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血染孟良崮(國共決鬥爭天下七)

(2008-06-23 20:20:12) 下一個
血染孟良崮(國共決鬥爭天下七)

作者:昭昭若昏

08/16/2005於美國


萊蕪大戰的另一成果是白白得到了幾百噸的軍需用品,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槍支彈藥,燃料,食物,布匹和現金,足夠陳粟大軍好吃好喝一陣子了。有了這些物質,陳粟放開手來招募了近三萬新兵,將每一個縱隊的編製進一步健全為實實在在的九個團。野戰軍政委饒漱石也使出了行政管理的絕招,將部隊的給養搞的好得不能再好。幾十萬大軍駐紮在博山一帶美美地過了一陣子天堂般的日子。

蔣介石這時候可真的一點都不輕鬆,就像前麵六集所敘述的那樣,動用了那麽多的軍隊,不但沒有抓到魚反而丟掉了一個又一個整編師,心裏那個窩火就別提了。八個月的作戰,國軍占領了共軍上百個城市所瞎管的大片土地,被趕走的富人還鄉團享受了那變天之美,他們橫行鄉裏,將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全部收回,雖然現在看起來那沒有什麽大錯,但是窮得叮當響的農民們怎麽說也不喜歡國軍的到來和還鄉團的作為。麵對民心難安的局麵,國軍每占領一地,至少要放置一個團的兵力維持當地治安。這樣,本來是用於打仗的軍隊現在卻在幹警察的事情,從而導致了蔣介石不得不動用全部的戰略預備隊,使進攻共軍和占領地盤的總兵力達到了二百一十九個師。但是,能用於前線作戰的已經有最初的一百一十七個師下降到了八十五個師。占地越多,戰線越長,戰線越長,兵力越缺,這是一個難以治療的惡性循環病。看來三個月消滅共軍的大牛皮隻翻了幾個泡就不見了。

在這樣不尷不尬的棋局麵前,蔣介石不得不放棄了全麵總進攻的戰略方針,在東北,河南和河北采取守勢,集中最大兵力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為了做好這件事,蔣介石斷然撤消了徐州綏靖公署,吊銷了山東作戰的主將薛嶽(為什麽不撤掉陳誠的職務?),派了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坐鎮徐州,設立陸軍總司令徐州司令部,統一指揮二十四個整編師共四十五萬大軍。顧祝同將其編為三個兵團,第一兵團由湯恩伯指揮,統領張靈甫的第74師,黃百濤的第25師,李天霞的第83師等共六個師集結於臨沂,炎(耳)城和海洲一線打通臨沂至兗州的公路後向蒙陰進攻。第二兵團由王敬久任司令,指揮邱清泉的第五軍及整編第72,75和85師集結於大汶口,寧陽打通津浦鐵路後向萊蕪,新泰進攻。第三兵團司令是歐震,率領胡連的整編第11師,第7軍,整編第48,64,20和84師集結於兗州,鄒縣和滕縣打通兗州至臨沂的公路與第一兵團匯合共同進攻蒙陰。王耀武的綏靖區必須在行政上全力支持大軍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為了保證軍事上的勝利,3月15日,蔣介石下令堵住鄭州花園口的黃河大堤,迫使黃河回歸故道,這樣不但徹底淹沒破壞了山東解放區的大片土地村莊,斷了陳粟大軍的糧草供應之源,而且將共軍向河北的退路也完全截斷了。

黃河在短短的不到十年中間,通過蔣介石的手兩次人為改道,不要說毀壞了大量的村莊土地,更使無數生靈塗炭,如此愚蠢的戰術操作實在是人神共憤,不敢苟同。事實上這種濫殺無辜的造孽,將更多的農民推向共軍的一方。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雖然蔣介石戲弄黃河不得人心,但是共軍轉眼之間又陷入了國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卻是不爭的曆史事實。粟裕從蘇中與國軍周旋,且戰且退,真的是退到了黃河邊上了,東方是大海中的膠東半島,不足以將數十萬大軍展開,沒有戰略縱深,無論是跑還是打都轉不過身來。向西是濟南府和沂蒙山區,向南是陳誠的大軍,唉,這仗打來打去仍然在國軍的掌心裏,就像那孫猴子跟頭翻得再好,也出不了如來的手掌了。

