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網友文章: 斬首巴格達迪表明,美國目前依然無可替代!

(2019-10-30 11:30:37) 下一個


如同當年在基地組織已經土崩瓦解之下獵殺本拉登一樣,在ISIS已經煙消雲散之下斬首巴格達迪,隻剩下了象征意義,不過是為美國最近這輪與恐怖主義的大規模作戰劃上一個世人期待卻不怎麽看重的句號。

這個句號之所以被“不怎麽看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在中東這塊血跡斑斑的沙地上,恐怖主義就如韭菜,割了還會長,不會有盡頭,本·拉登倒下去,巴格達迪站起來,巴格達迪倒下去,穆罕默德或阿卜杜拉又會站起來,並上演同樣的故事,所以眼前隻是這一集播完了而已,還不是忘情慶祝的時候。

不過,這一次的斬首行動,還是有著反恐之外的二個深層含義值得解剖。

特朗普上任以來的外交政策,一樣體現了“美國優先”的戰略,由此而呈現出明顯的收縮趨勢,具體說起來就是“三不”: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不死人就不死人,能不燒錢就不燒錢,最近備受非議的撤軍敘利亞,就是對此最好的注解。

他的伊核政策同樣是如此。一方麵,他目標十分堅定,就是要徹底去核,絕不搞奧巴馬“養虎為患”那一套綏靖政策。

另一方麵,他措施十分靈活,采取的是“極限施壓”的全麵製裁並以製裁促談判的策略,戰爭選項雖然還掛在嘴巴上,實際行動卻十分克製,冷處理無人機被伊朗擊落事件,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這一收縮戰略,引發兩個群體的攻擊,一個就是反美陣營,他們譏笑美國已經日薄西山雄風不再,正在喪失對世界的領導地位:撤軍敘利亞是怕了,無人機被伊朗擊落卻忍氣吞聲是慫了,積極張羅用談判的方式解決朝核伊核問題則是實力衰退的表現——顯然,這個譏笑的潛台詞,是為大國的崛起而洋洋自得。

另一個則是白左群體,他們痛罵特朗普唯利是圖缺乏擔當,背棄了普世價值,損害了美國文明燈塔的形象。

這一次的斬首巴格達迪,給這兩個群體都上了一課。

在表麵上,雖然很轟動,但幹掉一個已經是喪家之犬的恐怖頭目,份量其實並沒那麽重,無法成為檢驗一國實力的試金石,它隻是一次行動而非一場戰爭。

可如果深究下去,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斬首行動得以發生的前提,恰恰就是美國已經打贏了一場戰爭,一場針對ISIS的戰爭,而這個勝利,還是在奧巴馬不怎麽願意趟渾水、特朗普也隻是派出了數千美軍的情況下取得的,這足以反映出美國實力的強大。

所以,這個行動並不隻是一個行動,它是美國與ISIS之間的戰爭的延伸。

其次,即使單獨考察這場行動,它也是美國強大實力的反映,這可以從二個方麵進行論述。

第一個方麵,是情報的收集。由於本次行動的詳細信息目前還未披露,美國是如何收集情報的不得而知,但考察之前獵殺本·拉登的過程,卻能提供八九不離十的參照效果。

獵殺本拉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海豹突擊隊於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省的一座房子裏擊斃本·拉登之前,美國的情報部門已經鍥而不舍地追蹤了十年,在海量情報之中鎖定一名使用假名的本·拉登信使,然後花了數年時間發現了他的行蹤,並最終找到了本拉登的藏身之處。

這個過程,除了要歸功於美國情報係統的優秀之外,還得歸功於多個國家的通力合作,而後者正是美國實力的體現:你不強大,誰會鳥你?

第二個方麵,是突襲的實施。同樣來參照獵殺本·拉登的過程:執行任務的兩架美軍黑鷹直升飛機,是從阿富汗的空軍基地起飛,然後進入巴基斯坦領空,抵達目的地後由海豹突擊隊實施精準獵殺。

也就是說,要完全這個任務,得有接近可能隱藏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目標的軍事基地,以及隨機使用目標所在國領空的能量——目前也就美國能夠如此。

因此這一次的斬首行動,再次給提醒了這個事實:美國依然是今天地表最強國,那些因為它的收縮戰略而以為它已經沒落的反美人士,應該好好用冷水洗一把臉了。

這是第一個深層含義。

第二個深層含義,就是收縮的美國,能夠達到既維護當前秩序、又為未來積蓄能量的目的。

特朗普從敘利亞撤軍的決定引發了多方批評這個事情,有一個意外的效果,就是表明了連痛恨美國“霸權主義”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的秩序需要美國來維持。

在聯合國幾近花瓶的情況下,這個世界當然需要美國來充當世界警察。

問題是,當世界警察是要支付成本的,得燒錢,得死人,得消耗,假如不適當休整,終有精疲力竭的一天,屆時因美國衰落而出現的權力真空,將可能由俄羅斯這樣的流氓國家填補,這對世界人民來說,絕對不是好消息。

所以美國的適當收縮,完全有必要。事實上,美國的收縮並非始自特朗普,而是始自奧巴馬。2009年初,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裏正式提出了“巧實力”的概念,被觀察者解讀為是一種控製霸權成本的“療傷外交”,即美國的自我修複。

顯然特朗普不過是延續了前任政府的策略,隻是他表現得更加堅決、更加靈巧而已。

但再堅決、再靈巧,也不意味著他實行的是“完全收縮”,不意味著他是讓美國徹底地當“甩手掌櫃”。比如這一次的撤軍敘利亞,他早在一年前就已經作了預告,因此各方包括庫爾德人實際上是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的,並非突然的襲擊。

同時他對土耳其可能的軍事行動也是有了預判的,事前和事後都作了嚴厲的警告,並在實際上控製住了局勢,隻不過他使用的是最拿手的經濟手段——讓土耳其“經濟崩潰”的威脅,雖然很不政治正確,效果卻是杠杠的,不費一槍一彈,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巧實力”。

而斬首巴格達迪則表明,隻要是美國要幹的,它一定能幹成,而且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拖泥帶水,不扭扭捏捏。

這,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中東這塊上帝也無法改造的沙地上,“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效果,也許是比一味“有所為”更好。

由於“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維持了當前秩序,又為未來積蓄了能量,對於世界文明的進步來說,同樣是一個利好。

這,是那些隻有情懷的白左得好好琢磨的道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陀廢論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高斯曼 回複 悄悄話 樓主頭腦非常清晰,分析的真好,文字也精確。謝謝分享好文,學習了!
xiaoxitian 回複 悄悄話 “由於“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維持了當前秩序,又為未來積蓄了能量,對於世界文明的進步來說,同樣是一個利好。”

好文!
instein 回複 悄悄話 喜歡!
大榮確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道理講得很通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