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讓人間多一些博愛和感恩

(2011-01-04 21:18:56) 下一個


記得在悼念被害的Cecilia Zhang(張冬嶽)的追思會上, SENECA HILL 小學的小朋友這樣向我們介紹他們年僅九歲的小夥伴:
Caring, Extrodinary, Creative, Intelligent, Loving, Interesting, Adorable。如同她的名字(Cecilia)。也如同所有的孩子的名字。
我們失去了無辜的CECILIA ZHANG,我們同樣也失去了無辜的HOLLY JONES。如今,CECILIA 和HOLLY 年幼的生命已被殘酷剝奪,永不能生還,但她們天使般純真的笑容將永遠活在所有愛孩子,有良心有正義的人們心底。我們感謝她們,是她們再次教育了我們有關生命的意義,愛的寶貴。我們感謝她們, 是她們以其短暫純潔的生命, 把眾多不相識的,不同年齡,不同語言,不同文化和不同族裔背景的人們用愛心和良知聯係在了一起. 我們愛她們, 如同愛自己的孩子;我們紀念她們, 如同紀念自己的孩子。
在我們一同來紀念CECILIA和HOLLY時, 從我做起, 讓人間多一些博愛和感恩。這或許是我們能回饋社會(不光是華裔社區)和給所有孩子們的最好貢獻,是給在海外獨自體驗生活的小留學生同胞們的最好的教育和鼓勵,當然,也是融入主流文化的一個實際行動。
其實, 很多人來到北美後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 有一個字,比起我們在中國生活時聽得多,可能說得也多,它不僅僅隻是在情人節或情人間表達戀情, 它同時存在於男女老幼的日常話語中, 這個字 就是“ 愛“字。這是泛意上的愛。 是博愛。在加拿大,親人,朋友, 師長之間常常是“愛”字頻頻出口。 這邊道:“ I LOVE YOU !”, 那邊必回應“ I LOVE YOU TOO!”。小孩子們互相寫卡片,給朋友給老師給父母, 少不了 “ I LOVE YOU!” 還畫上一個大大的紅心, 有時還加上XOXO, 據孩子們說那意指: HUGS AND KISSES。 有些同胞講,用英文說“ I LOVE YOU” 容易, 用中文說“ 我愛你”就別扭。 其實這是多年的文化習慣在我們心理上形成的定勢。因為我們從小就極少用母語表達“愛”字, 除了“愛祖國,愛人民”一類空洞的口號。希望因由紀念CECILIA 和HOLLY, 我們華裔移民能學著常常對正麵的行為多加讚美和感謝,哪怕隻是悄悄說在心裏,但也願我們不僅僅是悄悄說在心裏。
有人說有愛就有家,無論是大的家(加拿大)還是小的家 (FAMILY), WHEN THERE IS LOVE, THERE IS A HOME。你我難道不認為是這樣嗎?
其實, 人間有愛便容易有認同。認同是文化包容性所在的基礎。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從呀呀學語便開始終生的認同尋找。認同有精神層次的, 語言層次,信仰層次, 生理層次等等。認同可以幫助避免歧視, 而缺乏認同,無論是理念還是行為的缺乏, 則是滋長歧視的土壤.
當人們從一種文化或亞文化到另一種新文化中去生存發展時,要獲得認同,必須要學習。不光學語言,技術,還要學理念,更要學會行動。認同別人的文化, 也讓別人認同你的文化, 這才有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的互動。 這種互動的認同在更大程度上並不是通過大張其鼓的搞運動或運動式的活動形成的, 而是如涓涓溪流,點點滴滴, 每每發生在日常生活細節中, 逐漸積累而成。
記得多年前, 當我還在歐洲讀書時,曾讀到一個旅居美國的大陸小女孩寫的真實故事。 那時人民日報海外版是我每周能得到的僅有的中文刊物,所以對讀到的一些好東西常剪輯保存下來。 故事講的是: 97年的夏天, 這位名為尚舟的女孩跟父母去美國西部旅遊後開車返回猶它州,結果在愛達荷州的 84號公路上不幸出事, 連車帶人全翻下溝去。後來她媽媽鑽出車來求助時,一下便來了很多美國人。經過大家一陣努力, 終於把車弄回了道上。大家給這一家三口交代了路況細節後,帶著助人為樂的喜悅道再見, 各自開車上路。
尚舟一家也準備再繼續趕路。 可他們突然發現空況的公路上還有一輛車靜靜的停在他們的後麵,才知道那位女士準備護送他們一家到60 公裏以外的小鎮。 當時已經是晚上8點過, 而這位女士是到相反方向的城市去開會。
尚舟一家怎麽也不好意思再麻煩這位有要事在身的好心人,但這為女士堅持要送,她說“ I was once helped this way. Let me do it today.”(我曾在同樣的困難下受過他人幫助, 今天請讓我來幫助你們。) 全家隻有熱淚盈眶的接受這份珍貴的幫助。
小女孩最後寫道:“我們隻知道後麵開車護航的是位叫 SHARON 的可愛阿姨, 但眾多的叔叔阿姨們卻連名字也沒留下。 他們就是當今美國社會中助人為樂的普通美國人。“
類似的受到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真誠幫助的故事 也發生在我們身邊。