國軍穩紮穩打進展十分順利,胡連的第11師很快攻占了蒙陰,在那裏穩穩地住了下來,等待鷗震兵團的到來,當歐震到了之後,胡連才繼續向新泰進軍。占領新泰,又安營紮寨埋鍋造飯,等候王敬久的大軍。如此前進一步看三步的打法,看官您別說,真弄的粟裕不知用什麽招數破解,隻有步步後退的份兒。待胡連占領了新泰,粟裕迅速集中了四個縱隊,將那新泰團團圍困,擺出了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誰知道王敬久立馬來援,粟裕見狀急忙抽身撤退,與國軍脫離了接觸,幽靈般地不知去向。國軍的三路大軍遂會合與新泰一帶。共軍在萊蕪戰役中到手的地盤幾乎全部讓了出去。這時,天侯已經轉到了5月分了。

蔣介石和陳誠陳大人認為共軍攻勢已經疲憊,後退的地點隻能是南麻,坦阜,因此,蔣介石組成了一支強大的錐形進攻陣勢,命令湯恩伯的第一兵團的整編第74師和黃百韜的第25師結為犄角之勢,共同打先鋒。其他兵團分布在張黃左右兩翼以為後盾,若共軍膽敢動手反擊,各路大軍要迅速圍上去把他們先撕吃了再說話。若共軍死守一城,那麽,張黃兩軍就實施中央突破,鑽出一個大窟窿,使共軍陷於混亂之中,然後分而包圍,聚而殲之。5月10日,湯恩伯發布軍令,令整編第74和25師11日開始進攻坦阜,限令12日務必拿下該城!

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遵照命令,於11日由垛莊出發經孟良崮西麓衝著坦阜殺將去了。垛莊雖然是一不知名的小村莊,地勢平坦,背靠沂蒙山脈,有一條公路蚰蜒通向坦阜。出了垛莊就是平坦地帶,而進了垛莊就是山地。這樣的地形,在沂蒙山區多的是,不打仗的話看不出有什麽特殊之處。但是,一旦兵家在此行事,垛莊哪裏是個小小的村落,簡直就是個軍事關隘要地,數萬大軍,進,必須由垛莊進,出,亦必須由垛莊出。

麵對國軍咄咄逼人的氣勢,粟裕不慌不忙,決心吃掉整編第74師。粟裕作戰,和一般的軍事家不同,在手下士氣低沉的時候,他往往選擇弱敵開刀,而在手下士氣高昂時,他往往對最強敵下手。那時,經曆過萊蕪戰役的大勝,全軍上下士氣大漲可用,如果一舉殲滅張靈甫,必然對敵手是個沉重的打擊。當粟裕把自己的想法匯報給陳毅時,陳毅叫好,粟裕立刻著手策劃。

粟裕命令王必成的6縱連夜行動向魯南一帶穿插,不許走漏任何消息,隱蔽在敵人後方,沒有命令,任何自作主張的軍事行動都要軍法處置。命令許世友的第9縱不惜代價正麵阻擊堅決不許第74師靠近坦阜。令葉飛的第1縱迅速契入第74師與黃百韜第25師之間,擋住第25師的救援,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招,為了保證不出差錯,又給1縱配備了一個獨立師,使葉飛的1縱增加到了四個師的編製。何以祥的3縱正麵阻擊胡連第11整編師的來援,新成立的第10縱襲擊胡連的後方,使胡搞不清共軍的主攻方向。陶勇的4縱和王建安的第8縱從東西兩路直接攻擊張靈甫的指揮所。韋國清的2縱和成鈞的7縱從後方纏住李天霞為首的整編第83師和第48師的救援,拚死也不能讓他們與第74師會合。

