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債務危機主導震後日本政經走向

(2011-03-13 23:15:51)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日本3月11日史上最嚴重的地震,不僅是一場巨大的人道災難,而且給日本主導產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在高效的救災階段結束後,圍繞災後重建所需財政支出的博弈,不僅將決定日本的經濟能否較快恢複,而且勢必成為日本震後政經走向的主導者。

  新京報刊登媒體評論人徐立凡文章分析,3•11”強震對於日本經濟的破壞力更甚於1995年阪神大地震。而且,與1995年時的情況不同,日本經濟從阪神複蘇之時,沒有背負現在的沈重債務。

  根據日本財務省預計,到2012年3月本財年結束時,日本公共債務將從今年的11.3萬億美元增至12萬億美元,超過其GDP的2.3倍。這意味著,日本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曆史上財政狀況最惡化的國家。因為債務過大,今年1月和2月,國際主要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連續下調了日本的主權債務評級。

  此前,日本債務危機並沒有獲得歐洲債務危機般的負麵反應,原因在於日本具有龐大的外匯儲備,絕大多數債務又為企業和個人所有。這樣避免了突然集中爆發不能償債的風險。但是,“3•11”強震之後的大規模重建所需投資,特別是公共設施部分,不可能由企業或個人主要承擔,而隻能由政府承擔,這一形勢對於菅直人政府來說,或是嚴峻挑戰。

  文章指出,地震前菅直人政府支持率不斷走低的原因,不僅來自黨內的政治獻金事件,更主要就是來自債務危機的壓力。一方麵公共債務規模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麵,日本政府所擁有的全球最大公共養老基金退休金投資基金越來越難以支持老齡化社會,因此,菅直人政府堅持推動財政和稅收改革,包括將現在稅率為5%的消費稅上調,以減輕政府壓力,這一方案遭到了普遍反對,並導致了新財年財政預算案在國會的博弈空前激烈。

  震後重建所必需的龐大支出,或許有助於菅直人政府的預算案通過,甚至為計劃於6月開始的稅收改革掃除障礙,從而穩定其執政地位。但是,短期的“災害紅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政府陷入的財政困境。菅直人政府需要在巨額債務和龐大的震後財政支出方麵做好權衡,既要能使重建順利進行,又要保證現有的公共服務水平不致下降引發民意流失。

  文章認為,鑒於日本在全球經濟體係中的重要地位,“3•11”強震還將令國際經濟出現新的變量。此前影響全球經濟複蘇的主要不確定因素集中在歐洲債務危機和地緣政治兩個方麵,日本震後的政治、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將成為第三個重要參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