約兩年前,在一個聖誕晚會上,一對移民加拿大不久的朋友夫婦同大家分享了下麵的故事:
來自福建的DAN 敘述道“12月19日那天,我和我太太在401 高速公路行使,豎在高速路邊的一個牌子突然倒下來, 將要砸到我車上, 我下意識地把車閃開了,但就因為這個躲閃, 我的車失去控製,高速撞到401路邊的欄杆上,然後整輛車翻轉過去,並在高速公路上滑行了幾十米才停止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曆了兩次死亡的威脅,第一次是車撞擊欄杆時,因為當時速度大約在100-110公裏/小時左右;另一次是我們的車子翻過去後滑到其他車道, 在車滑行的過程中, 我有一種等死的感覺,因為我知道這時候其它的車輛撞上我們的概率非常高.感謝上帝,最壞的情況都沒有發生.當我和我太太從已經嚴重變形的車底下爬出來後,我們都感到無比的激動和喜悅,因為我們重新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經曆了這次的劫難, 我真正體驗到生命和健康的可貴。其他任何的東西, 名譽, 金錢, 地位,與之相比都顯得這麽渺小. 其實對一個正常的人,他已經擁有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財富。但他在人生的奮鬥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這個最大的財富。“
DAN 的妻子LINDA回憶道 “ 當我從車底下爬出來時, 我有一種死裏逃生的感覺.一個人的生命是何等的脆弱, 生與死都隻在那一瞬間,全由不得你作主。 這瞬間的頓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人的生命, 健康,家庭和親情是何等的重要與寶貴。我們這些移民在加拿大創業期間所經曆的困難和痛苦,職業道路的升遷,又怎能與家庭和親情,生命和健康相比呢? 我衷心希望我們移民朋友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想想我們還有生命,健康,家庭這些最寶貴的東西, 能以無畏的勇氣去麵對和拚搏。”  
LINDA 還感慨道:“另一方麵我感觸很深的是加拿大人的愛心和不圖回報的助人之心。當我極其困難的從車底下往外爬時,有人伸出手來幫我,有人打911報警叫救護車,有人幫我們止血,有人把大衣脫下給我們禦寒,有人主動要送我們到醫院,有一位女士在那裏一直耐心地陪我們,主動提出給我們做證人,向警察描述她所看到的情況,並留下她的聯係方法。這些與我們素昧平生的人,主動對我們,他們從不認識的人,將來可能也永遠不會遇上的人,也沒有機會向他們回報的人伸出的援助之手,使我深為感動, 也使我對普通加拿大人多了一份了解, 一份敬意。 我相信我也一定並能夠有機會去幫助別人,也呼籲和衷心希望我們華人社區的朋友, 能夠積極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 幫助有需要的人。隻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過去, 在中國大張旗鼓的集體主義的教育下,我們是把個人主義等同與自私自利。來到加拿大這個崇尚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國度,你我不難發現,雖然西方人人都各自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利己不損人,即不好打聽和幹涉他人的私事,也不喜同他人攀比。 但絕非對他人莫不關心。 父子親友同事之間, 可以把金錢,財產等分得很清楚,然而, 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卻願伸出溫暖的手,包括自願捐助的熱情,也比大多數華裔高,且完全是一種不期待回報的利他行為。
其實, 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曆來倡導過以仁愛之心待人, 佛教也講慈航普渡,因果報應。但由於近百年的政治運動和社會動蕩,這些向善的人生價值被與天鬥 與地鬥與人鬥的人生哲學取而代之,於是在中國大陸,人人自危, 見死不救,損人也不利己的事,僅由官方媒體報道的,就層出不窮。據我個人的了解,這也是許多同胞選擇遠離故地,移民他鄉的初衷。 但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文明的社會依賴的是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和維持, 依賴的是大家對生命的珍愛,對生活的感恩。 國民個人的博愛之心是這個社會互相幫助的基礎。
真正的利他不是施舍, 是博愛。真正的感恩, 是給予, 是以愛己之心去愛人。
而愛, 是可以傳染的。
我相信, 傳播愛, 是對CECILIA ZHANG與HOLLY JONES最好的紀念
copyright(c)200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