粟裕的這種戰術,沒有勇氣是不行的。要知道,在國軍的一字長蛇陣中,用大力氣將整編第74師從百萬軍中分離,掏出,進而剜割,然後是活活地撕爛壓碎吃掉,那是什麽氣魄和自信?難怪陳毅興奮地說粟裕具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本事。


前方的張靈甫不知就裏,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向坦阜進發。粟裕令許世友且戰且退,虛晃一槍,先後放棄了大箭和馬山兩座陣地。張靈甫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共軍還是那麽不經打。遂招呼全軍湧向坦阜

但是,當打到距離坦阜隻有十裏遠的時候,許世友部的抵抗火力卻越來越強,共軍的將士也越來越多,最後,共軍反而反動了強烈的反攻,5月14日拂曉,情報部門報告張靈甫共軍的數量至少在師級以上,打得整編第74師不但寸步難行反而不由自主地後退起來。他感到很奇怪,怎麽先頭的共軍不堪一擊,現在的共軍卻愈戰愈勇?他那在戰場上滾爬出來的本能覺得可能有什麽大事發生。遂急忙與友軍聯係,問胡連,胡連打哈哈,問李天霞,李也打哈哈。個個毫無真心配合支援。

不久,張靈甫手下的探子們紛紛報告,在整編第74師的兩側天馬山,覆伏山,萬泉山陣地都在同時受到了不明編製共軍的攻擊。在實戰中這是一個被包圍的強力信號。張靈甫久經沙場,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特別是對手的編製不明,更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急令各部後退垛莊待查明敵情再說。但是,打往垛莊的電話沒有回音,結果通過總指揮湯恩伯的司令部,才知道垛莊已失。不得已退向孟良崮,占據那裏的有利地形。

孟良崮,位於沂蒙山區東南的蘆山。蘆山東西寬40公裏,南北縱深30公裏,由主峰 孟良崮,萬泉山,雕窩,蘆山等組成。主峰 為孟良崮,海拔500米,泉山,雕窩,蘆山等山峰拱衛在它的周圍。廬山的山峰全是清一色的石灰岩,山峰陡峭怪石林立草木稀疏荒無人煙,僅有的幾十戶人家在大兵到來之前早已逃得沒了蹤影。要不是在這裏有一場惡戰,誰也不會對這一帶隻出石頭不產糧的窮鄉僻壤感什麽興趣。

張靈甫大軍下設三個旅,即第58旅,第51旅和第57旅。他們由坦阜退到這裏,遂部署第58旅防守中心區域的孟良崮,蘆山和雕窩等山峰。第51旅防守西北方向的540,520喝285高地(由海拔高度所命名)。第57旅防守北部的石旺崖,大碾等山峰。張靈甫將指揮部設立在孟良崮的頂端的一個山洞裏,戰士們則用石塊壘起一些簡易工事,大多數則隱藏在石縫或者巨大石頭之後靜候共軍的到來。

看官一定會問,為什麽張靈甫不去使用他的精兵良將集中全力攻打垛莊衝開一條血路突圍出去?這中間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張靈甫自持武功高強,人強馬壯,又占據了有利地形,堅持他十天八天的沒有太大的問題。第二,國軍這次行動的目的就是尋找共軍主力決以死戰,現在共軍主力找上了門,豈可輕易放過這樣的機會?大概基於上述戰略的思想的指導下,蔣介石陳誠決心讓張靈甫在孟良崮堅守抵抗共軍的主力,在二者廝殺之時,再招呼調動周圍的第5,7軍,第9,20,48,64,11整編師(軍)的人馬從外麵猛打,共軍豈能招架得了?這叫著“磨盤戰術”,整編第74師好像是驢拉推磨的軸心,外圍的國軍就是驢拉磨的磨盤,共軍就是夾在在驢拉磨中間的那些小麥綠豆,屆時張靈甫中心開花,決戰自然就會勝利。

