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4歲幼童每日溜鐵索過河去學校(圖)

(2007-09-14 18:22:55) 下一個

4歲幼童每日溜鐵索過河去學校(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01:42 新京報 
4歲幼童每日溜鐵索過河去學校(圖)
  在雲南福貢縣馬吉鄉,飛索過江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那些隻有四五歲的孩子。江蘇電視台 供圖

  本報訊 (記者 張寒)一個滑輪、一根麻繩、一把青草、7秒鍾飛過近200米的怒江江麵……為了求學,雲南福貢縣馬吉鄉的很多孩子,天天都需要冒著生命危險,依靠飛索渡江的方式,往返於波濤洶湧的怒江兩岸,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怒江。

  為了這些孩子能夠早日離開飛索,日前,江蘇電視台、南方周末等多家媒體共同發起募捐,計劃為怒江邊上的孩子們建造一座橋。

  學生飛索往來怒江兩岸

  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馬吉鄉,是怒江峽穀地勢最險要、飛索最多的鄉鎮。全鄉8000多人,除三座吊橋外,7對飛索是人們過江的主要通道,大大小小900多名孩子,有一半都在使用這種方式過江上學,最小的才4歲。

  在采訪手記裏,江蘇電視台記者王小蓓講述了布臘村小學的孩子們飛索求學的故事。4歲的阿恰每天從飛索上熟練地過江,她從容起跑、衝刺、溜索……離對岸還有三分之一的距離時,阿恰突然停下來,遠遠的隻見一個紅色小點在鋼纜上晃悠。由於體重太輕,阿恰每次隻能依靠慣性滑到這個地方,然後再用雙手交替著把自己拉向對岸,將近60米的距離,阿恰中途不得不吊在鋼纜上休息兩次。

  王小蓓說,在馬吉鄉,飛索過江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五六個滑輪,三四歲的孩子,一般是被父母綁在身上過江,等到了五六歲,就得自己學著獨立飛。

  飛索有時會出現意外,幾年前,馬吉鄉發生過鋼纜突然斷裂的事故。上五年級的阿普對5歲時的一次意外記憶猶新,那時,她自己單飛還沒多久,200多米的距離,滑到一半就卡殼了,懸在空中十幾分鍾,嚇得大哭。

  自打知道什麽是橋以後,阿普就天天盼著這裏能有一座橋。但正如她在作文裏寫的:“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想法太大了。”

  十餘媒體參與愛心救助

  一部關於怒江兩岸孩子飛索求學的7集紀錄片播出後,很多觀眾表示,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孩子。江蘇電視台等十餘家電視台,

南方周末等平麵媒體,人民網等6家網站,先後加入愛心救助活動。一場全國範圍的愛心公益活動正在各個城市展開,部分募集的物資和資金已經到位。

  8月10日,江蘇電視台、雲南電視台記者和當地有關部門初步商定了建橋地點,就在布臘村小學原有的飛索附近。橋的類型為壽命較長的鋼吊橋,工期約需4個月,造價為50萬元左右。

  - 捐款賬戶

  戶名:南京市公證處

  賬號:32001594140052500956

  銀行:建設銀行南京長江大樓分理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