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入鄉隨俗”

(2007-08-11 17:57:29) 下一個

“入鄉隨俗”

當你決定永遠離開祖宗的生身之地 , 去異國他鄉生存時 , 你將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 : 如何對待自己及別民族的文化 ? 盡管你可能連什麽是文化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是個現實而又在心頭揮之不去的問題。

答案是什麽?這更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不記得什麽書上講過一個故事:大意是:大禹去南方(應該不是北方),遇到一個裸人國。該國男女老少均一絲不掛。大禹為了遵重人家的習俗,遂將衣服全部脫下,放在邊界上,然後赤身裸體進到裸人國去。辦完事後返回,大禹穿上衣服,回家去了。

很顯然,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它想告訴我們什麽呢?大概是:無論別的民族的習俗如何荒謬(從你的眼中去看),你最好遵重為妙,至少不公開反對。

古人的地理及人類學知識有限,在他們全部的想像力中,上述的裸體習俗大概是最荒謬的(潛台詞未說,大概是夷狄禽獸也)。既使如此,大禹也毫不猶豫地遵守了。

偉大的羅素說:“文明人之所以與野蠻人不同 , 主要的是在於審慎 , 或者用一個稍微更廣義的名詞 , 即深思熟慮。 ” (《西方哲學史》, P38 ) “文明之抑製衝動不僅是通過深思熟慮,而且還通過法律,習慣與宗教。”( P39 ) 在今天這個星球上,任何具有一定曆史知識與人類學知識的人都不敢妄稱古代的中國人為野蠻人(他們是否用同樣的觀點看今天的某些中國人 ----- 我指的是人家內心的想法,而不是表麵的想法,我沒有把握)。我們的祖先之所以為文明人,必定有他為文明的智慧。他們的許多智慧以成語的形式向世人告誡。上述的寓言的中心是“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的關鍵前提假設是:人的天性是對與他相同的類( class )及行為給予讚賞,對不同的則予以排斥或討伐。你與周圍的人所異的程度越大,你所受到的排斥力也越大。當你為少數時,事情更是如此。你對別人文化的硬核表示理解,至少不公開反對,那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別人對你的排斥。當然你不可能與人類的良知及法律對著幹的態度去隨一切習俗。如有的民族對死了男人的寡婦用火燒死。任何正常人都不會去隨這個俗。那就是為什麽上麵我們說對文化的硬核表示理解,沒說是全部。

如果你身入別民族的群體中 , 而又對別人與你的相異大加討伐 , 你的作用隻有一個 : 那就是動員了全部與你相異的力量與你為敵。而這個為敵通常以無形的型式表現出來。而後你又指責別人“為何歧視我?”那是什麽用也沒有。你不能自己做潑皮牛二,而要求別人做佛祖。

“入鄉隨俗”用於今天世界的另一個暗含的前提是:一個先進的社會中的思想及習俗一定比落後社會有較多的文明成份。當然這是指對社會群體行為經過了濾波處理後得到的數學期望值( mathematical expectation ),而不是指其中一切個體的所有行為。太多的人搞不清楚二者之間的區別,靠混淆二者來詭辯。例如:你說“甘蔗是甜的。”他用“我吃過的一段甘蔗不甜”來否定“甘蔗是甜的。”這一命題。在上述意義上講,你觀察周圍的人就會發現,許多民族的群體所表現出的文明程度與他長大的母國的先進與落後的程度大體成正比。

愚人曾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課堂上,多次聽到識方塊字的女同胞眉飛色舞般地向別人介紹她們去裸體海灘的見聞(我調動頭腦中一切心理學及社會學的知識,也沒有搞明白她們講話的動機是什麽)。當別人詢問她們“脫衣服沒有?”得到否定回答時,有人不客氣地評論:“ It’s shame ! Shame!” 雖然為玩笑,愚人的臉亦感到發燒。你若沒興趣理解周圍人的想法時,而你要別人理解你那是一件很難的事。

坦率的說 , “入鄉隨俗”並不是出於我們的利他主義及對他人畢恭畢敬的高尚動機,而主要是出於利己主義。出最少的力或盡量遭於最少的抵抗力量而獲得最大的收益 , 當然這是在人類良知的限定範圍內。這一原則的前一句話,文明人與野蠻人恐怕都接受 ; 野蠻人不接受後一句話 , 即限定條件。文明人說 : “邦無道 , 富且貴 , 恥也。” 野蠻人的信條是:“有奶便是娘。”二者采取的手段及得到的後果卻大不相同。

