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時節雨潤五穀百果,複活節日兒童圍著兔子彩蛋嬉鬧,處處可見春天裏的生機,發“生命、人和田獵”段落應時應景。 地球生物從簡單到複雜,從植物到動物,直到有了智人。生命的物理學本質就是對抗熵增,維係自己生命的秩序,比如人體的消化、呼吸、循環、免疫、生殖等八大係統的核心價值都是延續物種、對抗熵增。人類曆史要比我們知道的要更多,越來越多的最新考古發現直接挑戰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傳統說法,比如中國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和30萬年前古人類下頜骨。正如造字比我們知道的要早很多,至少在7000年前就已經從符號記錄慢慢走向造字了,係統的證據隻是時間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人類超級網狀結構的人腦傳遞信息的何其複雜,就是認知飛躍的原因和結果,然後才有了人類讓自己的種群占據生態優勢的農業革命。 探尋走來的路,包括解讀甲骨文、金文,目的在於理清脈絡,尋找民族性格特點、文化精神的根源,比較不同語言文字的民族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麵對自然和同類,曆經千萬年的反省得失、抽象觀念,到形成思想、超越精神,形成不同的信仰和哲學。維特根斯坦說:“語言是思想的邊界”,作為記錄語言的古文字從無到有,是人的本能、感覺、認知、意誌、智慧的結果,它是曆史的曆史(抽象曆史)、思想的思想(以思想記錄思想),是每個文明生存哲學的晶核,文字是判斷文明成立與否的重要標誌,文明讓人類意識的能量進階,它影響和塑造著人們今天的思維方式。在過往的多少萬年裏,不知道有多少因為各種缺陷和運氣不佳而被淘汰掉的部落、種群,甚至文明,他們永遠地消失了,他們是我們的前車之鑒。 植物 木森樹才植斧棗杏桃某李竹桑蘭芸蓉蕙薇草葉萌花華齊采 農耕 農田耕井燎辱以播灌勤生死朽 動物漁獵 動物牡牧馴飼為畜牢馬駕騾逐羊敢犬狂狐狼飛鳥烏燕鷹佳翼獲奮熊能鼠兔皮弦單彈弓獸魚漁網綱虎鳳龍鵬鶴寵獅蜂蚊蛇蟲蠶英雄 人 人頁首腦麵目眉媚牙耳職心之足腰要骨毀
樹(樹)shù 【牛伯】“樹”的本義是用鼓聲祈願樹木茁壯生長。種植,培育(《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木本植物的總稱。 《說文解字·木部》生植之總名。播種、培育、種植等農事的總稱。魏勵:本義為植樹,泛指種植。 【解析】甲骨文造字由木和又(手)會意構成,表示種樹。金文由豆(聲旁)和又(手持。形旁)形聲構成,後加入“木”,“尌”為聲旁,“尌”中“壴”(鼓)和“寸”(手)。從無到有造字至少經曆了3,500年的時間,這期間,“樹”字中有木有手還有鼓,其中“尌”又是聲旁,一個字同時照顧到形、聲、意,如此精巧的造字顯然是對於每個字符號的選擇經過廣泛和持久的打磨而在三千多年前脫穎而出。從采集到種植和耕種是人類第一個偉大的革命,伴隨種樹的慶祝祈願一類的聚眾活動反映在造字裏。古代的禮器玉琮,內圓外方中空通天。表示天圓地方。中間的宇宙樹通天,動物和大樹都是人借用通天神的媒介。因為精巧得無以倫比,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種樹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木柴做飯和木炭取暖,家有梓樹三棵,一年柴火不用愁。 樹是人見到的最高大的植物,在人們常見的生命中生命力最持久,所以成語“開枝散葉”表示家庭人丁興旺,後繼有人。英語裏有相同的表達,家譜的英語Family Tree 直譯是家族樹,從祖先根部開始向上向外發展開枝散葉,“枝”是承上啟下表示祖上家庭的幹係,“葉”是當下躍然紙上鮮活的個人,樹木春來發新枝條,生生不息。生命用生命詮釋,生命隻能用生命詮釋,古今中外無出其右。當然,作為學術名詞,◆“家譜”的英語 genealogy來自古法語genealogie(族譜),來自晚期拉丁語genealogia,來自古希臘語γενεαλογ?