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危機!救市還是救世界?

(2008-11-26 04:35:30) 下一個
2007年地球上溫室氣體的濃度再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繼續保持工業化以來的上升趨勢。
  11月25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在日內瓦發布了2007年度《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07年地球上溫室氣體的濃度再次突破有曆史紀錄以來的最高點,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83ppm(體積濃度百萬分之一),比2006年增加0.5%。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是四種最重要的溫室氣體,這四種氣體主要來自於人類工業化以來燃燒化石燃料和農業生產的排放。在2007年,不僅二氧化碳濃度達到新高,氧化亞氮的濃度也創出新高,比上一年增加0.25%,甲烷的濃度也比曆史紀錄最高的2003年增加了0.34%。
  和持續增加的二氧化碳和氧化亞氮不同,甲烷的增加趨勢在過去10年中有所減緩。但是,2006年到2007年間甲烷濃度的增量則達到了1998年以來的最大值,這或許標誌著新一輪甲烷增加的開始。報告顯示,化石燃料開采、水稻種植、秸稈焚燒、垃圾填埋和畜牧業貢獻了大約60%的甲烷排放,而來自自然過程的濕地排放和白蟻排放占其餘的40%。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公布的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1至6.4攝氏度,最樂觀的估計也將升溫1.8至4攝氏度。屆時全球平均海平麵將上升14至44厘米,11億至32億人的飲水可能遇到問題,2億至6億人將麵臨饑餓威脅,每年沿海地區2億至7億居民將遭受洪澇災害,紐約和上海等城市也可能被淹沒。
  一位研究氣候變化的中國科學家告訴《財經》記者,全球冰芯探測的研究結果顯示,過去80萬年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還沒有達到過380ppm的水平。而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意味著會產生更為明顯的溫室氣體效應。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的年度溫室氣體指數,2007年所有溫室氣體對地球的疊加增溫效應比2006年增加了1.06%,比1990年增加了24.2%。
  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同時指出,自從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簽訂後,全球對限製破壞臭氧層的含氯氟烴(CFC)的使用取得了持續的成功,CFC濃度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到2010年,其對溫室氣體減排的貢獻將是《京都議定書》中第一承諾期(2008-2012)目標的5倍。
  從2004年開始,世界氣象組織開始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其數據來自於其在全球超過65個國家的全球大氣觀測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