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胡總在伊核上不讓步,布什生氣了!
(2007-12-09 07:49:36)
下一個
東方時事2007-12-7
東方時事:胡總在伊核上不讓步,布什生氣了!
胡錦濤應約同布什通電話 胡錦濤敦促美方妥善處理台灣問題
【華盛頓消息】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6日晚應約同美國總統布什通電話。
胡錦濤表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裏,中美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雙方在戰略層麵的對話交流深入進行,經貿關係持續快速發展,其他重要領域的合作取得積極成果,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保持著密切磋商和協調。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第五次中美戰略對話即將在華舉行,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努力,推動對話達成更多共識、取得更多成果,為全麵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作出新貢獻。
胡錦濤指出,妥善處理台灣問題是確保中美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台灣當局正變本加厲地推行“入聯公投”等“台獨”分裂活動,對台海和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和挑戰。堅決反對和製止“台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中美共同戰略利益。
布什說,美中關係很重要,美方高度重視。美中戰略經濟對話和美中戰略對話是雙方開展合作的成功平台,希望對話取得更多進展。布什表示,美方將同中方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合作。
在談到伊朗核問題時,布什表示,美方願通過對話等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希望聯合國繼續采取必要行動,促使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
胡錦濤強調,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願為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關於朝鮮半島核問題,胡錦濤指出,目前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得到全麵落實,第二階段行動已順利啟動,各方應抓住難得機遇,堅持對話,逐步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
布什表示,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最佳途徑,美方高度讚賞中方發揮的重要作用,美方願同其他各方繼續努力,推動六方會談進程。
布什致信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
【平壤消息】據韓國聯合通訊社6日轉引朝鮮中央通訊社的報道,美國助理國務卿、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方代表團團長希爾在訪朝期間,向朝鮮外務相樸義春轉交了美國總統布什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親筆信。但朝中社的報道沒有透露信件的詳細內容。
【時事點評】在具體點評這兩則消息之前,首先提請大家注意這麽兩個細節:一個是“胡錦濤主席是應約與布什通話”;再一個就是“希爾是在赴平壤訪問期間轉交布什致金正日親筆信的”。
●要細究“上述兩個細節”,恐怕還需要再補充幾個背景
另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要細究“上述兩個細節”,恐怕還需要再補充幾個背景:
第一,希爾在訪問平壤期間,“應邀”參觀了當年由中國援建的平壤地鐵;