對於這種磨盤戰術,張靈甫堅決執行不誤,對付共軍嘛,他是太有經驗啦,打從在西北剿滅了張國燾的四方麵軍到最後的漣水之戰,他的部隊隻有勝利沒有失敗過,這次僅僅在孟良崮堅守幾天,天上有空投的彈藥食品,地上有大軍前來救援,憑借孟良崮的有利地形,即使沒有太大的勝利,絕對不會有什麽滅頂之災吧。這絕對不是我王麻子的揣測,而是張靈甫的真實想法。

而共軍行動卻迅猛異常,絲毫沒有含糊。

神不知鬼不覺隱蔽在百裏之外 的王必成的6縱三萬多人馬 是一支奇兵,奇就奇在6縱奪了張靈甫最後的一隻眼位。13日夜裏,當粟裕的作戰命令和任務下達到6縱之後,全軍振奮。想想王必成在淮北連城所吃的苦頭,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當即打點行裝,從敵軍的後方迅速向垛莊開拔,堵了張靈甫的退路。那時的垛莊是張靈甫的後勤基地,配有軍用公路,糧草彈藥,僅僅有輜重營和運輸營在那裏留守,不是開車的就是修路的,要不就是掌管糧草金銀軍餉的,哪裏有什麽戰鬥力了?他們麵對王必成的虎狼之師,被槍輕輕一指就全部投降了。所以,張靈甫的後路被滿懷深仇大恨6縱沒費什麽勁就一舉成功地占領,大量的彈藥和軍用物資被繳獲,更重要的是,包圍網的後端被紮緊了。

葉飛的1縱更是奇特,由於等待新配給的獨立師而行動晚了幾個小時,在穿插過程中竟然遇到了向孟良崮收縮的整編第74師,74師在山上行走,1縱走在山下。好在山間霧漳濃重,74師以為是友軍黃百韜的第25師,雙方打了個哈哈,各走了各自的小路,1縱竟然有驚無險得順利穿插成功,搶占了天馬山,和6縱會合在一起,徹底切斷了第25師和第74師的聯係。

王建安的8縱在孟良崮的西側,負責撕裂李天霞的第83師和第74師的結合。誰知那李天霞在蘇北早已吃夠了粟裕的厲害,還沒怎麽打掉頭就跑。跑到臨沂的公路上,一想不對,如果張靈甫有什麽閃失,他的小命恐怕難保。於是又派了一個團衝回垛莊以東的一塊高地,和第74師58旅在一起防守西南。

14日夜裏,許世友的9縱拚命壓縮第74師的陣地,推進到了趙家城子一帶,一度占領了雕窩。王建安的8縱占領了萬泉山,1縱占領了天馬山,陶勇的4縱已經過了汶河南下壓縮,包圍第74師的五個縱隊打通了聯係,對74師的包圍圈正式形成。這樣,蔣介石最大的王牌軍整編第74師硬是活活地被割裂開來,失去了和國軍整個大部隊肉體上的最後聯係。

到現在這種程度為止,整編第74師這塊肥肉是切了下來,但是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嚼嚼爛並使勁咽下去,對粟裕來說,也不是個非常容易的事情。假若三天之內咽不下去,自己就是不被國軍吃掉,也要被狠狠地咬上一口,很可能是致命的一口。因為,盡管粟裕的十五萬人馬包圍了張靈甫的三萬人馬,國軍的另外四十萬人馬又也反包圍了粟裕的十五萬。現在說起來可能是萬分輕鬆,但是在那幾天的戰鬥中,誰吃掉誰,確實是未定之天。當夜23點,粟裕下達軍令,15日拂曉3點總攻,並將指揮所遷移到前線的艾山的一山洞裏直接觀察指揮。陳毅也發出了“殲滅74師,活捉張靈甫”的戰鬥動員令。

戰事到了最後關頭。

要說在74師周圍的國軍都是在看熱鬧,根本就不努力不幫忙,那是徹頭徹尾的胡說八道。在湯恩伯和南京的催促下,各大部隊紛紛努力向孟良崮靠攏。就是李天霞也拚了老命反過頭來和8縱玩起真個的來了,他用了所有的預備隊猛攻8縱陣地,但是無功而返。

