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露得: 兒子三歲那一年

(2004-04-20 08:39:46) 下一個
兒子三歲那一年 露得 當院子裏的鬱金香含苞欲放的時候,我告訴兒子開兒,等鬱金香都開花了,你的生日就到了.兒子從此每天早上起床後都要看看鬱金香.三月末的一天早上,隻聽兒子興奮地喊:"媽媽,我看到一個鬱金香開花了!"機靈的女兒馬上唱起來:"Happy birthday to you…"好不容易又等了一周,鬱金香才都朵朵怒放,兒子也就滿了四歲. 兒子三歲那一年的成長經曆,就象鬱金香花那樣五彩繽紛,回想起來實在有趣,禁不住信筆寫來. 春 兒子三歲那一年是在中國開始的.去年三月中旬我帶著一雙兒女回到故鄉,兒子三歲生日就是在姥姥姥爺家度過的. 闊別七年的故鄉變化很大,記憶中寧靜的綠城興起了許多高樓大廈,隨處是車水馬龍,人頭攢攢.不僅有了麥當勞,還有了畢勝客.生長在美國西北角靜郊的兒子,對於城市的嘈雜非常感興趣,從抵達的第二天早晨起就愛問:這是什麽聲音?那是什麽聲音?姥姥爺爺(他從小就把姥爺叫成順口的爺爺)家怎麽這麽多聲音? 開兒對陌生的環境適應得很快,吃得香睡得好,讓我很欣慰.真不愧是我的兒子,繼承了我的中國胃,凡是我愛吃的家鄉菜,他幾乎都愛吃.單是每天早餐的兩個豆沙包,就叫他吃得津津有味,連說:"真好吃,真好吃!"他沒有時差的攪擾,天黑就睡,天亮就醒.盡管他從兩周大就開始獨自睡自己的房間,如今跟我和妹妹同睡一床也不嫌棄. 可憐一歲的妹妹就水土不服.她不習慣和人同睡,再加上時差反應,半夜總要醒來鬧幾次.她的美國胃幾乎吃啥都不合口味,我都要加進從美國帶回來的Kix哄她吃.去買來她最愛的Cheese,她卻吃出了中國味,吐了出來.好在牛奶和酸奶她還覺得入口. 兒子象我一樣感受到了家人之間濃濃的親情.他跟重逢的姥姥爺爺親親熱熱,跟初次見麵的二姨姨父和琳表姐一見如故.姥姥爺爺在我兩次生孩子的時候兩度奔赴美國,幫我"坐月子",開兒在美國就跟他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這次住在姥姥爺爺家可把他們忙壞了,每天準備豐富可口的三餐不必說,還犧牲了他們最愛的交誼舞娛樂來陪伴我們.工作忙碌的二姨幾乎天天下班之餘都來看望,每次還帶著大包小包吃的穿的. 回鄉之年不幸趕上"SAS年".四月下旬,在"SAS"真相大白於世界、"SAS"恐慌進入高峰之際,勇敢的先生不顧親戚朋友的勸阻,如期從美國動身來和我們團聚.兒子看到爸爸雀躍不已,爸爸會跟他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僅是一個簡單的"追爸爸",就叫兒子跑得樂開了懷. 我們一家四口最喜歡的去處是姥姥爺爺家附近的"人民公園".這是一塊鬧市中的靜土,高樓大廈中的綠蔭.公園裏的大湖裏有兒子和女兒的"寵物":鯉魚.他們愛站在湖邊撒一把買來的魚食,頓時數不清的鯉魚遊過來吞吃,"魚頭攢攢"的景象讓兒子和女兒大呼小叫,樂不可支.我小時候可沒有享受過這樣喂魚的快樂,想那時的中國,人尚未溫飽,哪有餘力買吃的給魚呢.離湖不遠,有一個"兒童樂園",也是我小時候不曾見過的.裏麵的小飛機、小飛船、小火車、碰碰車,叫兒子坐得不願離開."猴山"也是一個總讓孩子們著迷的地方,十幾隻猴子,有的在攀岩,有的在跳躍,還有的在懶洋洋地曬太陽,跟我兒童時代看到的猴子似乎一模一樣. 