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筍凍

真誠,是我做人的底色; 美好,是我想看到的畫麵
個人資料
土筍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建隔離牆不是川普的原創,“創意版權”歸咱明朝(圖)

(2018-04-08 18:41:27) 下一個

讀到一篇說我的故鄉涵江在明清時期的曆史,其中說到當時閩浙巡撫為了阻擋海上入侵的外寇,居然在我國東南沿海毀田屋,驅居民,在其地建隔離牆——原來咱明朝便有此壯舉,川普總統在墨西哥邊境建隔離牆不是他的原創啊-:)

涵江近郊的寧海橋

【千年涵江——明清之涵江 】zt

  明代之於涵江,是涵江城市崛起的一個重要時期。

期間,邑境內農耕、圍墾、水利、鹽業、手工業、交通、貿易因南北洋平原開發的各項配套設施逐漸完善而逐步繁榮,境內陸路交通基本實現集鎮通大道。          

地處木蘭溪入海口的三江口和依港興起的涵江便開始依托港口開展了海運貿易。“帆檣利重波濤輕,乘風遠近隨所欲”。一艘艘滿載莆田土特產桂圓幹、荔枝幹、原鹽、紅糖的“烏艚”船,從三江口啟碇遠航。

而距港僅5裏地的涵江,也因大量貨物中轉和商旅人員聚集而迅速繁榮。時稱“涵頭市,長三裏許,人家稠密,商賈魚鹽輔輳,為莆鬧市”。   俗稱“小上海”    。

 自明代中葉起,倭寇盛行。涵江亦不例外成為“重災區”,百姓紛紛起來組織鄉團,“村自為戰,”“人自為戰”,鮮血染紅水鄉,譜寫了壯烈的抗倭戰歌。

特別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率兵入閩,打敗盤踞在涵江區寧海橋南林墩村的倭寇。這一仗是莆田抗倭的第一次大勝仗,史稱“林墩大捷”,殲滅倭寇2000餘人,救出被擄百姓21000多人。  

     

是時,邑境內科舉最為輝煌,據考證明朝中進士的邑內學子多達30餘人。同時,邑內另有一些文人則專攻學術,或著書立說,或擅長書畫,自成一派。他們對確立興化“文獻名邦”的地位作出了特殊貢獻。

最突出當數宮廷繪畫大師李在,其山水、人物用筆古拙凝重,開八閩畫派之先河。    

(涵江宮河橋及河景——我小時候常常在此洗衣玩水。。。)

   禁海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明,洪武四年12月,這位皇帝頒布詔書:“海民不得出海”,“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洪武19年,閩浙巡撫朱紈為剿滅海盜,在東南沿海修起隔離牆,並將34000餘人遷往內地。

之後,禁海便成為明清兩代王朝閉關鎖國的基本國策。      

到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為防範鄭成功軍隊,對福建、廣東等地施行慘無人道的“遷界禁海”政策。

據《莆田縣誌》記載,笏石、靈川、忠門、平海、莆禧、小嶼一線均被劃為“界外”之地。涵江位於山海通道的要衝,也難以幸免, 4700多畝良田上的莊稼被拔除,房屋寺廟一概焚毀。百姓絕了生路,隻得去往南洋。

在明清近400年曆史上,從中原遷徙到東南沿海的人們,不得不又開啟了一段飄洋過海的旅程。他們從福建的福州、涵江、晉江、金門,廣東的潮汕、清遠,海南的瓊海、文昌等不同的地方走向南洋。

僅涵江一鎮,赴南洋者就不計其數。    

   

清康熙20年,朝廷廢除截界令,海禁遂開,三江口港恢複通航,涵江經濟慢慢複蘇。人口數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人口數千至上萬的大村落數個。

涵江在這一時期大量圍海造田,僅三江口鎮望江沿海就圍墾擴大耕地2000多畝。海運重新恢複後,三江口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和福州、廈門、泉州、三都澳列為福建五大港口。

雍正七年(1729)新設海關,統管興化府的海關事務。涵江海關總局成為當時福建省四大常關之一,延續近200年,由此可見三江口港在清代對外貿易的興旺和重要。        

同一時期,涵江商貿交易進一步擴大,已形成二三百家商店集群,湧現了宮下呂家、蒼然陳家、宮口河陳家,霞徐黃家、延寧林家、頂鋪徐家等“富甲一方”的巨賈,錢莊、當鋪、金銀店紛紛開設。

洋貨開始進入涵江市場,市麵上充斥著“番火油”、“洋勾燈”等舶來品,還開設了代理外國輪船航運的公司。

清郭龍光在《詠涵江》一詩中讚歎道:“風光小吳越,財貨甲漳泉”。

涵江與福州的金峰、漳州的石碼、泉州的石獅,並稱福建“四大名鎮”。        

與洋貨入境幾乎同步,西方傳教士緊隨而來,在塘北山設天主堂,為莆田天主教的總教堂。這些教會也陸續創辦了一些諸如育嬰堂、醫療站、麻風院、中小學等公益項目,還出現了照相館、旅店、酒家等新興行業。

涵江白塘湖一角

2018-04-06 by 看涵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