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和司機兼導遊在德國史密特先生家做客,圖, zt

(2010-06-13 10:01:04) 下一個
我和司機兼導遊在德國史密特先生家做客,圖, zt

孤帆-遠影

歐洲散記:在史密特先生家做客

在德國五天,我和司機兼導遊、翻譯小劉住在史密特先生家。史密特先生59歲,在紹爾學校教數學;他夫人57歲,在一所特殊學校當老師。

史密特夫婦在當地算是個“中國通”。夫人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出生在上海一所教堂,她的父親是教堂的牧師。97年香港回歸之前,兩人一起到中國旅遊,到過上海、北京、西安、武漢、桂林、廣州等地方。據說他的一個兒子還談過一個中國姑娘。客廳內有不少中國元素,照片、字畫、工藝品和書櫃裏的中國畫冊等等。


史密特先生的家是幢三間兩層的樓房,有尖頂閣樓,租給一對年輕夫婦住。房子是史密特的父親留下來的,我在的幾天,正在給房子粉刷。五六個工人,一天時間搭腳手架(都是鋼管),兩天粉刷外牆,門窗都不動。我問了史密特先生,說是花了一萬歐元。小劉是北方人,悄悄對我說,在中國農村,一萬歐元可以造幢這樣的房子了。

歐洲的私人住宅都有花園,寬敞的前後都有。史密特先生家有個後花園,不大,一小片草地,邊上種些竹子和一些不知名的樹。草地上有木桌和塑料椅子,我們的晚飯和晚上的喝酒聊天都在花園的草地上。盡管是七月盛夏,德國傍晚是涼爽的,而且,沒有蚊子。

後花園的植物



在史密特先生家吃了四頓晚飯和五頓早餐。按中國的待客標準,應該屬於家常便飯。
第一頓晚餐是烤牛排,放一點油,加一層洋蔥片,洋蔥出油後把牛肉塊放上去,用慢火煎。放在盤子裏端出來,吃的時候隻撒點鹽和胡椒粉,隻有香味和鹹味,對我這樣嘴刁的人而言,和吃木柴塊差不多。總共烤了六塊,四大兩小,大的也最多二兩重,小的就不說了。四個人吃,我和小劉吃了一大一小,還沒有飽啊,好在有啤酒和硬邦邦的麵包。哈哈,我當晚喝了四瓶啤酒,把史密特先生喝得眼睛一楞一楞的。

第二天晚餐是米飯、雞肉蘑菇羹、蔬菜沙拉和啤酒,紹爾學校的馬納斯校長也過來了。最後一頓晚餐吃的是意大利麵。我拍了照片,大家看看。





   
值得一記的是第三頓晚餐。史密特夫婦和大兒子、兒媳帶我們到海得堡附近的一座山頂古堡去吃晚餐。對德國人來說,這是非常正式的一次家庭宴請。小劉說,他在德國八年了,還沒有得到這樣的禮遇。說得我飄飄然,走路也屁顛屁顛的。


餐桌就放在古堡的庭院裏,大樹底下。有太陽的地方撐著遮陽傘。圍牆上有葡萄架。夕陽西下,明淨、寬敞的德國中部平原盡收眼底。在這樣的地方吃飯,浪漫又寧靜,心情真好!





吃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我是兩杯啤酒,一盤小牛肉塊,幾塊土豆餅,幾朵西蘭花,幾片胡蘿卜;史密特先生和我喝的、吃的一樣;小劉喝了一杯啤酒。其他人喝了點可樂。孩子沒點主餐。六個人花了200歐元(5歐元是小費)。牛肉很嫩,味道還好。啤酒真好喝!一杯是黃啤,有點渾濁;一杯是生啤,冰冷清涼,甘冽醇香,我至今在舌根下還有餘味。



有四個晚上,我、小劉和史密特夫婦在小花園喝著啤酒聊天。從天還很亮的時候開始,一直到很晚,每天聊好幾個小時。第一天談中國曆史,第二說地方風物和宗教,第三天談音樂藝術,第四天說政治。說宗教時談到了“-法-輪-功-”,說曆史時說到了“文革”,說現狀時拚命問我是不是黨員對共產黨的看法是什麽。我覺得,史密特其實最想和我談中國的現狀和政治,但就這樣小心地把政治放在最後一天聊,我不知道是狡黠還是厚道。不管他覺得談得是否“入港”,始終有啤酒陪伴著我,我是很高興。