第二,希爾是5日下午結束平壤之行並飛往北京的,抵達北京之後,希爾向中國方麵也轉交了布什致中國領導人的一封親筆信。不僅如此,來自白宮的消息證實,已經順序訪問了首爾、平壤、北京的希爾,其口袋中還裝有兩封親筆信,分別是致日本、俄羅斯領導人的。這就是說,如果沒有什麽意外情況的話,希爾在訪問日本之後,恐怕還得“勞駕”往莫斯科跑一趟,當然,也不排除布什有意借機駁一駁普京的麵子,讓其駐俄大使、或者俄羅斯駐華大使轉交。
●布什的親筆信補依次送達平壤與北京之後,布什才要通胡錦濤主席的電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細節:希爾將布什的親筆信依次送達平壤與北京之後,布什才要通胡錦濤主席的電話;
第四,在“胡布”通過電話之後,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立刻在華盛頓招開了一場事先就安排好、且專門針對中國台灣記者的記者會,在記者會上,這位“助理”向中國台灣的媒體做了如此強調:
其一,柯慶生表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已實行幾十年,證明是對維持台海和平有利,尤其是對台灣有利。因此美國不會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也沒有計劃改變這項政策。
其二,針對台獨勢力搞的所謂“入聯公投”,柯慶生表示:這項“公投”是不智的、挑釁性的、有風險的,不符合台灣人民利益,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並且不符合陳水扁就職演說時的“四不承諾”。
其三,柯慶生表示:美國反對“入聯公投”,錯誤的政策不能以民主作為借口就變得正當。麵對台灣選舉,美國不會選邊,也希望選舉過後,兩岸能夠重開對話。
其四,柯慶生表示:假如台灣戒嚴或朝此方向,美國的反應將是極端負麵;
●“事先安排”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位柯慶生先生在記者會上講的可真夠多的,隻是在“囉囉嗦嗦”地講了半天之後,我們卻一點兒“新意”都找不出來。
事實上,與希爾先生揣著一大堆“親筆信”周遊列國的“程序”一樣,這場記者會是美國人“事先”就安排好、並“廣而告之”了的。
因此,明眼人是一看就知,“事先安排”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我在期盼結果”的態度;而“期盼”的背後則是一種威脅,一種“否則...就.....”的威脅。
如果我們還沒有說明白的話,那麽,在閱讀了下麵一則新聞之後,相信大家對其中的“因果關係”也就一目了然了。
陳水扁再次聲稱:“入聯公投”絕不可能撤銷
【綜合台灣媒體報道】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今天表示,民進黨的“入聯公投”片麵改變兩岸現狀。對此,國民黨2008參選人馬英九說,民進黨推動“入聯公投”違背陳水扁“四不一沒有”的第一“不”(不會宣布“台灣獨立”)與第四“不”(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陳水扁則聲稱,“入聯公投”絕對不可能撤銷,也不可能改變。
馬英九:“入聯公投”違背“四不”
綜合台灣“中央社”報道,柯慶生舉行記者會說,民進黨的“入聯公投”顯然是設計來尋求片麵改變兩岸現狀,也與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不一致,因為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提到不做“統獨公投”。
馬英九今天下午接受訪問說,柯慶生的說法美方過去都提過,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就說過“入聯公投”是邁向“法理台獨”的第一步,而不會宣布“台獨”是陳水扁“四不一沒有”的第一“不”。
馬英九說,美方視“入聯公投”是“統獨公投”,而“統獨公投”又是“四不一沒有”的第四“不”,所以有兩點已經違反陳水扁當時的承諾,這也是美國國務院的看法。
陳水扁不買帳稱不能抗拒“入聯公投”
報道說,對於柯慶生反對“入聯公投”,陳水扁今天再次重申,“入聯公投”是台灣“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的民意”,他不能抗拒北、否定或推翻,“入聯公投”絕對不可能撤銷,也不可能改變,他有信心“入聯公投”一定會過關。
另外,台當局“外交部”今天表示,“入聯公投”與陳水扁的“四不”承諾並不違背,台美之間雖在部分議題上有認知差距,但台當局“外交部”會持續與美方溝通。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幾段:
●完全按照“事發時間先後”來排序的三件事情
第一:柯慶生舉行記者會說,民進黨的“入聯公投”顯然是設計來尋求片麵改變兩岸現狀;
第二:馬英九今天下午接受訪問說,柯慶生的說法美方過去都提過,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就說過“入聯公投”是邁向“法理台獨”的第一步;
第三:對於柯慶生反對“入聯公投”,陳水扁今天再次重申,“入聯公投”是台灣“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的民意”,他不能抗拒、否定或推翻,“入聯公投”絕對不可能撤銷,也不可能改變;
●胡錦濤與布什“扔下電話”之後的“邏輯發展”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這“一、二、三”條完全是按照“事發時間先後”來排序的。前麵說了,柯慶生主持的記者會是在“胡布通電話”之“前”宣布,之“後”開始的。
因此,在我們看來,上麵所羅列的三條、即:“柯慶生的講話”、“馬英九的解釋”、“陳水扁的叫囂”,恐怕就是胡錦濤與布什“扔下電話”之後的“邏輯發展”。
我們知道,在航天行業,在遂行風險極高、成敗難料的商業發射任務之前,合作雙方在麵對“發射結果”之前,有關方麵的衣兜中總是要準備兩套講稿:第一套是“興高采烈”的措詞、用以祝賀合作成功!另一套則會對“不幸失敗”表示難過,此外,還要擺上一點兒“有信心繼續合作”之類的“自勉文字”、以掩飾尷尬。
顯然,就憑上述的”一、二、三”,我們敢肯定兩點:
●柯慶生的口袋裏恐怕準備了“兩套講稿”、構思了“兩套說辭”
首先:我們估計,在布什要通胡錦濤的電話之前,柯慶生先生的口袋裏恐怕早就準備了“兩套講稿”、或者頭腦中早就構思了“兩套說辭”。他宣讀的“這套老調重彈、毫無新意的講稿”恰恰就是“另一套講稿”、“第二套說辭”。值得強調的是,透過這套講稿,再加上馬英九的解釋、陳水扁的叫囂,華盛頓那份“失望之後的惱恨”可謂是溢於言表。
其次:我們認為,柯慶生先生之所以要采用“第二套說辭”,恐怕與“布什的郵差”--希爾的北京之行“不順利”直接相關。
●“逛地鐵”的“節目”多半是希爾自己“申請”的、意在傳遞“某種信息”
在前麵的討論中,我們已經補充了幾個背景,其中之一就是“希爾在訪問平壤期間,‘應邀’參觀了當年由中國援建的平壤地鐵”;顯然,身上揣著一大堆“親筆信”的希爾、之所以會“應邀”、且有閑功夫去逛平壤地鐵,恐怕是在有意傳遞“某種信息”。
至於傳遞的是什麽信號?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要想想地鐵是什麽用途是明白了?顯然,揣著“布什致金正日的親筆信”、再去逛朝鮮的地鐵,無非是想通過這種費勁的方式透露一點兒“親筆信”的內容罷了:如果我們猜測不錯的話,與美國前助理國務卿佐利克訪華時“主動要求”去四川抱熊貓類似,“逛地鐵”的“節目”多半是希爾自己“申請”的。
●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華盛頓在借此暗示“有意默認中國在朝鮮半島的經濟利益”
至於布什在那封將金正日稱呼為“親愛的領導人”的親筆信裏又寫了些什麽?我們的感覺是,應該有“修建地鐵”、“使用地鐵”所能涉及的內容,比如對朝鮮金融解禁(修建現代化地鐵要大量的資金)、實現半島和平協議(使用地鐵更離不開和平)之類的“具體建議”。
當然,由於當年中國為朝鮮修建這條地鐵提供了大量資金,特別是,在“逛地鐵”時候,希爾身上還揣著“布什致中國領導人的親筆信”,因此,我們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華盛頓在借此暗示“有意默認中國在朝鮮半島的經濟利益”。
●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首要經濟利益”就是要全力推進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首要經濟利益”就是要全力推進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而要做到這一點,特別是做好這一點,又少不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其一,是朝鮮半島實現長久穩定,這就需要一個穩定的東北亞集體安全框架來加以保障;我們認為,由“中美俄”一起來構建一個集體安全框架是一個選擇,當然,“朝核六方會談”的具體進程、特別是朝鮮悍然進行核爆的事實已經證明,如果美國人不願意,那麽,由“中俄”來提供一個集體安全框架一樣可行。