開兒長得比妹妹更象爸爸,深褐色的頭發下,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走到哪裏都被稱為"外國小孩".兒子會跟我說:"我是美國人,也是中國人".在他的世界裏,牛奶和豆漿,漢堡包和豆沙包,烤薯條和大米飯,英文和中文,是天經地義的和諧共處. 近兩個月的故鄉行給兒子留下深刻印象.回到美國後他發明了"去中國"遊戲:玩著玩著,他突然揮手向我說"拜拜",問他去哪裏,答"去中國",就樂滋滋地跑走了,有時還跑到姥姥爺爺的相片跟前說聲"嗨!".真是不枉了一趟中國之行. 夏 整整一個夏天,我常在院子裏"放羊".兩隻"小羊"在草地上、山坡上"拈花惹草",找蟲子,撿石頭,忙得不亦樂乎. 開兒對草地上跳來跳去的螞蚱產生了濃厚興趣.他捉到一隻,掐了根草,愛憐地喂它.它不理不睬,兒子很失望,直嚷嚷:"它怎麽不吃?"他於是把螞蚱裝進一個瓶子裏,又放了幾根草進去.捉螞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其實螞蚱很不好捉,一有風吹草動就跳走,顏色又和草相似,不容易跟蹤.可兒子很快練就了眼明手快的本領,被他看中的螞蚱是逃不掉的.一天,他手拿著一隻螞蚱來問我:"它的爸爸媽媽呢?"我說:"是啊,它在找它的爸爸媽媽."兒子立即把它放掉了.從此以後,他仍忍不住捉螞蚱,可是到手之後就放它"去找爸爸媽媽". 兒子將同情心延伸到昆蟲身上,讓我很高興.他從小就心地善良,富於同情心.鄰居阿姨生病了,他不忘問上幾天:"阿姨的病好了嗎?"妹妹哭著不肯睡午覺時,他去哄:"妹妹不哭,等你睡覺起來哥哥跟你玩."我還清楚地記得他八個月大時令我非常感慨的舉動:有一天,他趴在我身旁休息.我忽然喉嚨癢得咳嗽起來,他馬上把頭轉向我,睜著圓圓的眼睛,似乎在問:媽媽,你怎麽了?我對他說:"媽媽沒事",他重新趴下.過了一分鍾,又轉頭看我,好象還在擔心,我又對他說:"媽媽沒事了",他重新趴下.一分鍾之後,又轉頭看我,還撐起來在我臉上輕輕一吻.不一會兒,他就放心地睡著了.兒子居然在還不會說話時就知道怎樣安慰人了. 夏天的太陽遲遲不肯下山,晚上九點天還亮.精力旺盛的兒子仍嫌天黑得早,說:"開兒不想要太陽回家!" 爸爸告訴他,太陽要去中國. "開兒不想要太陽去中國." "那姥姥爺爺沒有太陽怎麽辦呢?他們也需要太陽啊."我說. "開兒想要兩個太陽."他倒馬上有了解決辦法,美國中國各一個太陽. 七月份,我帶兒子和女兒去上了五堂舞蹈課.他們從小就喜歡隨音樂起舞.還是四月份在中國的時候,我和先生發現了開兒的"跳舞才能".記得那天晚上,我們全家三代人在一起欣賞美國音樂.當聽到七十年代著名樂隊"The Commodores"的名曲"Machine Gun"時,開兒即興"表演",隨著樂曲快速的節奏扭胯,熱情奔放,非常可愛,叫我們大人又驚又喜,鼓掌喝彩,他扭得更起勁兒了.我讓開兒去學跳舞,倒不是為了培養舞蹈家,隻是為了讓他更多體驗跳舞的快樂.那位長得挺象電影"音樂之聲"女主角的專業舞蹈老師,教孩子別具一格、充滿童趣:活動身體各個部位、甚至舌頭也參與,模擬動物的舉止、還學水草在水中飄動,運用紗巾、鈴鐺等小道具讓孩子們自由表現......開兒會照著老師的指示做得象模象樣,妹妹在大部分時間裏隻樂得跑來跑去,好象一隻花蝴蝶在寬敞的舞廳裏飛來飛去.兄妹倆回到家裏學蛇爬、學狗吐舌、學恐龍走路,樂此不疲地玩新學的花樣. 夏天裏最讓開兒激動的一件大事當數參觀爸爸的公司,一家著名飛機製造公司.兒子回家後向我描述跟爸爸"上班"的所見所聞:看大飛機和小飛機,看火犬和救火車,吃熱狗麵包,還有很多小朋友玩.