有一個小花絮,到第三個晚上,史密特開始喝白葡萄酒(上圖中杯中顏色和我不一樣了吧!),並問我要不要也來一點。我是喜歡而且能喝啤酒的人,而且按照中國的物價,葡萄酒就要貴得多,而我喝葡萄酒,也要象喝啤酒一樣喝的,所以就“體貼”地說:“我還是喝啤酒吧。”於是每天三四五瓶啤酒的“米西”。後來在慕尼黑的超市一看,啤酒和葡萄酒沒有什麽價格差異,啤酒在3歐元左右,葡萄酒也就3歐元出點頭。這才知道,史密特先生是有點心疼我如此海喝啤酒了。慚愧啊!
史密特夫婦97年來中國的時候,帶回去不少介紹中國的“百科全書”,好多是在香港買的,英文版,都比磚頭厚啊!每天,天還亮著的時候,他們總翻著這樣的書,問我許多的問題。好歹俺的知識麵還算寬泛,還沒有遇到我茫然的問題。隻是苦了小劉,他在德國讀研究生,利用假期做兼職,他的德文能和德國人比較流利地交談,但涉及如此專門和深入的話題,還是第一次。隨身有一本薄薄的中德文對照字典,翻吧!什麽?還聽不懂?那就寫給你看!







史密特夫婦是非常喜歡中國的風物的。在西安買了一個布做的背著娃娃的小媳婦,小媳婦的一隻鞋沒了,夫人要我回中國後給她配一隻鞋子,哈!史密特先生還把在桂林買的“三花酒”拿了出來,要給我來點,我一看,三兩都不到了,客氣地說“no”!我把帶去的兩瓶“郎酒”送給了史密特先生,把兩盒“碧螺春”茶葉送給夫人,並告訴夫人茶葉不能藏的,要盡快喝掉的,不知道兩年多過去了,茶葉還在不在。


幾點特別深的印象是:
一,去德國人家做客,是一定要帶好禮物的。我隻想到了給史密特夫婦準備了,沒想到會遇到許多孩子。到的第二天,早餐,非常豐盛的早餐,品種和這裏星級賓館的早餐差不多。因為我是第一個到他們那個社區做客的中國人,史密特邀請了兩家鄰居帶著孩子來做客。孩子們進門,夫人都給孩子準備了禮物,而我這個遠方的客人卻沒有,很尷尬。而況,夫人的大兒子家有三個孩子,那幾天也幾乎天天過來,我沒有禮物給他們,很窘迫!回國後,在聖誕前,我買了不少禮物寄過去,算是作了彌補。
二,德國人是很節省的,容不得一點浪費。倒給你的茶、酒不能剩一點,水果不新鮮了繼續在吃。我去的那天夫人買了櫻桃,嬌豔欲滴,甜美可口。我走的那天早上,隻剩下十幾顆了,還拿出來吃,想想是夏天啊,幾天下來,櫻桃會變成什麽樣子,由少女一下變成老太了。


三,德國人是不會和你客氣的。他問你一下,你說不要了,就不再問你了。去的第二天中午,剛好是星期天,史密特夫婦帶我們去附近的一個教堂,禮拜、參觀結束,已經下午一點多的樣子,經過一家中餐館,夫人問要不要進去吃點什麽?一來那天早餐豐盛,二來我也是客氣,搖了搖頭,結果,我那天就沒有吃到中飯。所以,需要就不要客氣,就象史密特後來總是問我:“是不是再來瓶啤酒?”我總是點點頭:“yes!yes!

四,德國人是很傲慢的。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是深入骨髓的。總以為每個中國人是洗過腦子的。身邊的介紹中國的資料都是很陳舊的。他們隻對你的國家和曆史感興趣,不會對你本人感興趣,因為也許他就根本不想和你交朋友。早餐時,一個鄰居在海德堡大學教中文,我以為可以和她多聊些,但她隻是禮節性的和我攀談了幾句,就和夫人說悄悄話去了。史密特夫婦也從沒有問我的家庭。因此,東西方隔閡的消除要走漫長的路。也許,我們下次出去,要多帶點新的畫冊等資料出去。



看看照片中史密特先生的手在哪裏?換了我們中國人,早就把手搭在我肩上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4a54690100d8w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