就目前而言,在背後維持著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的,正是瞄著中東、中亞方向,致力於建設上合組織的“中俄”。
值得強調的是,朝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或者說美國決心參與的“東北亞集體安全框架”將涵蓋“遏製台獨的問題”、也將涵蓋日本的戰略地位問題,這也就關乎現有的這套、可有效控製日本脫離美國、可有效阻礙俄羅斯融入東亞經濟,卻無法有效遏製台獨進程的東亞安全框架的“改革問題”,而朝核進程在北京的手中、經莫斯科的配合,又赫然玩成了一張“可調控”現有東亞安全框架“穩定度”、特別是“離間”美韓軍事同盟、“調戲”美日軍事同盟的“核牌”。
●如果僅局限在東亞這塊“小地方”,“中俄美”還是可以挖掘出“利益交集”的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僅局限在東亞這塊“小地方”,那麽,在“如何構建”一個即可以有效遏製台獨、又可有效控製日本,還將默認俄羅斯有權參與東北亞、甚至東亞經濟一體化、乃至於亞太經濟圈的“東北亞安全框架”、從而對“現有”東亞安全框架進行“某種改革”的層麵上,“中俄美”還是可以挖掘出“交集”的。
●“中俄”衡量“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是否需要有所進展”的標尺之一
而美國是否願意參與“東北亞集體安全框架”“建設進程”、也就是是否願意改革“現有”東亞安全框架的“標誌”之一、就是“華盛頓是否切實地實現”美朝關係正常化。
事實上,這也正是為什麽我們始終都在強調:“美朝關係正常化是否有實質性突破”是“中俄”衡量“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是否需要有所進展”的標尺之一。
●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意義
其二,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也表現在北京能否幫助朝鮮融入世界經濟體係,特別是融入全球金融體係。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有這樣,“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才能被“有機地嵌進”更大範圍的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並為涵蓋麵更加寬廣的“歐亞大陸”、甚至“歐亞非大陸”經濟整合提供幫助,要知道,一個穩定、統一、繁榮的朝鮮半島,即可以迫使在東亞經濟整合進程中已經落後於中國的日本、更加積極地去參與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甚至還可以將孤懸在歐亞大陸之外的日本牽入“歐亞經濟整合進程”,並將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嵌進東亞區域的經濟發展,從而在“東亞經濟的依存關係”中增強“中俄日韓”的政治互信,並逐步瓦解美國在東亞軍事存在的“軍事基礎”、特別是作為世界超強的“經濟基礎”。
●啟動“徹底封裝朝核問題進程”的“門檻”
值得強調是,正是出於對這一前景的恐懼,華盛頓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始終都在起著破壞與阻礙作用。這也正是我們始終都在強調“美國是否解除對朝鮮的金融製裁、經濟製裁”,是北京同意啟動“徹底封裝朝核問題進程”的“門檻”之一原因所在。
在這裏,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美朝實現關係正常化”、“美國是否解除對朝鮮的金融製裁、經濟製裁”是兩個“門檻”,而北京同意啟動的“徹底封裝朝核問題進程”是一個“進程”,值得強調的是,“門檻”是有硬指標的,是有標尺去衡量的,達到了便是達到了;而“進程”則是一種軟指標、它是一個過程。
因此,在我們的討論中,“朝鮮核反應堆去功能化”是“美國欲暫時封裝朝核問題進程”的一種努力,它離啟動“徹底封裝朝核問題進程”還遠著呢!
之所以這樣說,不為別的,就因為不論那聲核爆炸成功與否,朝鮮事實上都已經跨入了核門檻。然而,起碼到現在為止,“識相”的美國保守勢力、包括那位在親筆信中將“昔日的暴君”“遵稱”為“親愛的領導人”、從而在世人麵前上演了一番“先倨後恭”的美國總統,在公開場合,對真正涉及“徹底核封裝”的兩個問題---不論是對朝鮮核武器計劃的“製成品”-原子彈的去留問題,還是對那次核爆炸試驗數據的處理問題,是提不敢提一下。