他哪裏知道那隻是一年一度招待職員家屬的"Open House"!早被爸爸熏陶得熱愛飛機的兒子,難以抗拒飛機的誘惑.從那天起,兒子幾乎天天都說要去上班.我們怎麽跟他解釋爸爸的實際工作,他都不理解,三歲的孩子以眼見為實.爸爸很耐心地說,你要先去上學,上preschool, kindergarten,一直上到College,說不定還要上Graduate School,要讀很多書,然後才能去上班. 開兒於是宣布:"那我讀完preschool, kindergarten,就去上班!" 秋 九月,開兒進入了他人生的裏程碑之一:上Preschool(學前班). 早在一月份我就開始為開兒物色學校.我認為好的三歲兒童學前班該是充滿Love和Fun的環境.三歲兒童並不需要正規教學,若是教育方法不當,如填鴨式教育,對智力發育不但無益甚至有害,就好象正餐前的Junk Food,會破壞孩子將來接受正規教育的"胃口". 針對兒子在人多時比較害羞的特點,我認為他適於十人製的小班(大多數學前班都是二十人一班),需要小群的同齡玩伴;又針對我教孩子不善手工的短處,我希望他在學校有充分的手工活動.參觀了兩所Preschool後,我來到一間基督教會學校.一看見那些麵帶微笑的基督徒老師,我就認定了他們作我兒子的老師.看得出,他們富有愛心,喜歡自己的工作.這間學校為三歲兒童準備了三個班,每班不超過十人.一周上學兩天,每天兩個鍾頭十五分鍾.其中,Art Time、 Play Time和Story Time各四十分鍾.這正是我心目中的Preschool,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上學時間短了些.然而這也許是他們的聰明之處,叫孩子們玩得餘興未盡,下次還想再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間教會學校正是神為開兒預備的. 頭兩次上學,和我每天朝夕相處的兒子在我離開時哭了.充滿愛心的老師專門帶他去看學校裏的烏龜和小鳥,看得他破涕為笑,忘記了媽媽.不出一個月,兒子就喜歡上了這間學校.又沒過多久,他已經天天想上學了.他甚至晚上做夢都夢見了他的老師跟他一起玩. 開兒每次放學回到家裏,都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他的"作品":蠟筆畫、手指畫、毛刷畫、水彩畫,以及各種手工小製作.他驕傲的神情好似一個大畫家.我於是在他的房間裏給他舉辦"畫展". 既然不能天天上學,就在家裏玩上學遊戲.兒子扮作老師,我扮作小朋友."老師"發紙和筆,我塗鴉之後,"老師"笑眯眯地誇獎說:"It’s very nice. You’re a big girl!"想必兒子的老師就是這樣鼓勵孩子們的. 從秋天起,開兒迷上了畫畫,幾乎每天在家時都要塗鴉至少十頁紙.盡管他用筆畫的僅是線條而已:短的,長的,直的,彎的,但在他看來可以代表任何他知道的動物. 九月底,我給開兒買了第一輛小自行車:雖然後輪左右帶著兩個小輪(防止摔倒用的),但已是名副其實的"腳踏車"了.第一天,他不太會踩,總要我不時地推他一把.第二天,他就熟練了許多,隻需我偶爾推一下.他一邊蹬著車,一邊哼起兒歌:"The wheels of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這就是我的兒子,一高興就喜歡哼歌. 這個時期給開兒讀書講故事有趣多了,因為有了更多雙向交流.