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樂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圖識字 vs 象形識字,哪個讓孩子學漢字更有效?

(2025-09-24 06:22:19) 下一個

看圖識字是幼兒學漢字最流行的方法,但它有很大的缺陷。有研究發現,孩子看圖識字練習以後,把圖去掉,絕大部分小孩仍然讀不出那些字來。就是說,孩子是通過圖這個參照物來確定字的,當沒有圖,就是沒有了參照物,字就認不出來了。所以,看圖識字並沒有讓孩子學得更快更好,專門記住字的過程並不能省略,原因是圖與字的筆畫沒有任何關係。

象形識字是利用象形字就是畫的優勢,孩子看甲骨文就是看畫,而甲骨文同時又是字。所以孩子記住了畫就等於記住了字,而畫是一看就懂,不需要記的。

舉幾個例子就清楚了。

甲骨文:魚,山,水 

魚-甲骨文.gif山-甲骨文.gif水-甲骨文.gif

字畫同一,認識畫就等於認識字

不過大人希望孩子最終可以認識宋體字,你讓孩子認識甲骨文,不是宋體字,沒有用啊。怎麽讓他們認識甲骨文也認識宋體字呢?解決辦法就是通過漢字演變讓孩子從甲骨文過渡到宋體字。

拿上麵三個字為例,它們的甲骨文,小篆,隸書,宋體字的演變

魚-甲骨文.gif魚-小篆.gif魚-隸書.gif魚 - 宋體字.gif

山-甲骨文.gif山-小篆.gif山-隸書.gif1671213527254474.png

水-甲骨文.gif水-小篆.gif水-隸書.gif1671213661940628.png

如果沒有繁體字,比如山與水字,隸書與宋體字結構上是一樣的,認識隸書就等於認識了宋體字,所以可以省去宋體字。

因為各個字體是逐漸變化,而且相似,這樣孩子能夠把宋體字與原始的甲骨文聯係起來,看見宋體字能夠聯想到甲骨文的圖像,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了。

當然要加一點點解釋。比如,魚字的演變,甲骨文就是畫,不需要解釋;小篆則參照甲骨文,上麵是魚頭,下麵的火字是魚尾巴;隸書的上麵是魚頭,雖然不太像了,下麵四點是魚尾巴;簡化宋體字的下麵一橫是魚尾巴。

當孩子理解了這些,他/她寫魚字的時候,就感覺是在畫畫。上麵是魚頭,中間是魚身,下麵是魚尾,隻是不同字體的魚頭與魚尾不一樣,他/她記住的是一幅活生生的畫。

我這樣說並非隻是一種推想,一種猜測,我是有真實例子的。2018年我教過一個7歲女孩,就是用這個辦法。我隻要求她認字,然後寫,當時還是跟著我用毛筆寫的。我叮囑媽媽回家讓她寫幾遍,但千萬不要聽寫。學了幾個月後,她媽媽忍不住考她,發現她記得所有的字,所有的字體,包括宋體字,不但認識,還寫得出來。除此之外,她很喜歡來上課,總是興高采烈。沒有人要求,她自己用學過的漢字創作了一幅畫《Zoo》,裏麵有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動物,還有象,鹿,山,木,草,水,田,鳥,等。

2020年,兩年過去了,她媽媽又考過她一次,她仍然全部記得所學過的漢字,包括宋體字。

總之,象形識字可以將字畫統一,看圖就是看字,知道了圖就知道了字,可以解決看圖識字認識了圖卻記不住字的問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