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2024 (69)
淩晨夢到故去的親人,醒來茫然而惆悵......突然醒悟到:今天是中元節。
上周六,兒子打電話來聊了很久,其中一個話題是關於放慢腳步、準備老去、迎接終點。
對我來說,現在聊什麽都不存在“吉利不吉利”一說,生活的軌跡就在那裏。但長周末時還是先聊開心的,所以寫了兩篇劄記,都沒提及這個話題。
上周六中午,我又去參加了每月一次的“包肥店”聚餐。我曾努力弘揚中華美食文化,帶他們去我們這邊最好的粵菜館“吃席”,可是他們依然覺得這自助餐(包肥店)就是他們心目中最好的中華美食。沒轍。
他們約我時,我曾經有時答應有時婉拒。但去年冬天,主持人G的一句話讓我決定縱然我再不喜歡那裏的“味精大餐”,我一定每次都去。
G是我共事20年的老同事,幾年前退休了。他一輩子獨身,父母走後就搬進從小長大的老房子裏。
按世俗標準,G應該算是“有錢、有閑、有精力、有情趣”之人。
先說“有錢”。G是資深白領,曾在“泛美航空”任職多年;公司倒閉後來到我們公司,兩邊的職位都不差。退休後同時領取兩個公司的退休金/pension,這一點就強過好多退休人士了,不是嗎?
“有閑”就不說了,G從來沒有家累,沒有任何牽掛。
“有精力”一說不是吹牛,G應該比我大10歲左右,但身姿挺拔,沒有贅肉;也沒聽說他有任何健康問題。我“五十肩”那會兒,他居然說沒聽說過這個問題,真正讓我氣結。他現在每周打兩三次高爾夫,也曾是我的高球啟蒙教練。雖然我球技一直很爛,但不能讓他背鍋。
“有情趣”也不是妄言。他曾利用在泛美的工作之便,光是歐洲就去過43次。還熱愛攝影,曾經的作品在我看來頗拿得出手。他平時話不多,但有點冷幽默。曾經是公司高爾夫聯盟的掌門人,每次打球後都會寫個總結,把各位同事球手或讚揚或調侃,讓人忍俊不禁。
可是,去年冬天的一次聚餐時,G說:“非球季時,除了我們這個聚餐,我一個冬季都見不到人,也沒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這句話讓我覺得振聾發聵。G隻是平靜地敘述一個事實,絕對沒有賣慘的意思;我也絕沒有“同情”或者“可憐”他孤獨的意思。我隻是覺得,人生的功課各種各樣,我們需要麵對、順應、調適。G球季時好好打球,冬天組織聚餐,就是他的應對方式。
上周六晚上和兒子聊天,我說到中午的聚餐(兒子也曾和G一起打過球)。我說總覺得G可以過更豐富的日子,比如他那麽愛打球,搬到南方可以參加俱樂部,天天打;可以重拾旅行和攝影,那麽多錢和時間,走遍世界都不成問題......
兒子卻說,G是聰明人,選擇了適合他自己的老去之路。兒子說,中國人的智慧是“服老”,鼓勵人們漸漸地放下英雄豪情 - 從“氣勢如虹”、到“卸甲歸田”、到“悠然見南山”,然後走向不歸路時,身體和心情都準備好了,不會有失落和不甘。六七十歲還奮鬥不止、折騰不休的,除了金錢和權利戰車上的名人,停不下來,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和自己的命“擰巴,較勁”。
“生命是充滿智慧的,就是這麽設計的”,兒子悠悠地說。
我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兒子曾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也一直沒有間斷對老人的陪伴,最後更是親手送走了二老,看到了整個生命的曆程。有時候我心疼他小小年紀就經曆生死,但同時也覺得未嚐不是好事,幫助他看透生活和未來。你看現在他的話,甚至點撥了我今後該如何順應生活。
這和悲觀毫無幹係。G也絕不是悲觀的人,從一定程度上,他比那些不紮堆找樂就不開心、不找個老伴就孤寂得沒法活的老頭內心更強大呢。
想做什麽,就去做;不想做了,可能就是生命的安排(比如G再也不想去旅行了,雖然他有錢有閑有體力)。順其自然,讓生命領引我們的每一天。
寫完了。我該去河邊看看......不能放河燈,但看看河,也是寄托。
謝謝大家看帖。
周末愉快!
我今天在Yard Sale淘到Royal Doulton 的兔子杯兩隻,送搬家的小朋友。討價還價。後主人非常開心她的杯子會被可愛的小朋友繼續用下去。這樣的樂趣是買新的沒有的。
現在發現單身沒有孩子的,將來的確是很不容易的。萬一腦子糊塗,有錢也不能很好安排了。
你說的對有時候還是要服老,順應自然。聽從身體的信號。默默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