他不僅邊聽邊提出很多問題,甚至還表現出思維能力.比如,聽到一個小白兔先後遇見老虎、獅子、狼要吃它的故事,開兒就說:"哇,小白兔看見很多壞動物!"這豈不是在歸納總結嘛.又如,給他講完"聖經"裏"十誡"的故事,我順勢教導下去:"你要孝敬父母,就是要聽爸爸媽媽的話,還有,等爸爸媽媽老了,你要照顧爸爸媽媽.""那等開兒老了,誰照顧開兒呢?"他認真地反問.他居然會類推了. 冬 冬天隨著開兒的惡夢到來. 一天夜裏,他突然大哭起來.去到他的房間,隻見他身體發抖、非常驚恐的樣子.怎麽哄也沒用,隻好抱他到我們的大床去睡.一連五天,夜夜如此.後來,他索性半夜起來到我們的房間來睡. 兒子說他害怕Monster.可是,哪兒來的Monster呢? 白天的開兒也變了樣.他變得異常敏感,吃早飯時衝妹妹喊:"別看我,我不喜歡你看我!"他害怕起高度來,下樓梯時要拉著我的手或是抓著扶手才肯下樓.他又好象沒了安全感,總要跟在我身邊,怕失去媽媽. 那個自信、快樂、獨立、友善的三歲兒子到哪裏去了? 趕快向書本請教,這才明白三歲和三歲半的不同.據兒童行為和兒童發育專家說,比較三歲,三歲半是不均衡(Disequilibrium)的年齡:內心缺乏安全感,性格內向化,自我意識強烈,情緒不穩定. 原來兒子正在經曆著三歲半兒童的矛盾:想象力有了充足的提高,卻無法分清想象和現實的區別.盡管我和先生一再告訴他Monster是假的,是想象中的東西,但他不理解腦子裏的形象怎麽就是假的;感官發育得更成熟,可也就注意到了原來不曾注意的東西,比如別人的視線、高度的感覺;自我意識更強,可又無法如願控製周圍環境. 理解了兒子,我對他充滿了同情.我努力讓環境不惹他煩惱,比如,將女兒的座椅轉個方向,這樣女兒吃飯時不再麵視他;晚上睡覺時讓他開著燈睡,免去黑暗的籠罩.更重要的是,我和先生花更多時間跟兒子一起禱告,讓他知道神與他同在、會時刻幫助他. 在Monster的惡夢攪擾了一個多月後,開兒終於又在自己的房間睡過了夜,第二天早上一醒來,他就高興地告訴爸爸,是神幫助了他!我馬上獎勵他一顆大星星,他驕傲地貼在了自己的掛曆上.從此,"勇敢之星"在他的掛曆上頻頻出現. 聖誕節期間的喜慶氣氛也衝淡了開兒三歲半的煩惱.他的Preschool在教會為父母們演出了一場聖誕節目.看到他大大方方地和小朋友們站在台上,一口氣唱了十幾首歌,我又一次感謝神為他預備了這所學校. 與往年的聖誕節一樣,開兒得到了許多聖誕禮物:吃的、穿的、玩的、看的,就連遠在中國的爺爺姥姥也寄來了一些中文書.每年聖誕節,他的美國爺爺奶奶都送給他一箱子書,都是精美的英文經典兒童讀物.他那在書店工作的姑姑,更少不了送他各種各樣有趣的書:扯不爛的布書,不怕濕的塑料書,救火車形狀的書,會"講話"的書......開兒的"藏書"已經有了百餘冊.我在給兒子讀書講故事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童年"補課". 兒子的惡夢斷斷續續地做到二月初便一去不複返了."戰勝"了Monster的開兒,又恢複了自信和快樂,而且比以前更懂事了.在我午飯後常犯困的時候,他不再纏著我陪他,還會說:"媽媽,你困了就去喝咖啡."或是"媽媽,你累嗎?累了就去睡覺."當妹妹害怕時,他"現身說法":"妹妹,你禱告,神幫助你,就不害怕了!" (你看,我這麽丁點兒大的兒子已經有了他的"傳記作家".真是"情人眼裏出西施,媽媽眼裏出俊兒",自己的孩子怎麽看都可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