●如果局限在東亞這個“小地方”說事兒,“中俄美”還是可以挖掘出一份“交集”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作為世界上僅有的、不論是在幅員、經濟結構、還是在軍事實力上,都具有大規模戰爭行為能力的三個核大國,很難想像“中俄美”之間會“麵對麵”地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因此,出於自身利益、在對“現有”東亞安全框架進行“某種改革”的層麵上,“中俄美”還是可以挖掘出一份“交集”的,但這有前提條件,就是局限在東亞這個“小地方”說事兒。
●可問題在於........需要“綜合考慮”
可問題在於,布什對金正日的“前倨後恭”是出於中東問題的考慮,而“中俄”又無一例外地將目光盯在中東、盯在中亞,盯在“未來發展戰略空間”的層麵上,不僅如此,整個歐亞大陸、甚至非洲、美洲也被納入了“考慮背景”,特別是中國、俄羅斯的經濟也發展到在“國際生產資料定價權”問題上需要“綜合考慮”的層麵,如此一來,別說形成一份“全球安全交集”了、“中美”、或者“中俄美”就是想“打印”出一份“東亞安全交集”也著實不易。
如果您一直在關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那麽,對我們在“兩核問題”上的一個觀點應該有深刻的印象,即:伊核問題事關“全球各個大國”的核心利益,在相當程度上,伊核問題是“全球問題”的核心,更是中東問題的核心,由於伊朗在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經濟結構方麵的“特殊性”,“伊核問題”實際上承載著所有大國未來政治地位問題,也承載著美元、歐元、人民幣、盧布、日元的前途問題,承載著某些生產資料的定價權問題。一句話,它身上實際承載著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秩序“重新洗牌”、以及“如何洗牌”的重責。
因此,在“伊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出台之前(這可能還需要若幹年),也就是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新秩序沒有確定之前,將確定東亞政治、經濟、軍事新秩序的“朝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是不可能提前“定稿”的。
在“重溫”了這一結論之後,我們再回頭去看“布什的電話”、“布什的信”,特別是“那三件”嚴格按時間順序一一完成的事情,我們也就不難判斷,朝核問題的這個巨大進展與伊核問題的那個巨大變化是一脈相承的。
在進一步展開討論之前,我們來閱讀一份有關伊核問題的新聞。值得注意的是,在沉寂多日之後,美國保守決策層中“最堅硬”的那枚“核”、終於露麵了。
美情報機構報告料影響白宮決策切尼承認美對伊朗政策難推行
【華盛頓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副總統切尼稍早承認,美國情報機構的報告指出伊朗已於2003年停止核武器計劃,這或許使得美國難以推行對付伊朗的外交政策。
切尼接受網上美國《政治新聞雜誌》的訪問時說:“這或許難以著手。但我們並不能隻推行容易落實的政策。”
美國正在推動聯合國通過第三項製裁伊朗的決議案,自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的《國家情報評估》發表以來,切尼是承認報告內容會使得決議案難以通過的最高層美國官員。
但切尼強調:“《國家情報評估》並未指出我們無需關注他們的(鈾)濃縮計劃。”
他也暗示,報告內容遲早可能泄漏。他說:“我們覺得應該把報告內容公開,反正報告也可能無法保密很久。”
與此同時,英國表示要繼續爭取聯合國通過製裁伊朗的新決議案。英國外交部長米利班德在《金融時報》刊登的文章中說:“在伊朗解決現有的問題並且停止濃縮計劃之前,各國不可能信任伊朗。”
米利班德在倫敦會見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之後對記者說,英國同中國都會繼續把核不擴散列為外交政策的重點。
他說:“我們將會密切地合作,為建設更為穩定與和平的世界而努力。”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則認為,美國的情報報告確定了原子能機構的說法,說明伊朗並沒有給國際社會帶來迫在眉睫的威脅。
他說:“我們樂於獲知美國報告的內容,因為,那同原子能機構和我本人過去幾年所持的看法吻合。”分析人員認為,新的情報使得聯合國更難通過製裁伊朗的新決議案,美國甚至可能轉舵,同伊朗修好。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中東事務研究員塔克耶說:“軍事行動不隻是擱置了,而是舍棄了。”