α(家譜),由γενε?(代,血統)和-λογ?α(研究)構成。為研究血統的代代相傳最後演化出今天的家譜英語一詞genealogy。古希臘是2800-2000年前的一段文明,那個文明有這樣的詞匯,說明至少兩千年前一定有家譜。中國、也是世界現有最古老、最詳盡的家譜是孔子的家譜,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每代以固定的“字”作為輩分,同住一個鄉的孔家後人輩分可以相差十代人。 ◆英語“樹”的翻譯為tree,來自古英語trēo,trēow(樹),古英語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trew?(樹,木),源於原始印歐語*dóru(樹)。
桃(桃)táo 【牛伯】“桃”的本義是桃樹(《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古人在讚美、祝賀婚姻是常說“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夭之詩”。“桃子”,傳說是仙家的果實,吃了長壽,被認為是福壽吉祥的象征(仙桃;壽果)。“桃花”(桃花運,比喻指男人得到女人的特別愛戀)。還特指“桃符”,辟邪用,王安石《元日》:“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成了“春聯”。 《說文解字·木部》果也(果子)。魏勵:桃樹,桃子 【解析】戰國字的造字很不統一,字形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桃樹原產於中國,產地範圍廣,造字的源頭也就多。篆文的造字是由“木”(形旁)和“兆”(聲旁)構成。桃子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後桃樹經波斯向其它地方傳出,所以也叫“persica”即波斯水果。中國雲南發現桃260萬年前的桃化石,與今天的栽培的桃、核無異。桃樹結出的果實美味香甜,被稱為壽桃,戰國字裏就有疑似“壽”的偏旁。世界上最早被馴化栽培的果樹有椰棗、葡萄、無花果、油橄欖。漢字“果”是樹果的象形字,集字見右圖,樹上的果實是什麽呢? 人們喜歡說回歸自然,但其實我們今天食用的菜果肉糧早已是一個人類經過千百年馴化改良創造的品種。蘋果、梨、大棗、柿子等果木是嫁接的,當代的轉基因技術改造口味、增加產量,自然界是沒有這麽高產和蜜甜水果的。被改良還有很多觀賞花卉(菊花,蘭花),亦或寵物(金魚,小狗)。 ◆“桃”的英語peach源自中古英語 peche,借自古法語 pesche (法語 pêche),來自通俗拉丁語 pessica,來自晚期拉丁語 persica,源自古典拉丁語 mālum persicum,源自古希臘語 μ?λον περσικ?ν(mâlon persikón)“波斯蘋果”。原產於中國的桃子經波斯人栽種後傳入羅馬,羅馬人就把“桃子”叫它波斯蘋果。後來詞匯演化為古法語的 pesche,英語借用為peach。“杏”的英語為apricot來自古希臘語πραικ?κιον(杏),杏由古絲綢之路傳入古羅馬的時候被認為是一種桃子,但比較早熟,所以用拉丁語 praecocia“早熟的桃子”命名,源於praecoquum(早熟的蘋果)。因為當時所有的水果都叫做蘋果。 ◆古羅馬人成水果為蘋果malum,《聖經》裏蛇誘惑夏娃吃的就是蘋果,後來牛頓的頭被水果砸了悟出地球引力的還是蘋果,直到1913年提出的“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西諺還是蘋果,這條格言源於149年前一句威爾士名句“Eat an apple on going to bed and you'll keep the doctor from earning his bread”( 臨睡吃個蘋果,醫生就掙不到麵包),可見蘋果在西方深入人心。 萌(萌)méng 【牛伯】“萌”的本義是草木的芽(《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蘖之生焉”)。引申指發芽(《禮記·月令》:“天地合同,草木萌動”)。