特別是第25師師長黃百韜,從來不打滑頭仗,集中全力向葉飛1縱所占領的覆浮山,界牌和天馬山猛攻。他的人海戰術刹是厲害,很快衝到了山頂,1縱1師的官兵也殺紅了眼。雙方展開了激烈血腥的肉搏滾爬刺刀見紅戰,殺聲震天,屍橫遍野,1師的阻擊團全部陣亡,黃百韜遂攻占了覆浮山和界牌山。現在,黃百韜距離孟良崮不到五公裏,僅僅隔了最後一座天馬山,越過了這座山峰,就可以與張靈甫會合,所謂磨盤戰術就有可能大功告成。因此,那黃百韜像瘋了一樣集中了全部力量對天馬山發動了攻擊。

守衛最後天馬山防線的是1縱1師師長廖政國,在黃百韜的人海戰術的反複衝擊下,守衛陣地的四個團到了最後幾乎全部戰死,在黃百韜的另一輪激烈攻擊到來之前,他手裏除了幾個警衛員以外,已經沒有了任何士兵,廖政國那個急啊,如果黃百韜攻擊的頻率再緊密一些,天馬山是必失無疑的。正在這危機時刻,廖政國突然看到了一支部隊沿著山溝向孟良崮奔跑,他趕上截住一問,原來是陶勇手下的一個營趕往孟良崮參戰。廖政國指著硝煙彌漫的天馬山說“天馬山陣地關係重大,如果敵人打通了聯係,全局皆輸。我是師長,現在命令你全力支援。”軍銜在這個時候起了巨大的作用,那營長考慮了片刻,掉轉頭來和廖政國飛跑到天馬山陣地,使黃百韜的努力功虧一簣。

胡連也是拚了全力前進,無奈被3縱和7縱近六萬人馬所牽製,一時間也動不了身。粟裕的阻擊部隊三天的拚死努力,保證了孟良崮主攻部隊立下了萬世不朽的功業。

15日的孟良崮,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陶勇的4縱先後占領了七個小山頭。這七個山頭原看仿佛是通向孟良崮的七個階梯,1縱和6縱就是沿著這個階梯撲上了孟良崮。在許世友奮力拿下雕窩之後,整編第74師全軍隻能困守在孟良崮一個山頭上了。

這時的孟良崮,傷亡慘重的74師困守在山頂上,無水無糧,饑渴難熬,彈藥缺乏,軍心動搖。張靈甫極力向南京呼叫,要求援兵,要求糧草。上麵的回答依然是堅持堅持再堅持。怎麽堅持?首先幾萬人部隊沒有水喝,五月的驕陽雖然不似火,但是三天不喝水還能打仗嗎?整個孟良崮隻有在山凹那裏生有一眼泉水,還被共軍奪了去,被許世友牢牢守著不鬆手,74師官兵在太陽的暴曬之下饑渴難忍,組織了二十餘次集團衝鋒想把泉眼再奪回來,無奈被9縱的一個連死死緊守,74師擺下了無數的屍體依然滴水未得。幾萬人馬,輜重密集得擠在孟良崮的上頭上,就是共軍不用炮火開打,渴也能把士兵們渴暈過去,張靈甫真的急眼了。

現在張靈甫明白了,共軍這次是善者不來來者不善,不吃掉他是不會罷手的。他再也顧不上什麽堅守老頭子的命令坐以待斃,而是開始組織突圍。74師先向垛莊發起了衝鋒,被王必成的6縱一頓暴拳打了回來。隨後向西北方向衝進,被葉飛的1縱堵了個正著。然後再往雕窩突圍,雖然一度得手,但是很快就被許世友搶了回去。74師在孟良崮的突圍,都是是從上往下衝擊,共軍是從下向上防守,按說國軍具有高屋建瓴之勢,勝算較大方是,但是沒有一次成功。共軍每一處陣地之前都經過了幾十次的衝鋒和反衝鋒,每次衝鋒全都短兵相接,刺刀見紅,是國共決鬥爭天下的所有戰鬥中最為激烈最為血腥的拚殺。雙方打得是氣喘噓噓,勝負竟然一時不能明了。15日一天的戰鬥下來,74師是衝不下來,但共軍也攻上不去。