我們采取“入鄉隨俗”的手段,其結果是別人會將我們看作是他們的同類(不是同民族),或願意接納我們,或者在不得不容忍我們的存在時,盡量使他們心裏減少對我們的不愉快的程度。唐朝時的長安城的中國人對外來的西亞人大概也是類似於今天歐洲人後代對其他民族的心態。這並非是我們的自卑或自貶。世界上還有什麽比決定永遠離開祖宗的土地從而對那個國家(不是對祖宗)的徹底否定嗎?至少是我們對那個國家的生存環境不能或不想再容忍下去了。當然,我們這麽講,暗含了一個前提:人往高處走。如果你不幸進入了野蠻人群中,那超出了我們話題的範圍。在那種情況下,如果你是文明人,你就知道該怎樣做;如果你不是文明人,你就勿需知道該怎樣做了。

下麵這一命題是不證自明的:你絕對不能用野蠻人的心理,思維方式及行動使別人認定你為文明人。無論何時你都辦不到。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果有人將維護正義,公正,愛惜生命,尊重人權,愛護環境等品質視為別民族的習俗,那他實實在在地,明確無誤地,不折不扣地把自己已經劃入了野蠻人的範疇了。網上的許多方塊字試圖那樣做,某些國家也試圖那樣做。其結果隻有一個:讓人知道野蠻人是怎樣思維的。文明人用“入鄉隨俗”達到或接近達到他們的目的;野蠻人對別人咒罵,從而達到他們目的的反麵。此時你就該明白無與倫比的數學家,偉大的哲學家羅素為何用“深思熟慮( forethought )”這個詞來描繪文明人與野蠻人的區別。

人作為人 , 至少要對人類充滿同情 ; 退一步說 , 至少要對本民族的人充滿同情 ; 再退一步說 , 至少要對本民族中與你處於同樣處境的人充滿同情。神學家西克說:“在他人的悲喜中產生共鳴是人人皆有的;如果沒有這種同胞感,就沒有了道德,也就沒有了社會。”(《宗教之解釋》 P366 )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在講方塊字的人中,對人的同情心好像不是常見品,甚至是罕見品。網上有人曾搞調查:“如果有來生,是否還做中國人?”愚人沒興趣去看結果。但我想回答“不!”的人是對這個群體充滿了怎樣的痛苦的記憶與絕望!我相信他們是善良的人才選擇“不”的。

請不要認為別民族不識方塊字,因而就沒有人知道他們野蠻行徑了。我們祖先說:“窺一斑而見全豹。”科學說抽樣調查。大致是一個意思。一個有學識的人瀏覽了幾遍野蠻人的叫囂後,寫一篇文章就可影響一大批人。愚人曾見一位能流利地吐出方塊字的老外教授在電視節目中說 : “ 在許多中文網上 ( 可見他常瀏覽此類網 ) 對 XX 人的評論 , 那是相當不公平的。 ” 教授在公眾麵前盡力用文質彬彬的語言。你可以猜想他私下對朋友會做何評論?

一群人中的許多人長時間的做法會慢慢地(相當於被濾波處理)導致他人對此類行動作出反應。 9----11 時,許多方塊字們興高彩烈。我一直不明白:如果他們自己麵對同樣的處境,他們也興高彩烈嗎?前幾年,幾個識方塊字,僅想掙幾個小錢的人偷進美國。被人舉報說他們是執行恐怖任務的恐怖分子(有趣的是,那個政府沒有斬釘截鐵地否認)。堂堂的情報機構立即相信了,並發通緝令。你可以指責情報機構輕信,但他們作出判斷的前提(雖沒明確說出)是什麽?這是任何有頭腦的人能知道的。

一個喪失了本民族理性精神的人,又不肯了解別的民族的人,要別人理解他是很難的,要別人心理上(不是口頭上,書麵上)尊重他幾乎是不可能的。無論他怎樣築起心理上的籬笆,他的內心一定很痛苦,甚至還有絕望,這不管他在地球的哪一點,有何頭銜。他就像喪失了生長點的植物,隻有逐漸地枯萎死亡。靠炫耀金錢的多寡來展現自己,那是心靈沒落的一個特征向量。他將永遠是流浪者 ------ 我指的是心靈上的。這就是愚人的結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