比喻事物發展剛剛顯露端倪或情況,開端(《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開始發生(萌動)。 《說文·艸部》艸芽也(草木發芽)。魏勵:本義為植物的芽。 【解析】篆字造字由“艸”(嫩葉。形旁)和“明”(照耀,明了。聲旁)形聲構成,義草木的芽,聲旁“明”對植物的發芽有著決定性意義,所以“形聲造字”的定義遠遠框不住古人如此設計的深意,這正是漢字的絕妙的唯一。從荒蠻的遠古走來,人類認知超越所有其它動物的原因應該有很多,超級網狀結構的人腦傳遞信息的何其複雜,就是認知飛躍的原因和結果。首先,人類讓自己的種群占據優勢是從農業革命即解決溫飽打開突破口,就是創造用人工的方法利用動植物的生命滋養自身的生命,這需要以生命理解生命、洞悉其生態位,然後像養育子自己的孩子那樣讓植物生根發芽成長成熟,掌控動物飲食和生活習性,讓它們不但長大,而且繁衍並適合圈養。人能馴化動植物,不僅是旁觀者的認知,而是生命麵對生命的深度思考和實踐上的介入,隻有人做到了。 一友,田候萌,母親姓侯,他的名字用一種巧妙的文化外延詮釋了父母和孩子血緣親情和對他未來的生機勃勃期許。小田篤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1% better everyday),80年代初他從西安考入中國最高學府學習無線電,那個年代該係集聚象牙塔尖的優質生源,生命能量由此孕育萌動遷躍到絢麗迸發。發芽的種子開花結果,他的獨苗考入同校,其樂融融的一家三代同出一門的生命之藤常青。後來,友人離開研究院去企業工作,常回來和研究院的同事聚會,多是他買單,盡管研究院的同事們收入不菲。就是他的這份厚道和聰明使他從間接認識走進了我的視野,符合司馬光《資治通鑒》裏所說的德才兼備。本書所用《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就是從他的萬卷藏書中找到,開車送書取書。訓詁銜接甲骨文和今天,漢字本義由萌發、結果、傳承…… ◆“萌芽”的英語為germinate,源自拉丁語germinatus(發芽)。 ◆發芽還可以用sprout,它也有噴、湧、湧現的意思,來自古英語sprūtan(噴水,注射器),源於原始印歐語的*spreutan?(發芽,彈,跳)。植物發芽以物理彈射、噴發現象描述,別樣思維。相比較,漢字造字完全是別樣的思路,也就有今天不一樣的文化。農耕文化打造民族性格,因為生計靠周而複始的四季,所以相關事宜要有超季節前的思維,比如春耕前半年就要準備好腐熟的肥料。但這種超前思維是建立在四季溫度的篤定預期之上。這種文化塑造出的民族性格就是喜歡儲存、儲蓄,未雨綢繆,因為要考慮災年的收成。相對於靠貿易生存的民族,這種超前思維是否更有發明創造的優勢尚未可知,因為貿易文明需要考慮的相關事宜包括天氣,還有其它貿易夥伴的氣候及人文因素。
耕(耕)gēng 【牛伯】“耕”的本義是用犁翻鬆田地。引申為耕作,耕種(《商君書·慎法》:“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戰不免,境內之民莫不先務耕戰,而後得其所樂”)。引申為以某種勞動謀生。古寫作“畊”,孟子提出的“井田法”是否實施過難以考證。 《說文解字》犁也。魏勵:本義為用犁翻鬆土地。 【解析】甲骨文造字就是“井”(井田),而後加上“田”或者“耒”(犁地耪地工具)字符會意構成。井田製產生於夏代,到了西周就比較普遍,即一塊方地中間被阡陌縱橫的水溝分劃成“井”字樣,甲骨文中的“乢囲”字樣被認為是井田耕地的證據(《殷契粹編》),戰國字出現明確的“田井”字形。《周禮·地官·小司徒》載:“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斂之事”,即一塊被劃為“囲”樣的地,由9個人耕種,4塊這樣的地叫做1個“邑”,邑後再丘、甸、縣上推到“都”,行政層層賦稅的管理構架,是由井田決定的政治製度。 古代農耕時期的四業“漁樵耕讀”,“耕”字代表農民,書麵比“種田”要來得更普遍。“耕”字如此重要,以至於今天回看農業革命,“刀耕火種”一詞成為經典概括,用火燒荒、燒山,然後用鐵器墾拓荒原開辟新耕地,而耕字本身就帶著“井”,所以“刀耕火種”裏有井,甚至井田製。