我要說的意思。雖說它是電影評論,但因為書是一本關於書的書,所以文章所表達的情緒是一樣的:   “如果你愛書,喜歡手指摩挲書頁的踏實溫暖的感覺,和隱隱的油墨的清香,如果你喜歡在陌生的城市獨自憑吊古老的街巷,細心聆聽逝去歲月空洞的回響,如果你懂得欣賞和享受“花落如雨,人淡如菊”般溫婉散淡的友誼、並不激烈的愛情……如果,如果在適當的條件下你是個有些懷舊的人,比如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像現在我的窗外響著寂寞的雨聲,或者午後慵懶的太陽透過碎花的簾子照進來,比如剛剛放下一本讓你會心的書,在音樂中休息一下眼睛,書中的某一段話不禁讓你生出“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歎,比如你剛剛告別二三知友踏著月色歸來,口裏仍有陳年老酒微熏的餘香,那麽你一定會喜歡這部電影。把這張碟放進你的碟機,會有一種久違的熟悉而陌生的情感,像那淡淡的書香,透過柔和的影像絲絲縷縷地飄散過來,將你幸福而溫柔地淹沒。” 全文參見:http://ent.163.com/edit/020618/020618_123522.html 這本書我看的是英文版,所以不知中文翻譯會是如何。去年“見招拆招”在文化周刊上麵有一篇文字提到它的翻譯,很有意思。今年春天譯林出版社的譯本終於出來了,所以把“見招拆招”的文章連接也放在這裏作參考,並引用一句作結語:   “全書隻有幾萬字,一忽兒就讀完了。當我讀到海倫寫給書店最後一封信的最後一句話時,心為之一緊:“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全文參見:http://www.huash.com/gb/hscb/2004-09/08/content_1256977.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網上無名 回複 悄悄話 握手,握手!:)
棕色季節 回複 悄悄話 我很喜歡林語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