粟裕這時有些不耐,他心裏知道,如果在明天不拿下孟良崮,局麵將不堪設想,就像騎在了老虎背上,要麽將老虎打死,要麽被老虎吃掉,想下來是不可能的,勝利和失敗就在那一念之間。粟裕將華東野戰軍的全部榴彈炮迫擊炮小炮加農炮調了上來,圍設在孟良崮山腳下,在16日早晨1點,對準了孟良崮一陣陣猛轟,把個孟良崮打了個濃煙滾滾,血肉橫飛,炮彈炸開的岩石碎片,對74師造成了重大殺傷,一炮就放倒了一大片。饑渴了三天的74師官兵們刹那間軍心瓦解,那依靠往日的勝利所支撐的鬥誌猶如大廈傾倒瞬間瓦解,部隊呈現混亂狀態。共軍乘勢奮力登山,與74師的殘兵敗將們展開了最後一輪的白刃格鬥。74師怎耐得了共軍攻勢如潮,紛紛落荒而去。

粟裕在指揮所裏,不斷收到戰況報告。

16日3點,許世友的9縱拿下了東540高地。
3點30分,葉飛的1縱占領了西540高地。
4點30分,8縱登上了蘆山主峰。
8點,陶勇的4縱將74師壓向山穀。

這時,增援而來的國軍也使上了吃奶的勁頭,猛烈攻擊各個阻擊部隊,黃百韜幾乎登上了天馬山,可以看見孟良崮的硝煙烽火。但是刹那間槍炮聲突然停止,似乎就在眼前的孟良崮變得死一般的寂靜,時間和空氣全都凝固了,除了偶而響一聲槍聲以外,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黃百韜知道完啦,整編第74師可能已經全軍覆滅。

這時,張靈甫和副師長蔡仁傑給蔣介石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表示要集體自殺,不成功便成仁,學學戴之奇的榜樣。誰知也是挺難的一件事情,正在猶豫之間,陶勇手下的特務團副團長何風山已經帶領了一群戰士衝進了山洞。張靈甫的副官見狀就出麵向何風山介紹張靈甫等人,何風山等遂生擒了張靈甫並押解他們向山下走去。行解途中,戰士們新仇舊恨湧上了心頭,亂槍將張靈甫放倒,然後讓俘虜抬上,在部隊轉移途中掩埋在沂水縣野豬旺村的山岡上。墳前立一木牌,上寫“張靈甫之墓”途中陶勇還專程前去驗屍。此為經典說法。至於台灣的說法自然是為黨國自殺盡忠之類的溢美之詞。依王麻子所見,所謂自殺他殺皆不重要,重要的是整編第74師這支為蔣介石所驕傲的禦林軍的大小官兵沒有一個逃得了,包括師長張靈甫也死於沙場。

戰後的孟良崮山雨欲來,濃霧遍野,共軍五支擔任主攻的縱隊會師於孟良崮山頂,大家興奮地忙著打掃戰場。粟裕這時卻沒有靜下心來,他在仔細地核對各縱隊上報來的殲敵數字,發現怎麽也和整編第74師的編製對不上,同時也發現孟良崮一帶仍然有敵軍電台的信號活動。他料定仍有殘敵,於是下令全軍仔細搜索,不能放過74師的一兵一卒。果不然在一處山凹處發現尚有七千餘殘兵畏縮一起,4,8,9縱迅速組織進攻,很快將其包圍全殲。粟裕這才向陳毅報告說,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已經全部殲滅。陳毅聽到了這個消息,重重地一屁股坐了下來道:“嗨呀,這三天三夜總算是熬過來了!”遂下令各個縱隊迅速脫離戰場,後撤到坦阜一帶修整解除戰後的疲勞。當然,那些榴彈炮之類的先進武器可是一件也沒有留下。