當然,這是對多數平原而言。在山區,梯田農業也是最早的農業技術類型。美洲山區3,000年前有的培高田農業技術,用來種植塊狀根如芋頭、薯蕷、樹薯等植物,今天世界上的很多薯類都原產於美洲。工業革命後各種農業技術的產生使農耕不再囿於地理、土壤和氣候的限製,從深耕使地表水上升、耙地防止水分蒸發到滴灌,再到抗病、抗旱作物的新品種,更有轉基因技術加持,使作物高產、穩產,養活今天世界約80億人口。 ◆英語的“耕”為cultivate,源於拉丁語cultus(耕),colō(耕,耕種),源於原始印歐語k?el(轉,動)。詞的源頭把翻地和轉動相聯係,而漢字用的是農具、田。 ◆“犁地”為plough(plow美式英語),同源有古日耳曼語、北歐語、荷蘭語、斯拉夫語,這些語言的詞匯均由pl-開頭,可見那些地區古代農耕也很發達,而且語言相通。北歐的土地劃分是一塊地養活一個家庭,以八頭牛在一定的時間內所能翻耕的土地為一個單位。比丹麥人更早移居不列顛撒克遜人的耕作和生活方式進步相同,加上語言上的共通,他們最後與不列顛共存。而希臘語耕種地“斯巴台”的斯巴達的拚音形式在這裏不見蹤影,盡管希臘文明對英語國家影響深刻。
井(井)jǐng 【牛伯】“井”的本義是水井(《擊壤歌》:“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引申指鄉裏(背井離鄉)。整齊而有條理(井井有條)。像井的東西(天井;礦井)。 《說文解字·井部》八家一井,象構韓形(古製八家共汲一井)。 魏勵:本義為水井。 【解析】造字是井的象形文字,簡單字形並且很多集字,可見井字出現得很早,從發軔於大河的文明因為人口壓力向河岸遠處發散,遠離河道的廣闊土地上水井的出現讓生產、生活的水源得到保障,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在所有農事中,水源是首要條件,特別是在降雨不足、不均的地區,井是生命之源,以至於水井影響後來的曆史,甚至人的性格的是井田製(well-field system),即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因為形狀像“井”字,所以叫“井田”,自商朝開始至西周成熟的井田製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共存的製度,它的等級劃分和賦稅製度對後來的政治製度具有一定的影響,文化上有人為中國的禮樂出自井田製。中國被西方人稱作“東方水利專製主義”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最初的土地管理製度密切相關,從黃帝到夏再到周,農耕因工具和製度的更新一次次地顯著提高生產力,讓平民社會敦睦九族井然有序。 農耕文化打造民族性格,因為生計靠周而複始的四季,所以相關事宜要有超季節前的思維,比如春耕前半年就要準備好腐熟的肥料。但這種超前思維是建立在四季溫度的篤定預期之上。這種文化塑造出的民族性格就是喜歡儲存、儲蓄,未雨綢繆,因為要考慮災年的收成。相對於靠貿易生存的民族,這種超前思維是否更有發明創造的優勢尚未可知,因為貿易文明需要考慮的相關事宜不但要考慮天氣,還要考慮其它貿易夥伴的人文因素及其當地的氣候變化。 ◆源泉、水井、噴出的英語翻譯是well,來自古英語wielle(井),來自原始日耳曼語*wallij?(井,漩渦,浪),源於原始印歐語*wel(轉向,風,滾動)。詞的源頭和人工挖的井沒有任何關係。Well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好,很好,來自古英語wel,wæl,well(很好,非常,非常容易,非常好,完全,相當,接近),來自原始日耳曼語*wela,*wala(希望,如所希望的),來自原始印歐語*welh?-(希望,願望)。井是人的生命之泉,是活下去的希望,英語這個詞well的意思對照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地球的東西的人們詞句間心有靈犀,遙遙相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