共軍前腳剛走,國軍的各大增援部隊就殺到了垛莊和孟良崮,那時大雨傾盆,將沾滿了戰火硝煙和鮮血的孟良崮衝刷得幹幹淨淨,一切和戰前一樣,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過。要不是他們聽到看到74師和共軍的惡戰,說什麽也不會相信那麽一支號稱國軍王牌的禦林軍三萬人馬三個旅九個團的武器裝備轉眼之間就人間蒸發了?想想這些,人人心驚膽戰不寒而栗,擔心這樣命運何時會光臨到自己的頭上。湯恩佰慌忙下令各部就地修築工事,防止共軍再出什麽新花招兒。其實,粟裕的兵馬早已在坦阜美美地睡大覺了,才懶得答理這幫驚弓之鳥呢。


蔣介石獲悉74師全軍覆沒,極為震驚。這是他自發動內戰以來“最為痛心,最為惋惜的一件事,是無可補賞的損失”(蔣介石在南京為張靈甫追悼會語),遂在玄武湖邊為張靈甫立碑以示紀念表彰。在隨後召開的國防部會議上撤去了湯恩伯的兵團司令之職,黃百韜,李天霞救援不力,當軍法從事。黃百韜自知男逃懲罰,勇敢承擔責任,表示願承擔一切責任,並力陳張靈甫驕傲自大,不聽從黃百韜的指揮,輕敵冒進,擅自行動的錯誤。他在會議上侃侃而談,大講特講他為了救援張靈甫而付出了一萬餘人傷亡的事實。使參加會議的所有人當然包括了蔣介石都認為黃百韜是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因而蔣介石隻給了他個撤職留任的處分。而對於臨陣逃脫的李天霞側被撤去了軍職並送交軍事法庭審判。

孟良崮一戰,粟裕所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全殲國軍整編第74師及李天霞第83師的一個團,其中斃傷一萬三千,俘虜兩萬。粟裕付出的代價是陣亡兩千,負傷九千,合計一萬一千。雙方比例幾乎是一比一。與前文所述的萊蕪戰役不可同日而語,可見這次戰鬥的激烈程度。對於那兩萬多的74師俘虜,粟裕遣散了所有排級以上的幹部,剩餘士兵全部收編分散在各個縱隊,讓戰士們認真學習74師的優越戰術技巧。

蔣介石的國防部也在74師的教訓中學到了不少不經驗。具體是:重裝備不能離開公路,輕裝部隊應在公路兩側,對共軍必須在360度均無弱點,並進不如重迭,分進不如合進。並下令停止所有軍事行動,解決內部矛盾,改掉相互拆台,協同不力的問題。看官您別說,這一番整頓,還真的是有效,使粟裕在後來的南麻等戰役中吃盡了苦頭,華東野戰軍遭受了前所未的打擊和失敗,也是粟裕一生中的最大敗筆(待續七)。


王麻子狂言妄語(七);

項羽破釜沉舟置甲兵於死地而後生,馬謖畫虎成犬置於將士於山頂而後亡,張靈甫將軍率三萬餘精兵強將,最後收縮於孟良崮而全軍覆滅。與那馬謖之愚蠢教條及項羽的爭狠鬥勇實有一比。嗚呼!曆史如輪,時代變換,星鬥移轉,人類智慧的缺陷卻永不會變遷。真是,見過失敗的沒見過這麽失敗的。

粟裕用兵,神出鬼沒,時而阻擊,時而奔襲,南征北戰,屢顯奇術。這次使出了飛將軍百萬雄兵中摘取敵將首級的超一流手段,活生生地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壯哉!其用兵之險,巧,狠,妙,快,淨,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妙之筆。

真是,見過勝利的沒見過這麽勝利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