布魯金斯學院分析員裏德爾認為:“美國總統布什雖然說美國依然可能采取各種行動,實際上,美國單方麵向伊朗動武的計劃已經束之高閣了。”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自美國人精心組織的“劍指伊朗”之“中東和會”開成了一場“嘉年華”之後,圍繞伊核問題,接連發生了多起耐人尋味的事情:
首先,就是那份令“布什伊核政策”灰土灰臉的《報告》。
●美國情報部以“高度自信地”在《報告》中做了數個“非常肯定”的結論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報告》以“高度的信心”(注:《報告》中就是這樣寫的)對伊核問題做了數個“非常肯定”的結論,我們先來看前麵的三個:
第一,報告“高度自信地”認為:伊朗在國際壓力下曾在2003年中止了它的核武器計劃;
第二,報告“高度自信地”認為:(直到報告公布時為止)伊朗沒有重新啟動這項核武器計劃;
第三,報告“高度自信地”認為:伊朗“依然保留著研發核武器的可能性”;
●如果.....,那麽,這將意味著“布什的伊核政策”被徹底顛覆
在我們看來,第一、第二個結論似乎令布什政府“非常沒有麵子”,要知道,“伊朗一直在試圖製造核武器”之“說法”向來是“布什伊核政策”的“基石”,顯然,如果這兩個結論屬實、且也為布什政府所“公開承認”的話,那麽,這將意味著“布什的伊核政策”被徹底顛覆。
●如果.....,那麽,整個伊核問題、甚至中東、中亞問題將“換個玩法”
不僅如此,我們還認為,如果這兩個結論屬實、且也為布什政府所“公開承認”的話,也將意味著整個伊核問題將“換個玩法”、甚至包括巴以和平、伊拉克問題在內的中東問題,中亞問題也將“換個玩法”。
●事關重大,參與伊核遊戲的“六方政府”無一例外地在明確了態度
顯然,正因為事關重大,我們注意到,參與伊核遊戲的“六方政府”無一例外地明確了態度。
為了更好地進行討論,對這些個“態度”與“聲明”、特別是美國政府的“態度”不妨簡單做個回顧:
首先,是美國布什政府的態度。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得到的信息仍然沒有大的出入:麵對“屬下”的“造反”,布什政府對該“報告”的“第一、第二條結論”是即不承認、但也沒有否認。
●我們在上麵所列舉的一係列“...如果.....就意味著.....”並不成立。起碼直到目前為止是這樣的
不僅如此,東方評論員還注意到,布什政府始終都在做著兩件事情:
其一,由布什親自出麵“反複背誦”“第三個結論”,即“伊朗依然保留著研發核武器的可能性”,並“死摳”這一條為自己的伊核政策狡辯,說什麽“這份《報告》恰恰說明其伊核政策的正確性與必要性”。
其二,就是以“第三條”為根據,仍然堅持在聯合國推動“新的製裁方案”,仍然“拒絕排除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
經過上麵的討論,也就不難看出,由於布什政府“並沒有公開接受”《報告》的上述結論,因此,我們在上麵所列舉的一係列“...如果.....就意味著.....”並不成立,這也就是說,起碼直到目前為止,“美國的伊核政策”並沒有被“布什政府”自己所顛覆。
●美國保守勢力“精心策劃”的一次“精確反擊”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報告》的出爐,與其說是美國情報部門“怕背黑鍋”、或者“良心發現”,還不如說是美國保守勢力“精心策劃”的一次“精確反擊”來得準確。
至於布什及其決策核心,比如說切尼之類的,是否“大丟其臉”現在已經顧不得了。事實上,說到“臉麵”,在兩核問題上,不論是布什、切尼,那張曾經強硬無比的臉,早就給丟光了,自然不會在乎多這麽一次、隻要有理由相信“丟臉”是值得的就行。
●《報告》真正想說的、恐怕就是這兩個結論
說到這裏,我們再來仔細端詳美國情報係統以“高度的自信”、在《報告》中做出的第四、第五個結論。
第四,報告“高度自信地”認為:伊朗是一個按照“收益計算公式”行事的“理智國家”;
第五,報告“高度自信地”認為:在2009年年底之前,伊朗不可能生產出足以組裝出核武器的濃縮鈾;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報告》真正想說的、恐怕就是這兩個結論。
●另一組“如果.....就意味著.......”
顯然,如果伊朗是一個按照“收益計算公式”行事的“理智國家”的話,那麽,這也就意味著華盛頓“今後有可能”象對待朝鮮那般,將伊朗從黑名單中去除;
還有,在“第四條”的基礎上,如果直到2009年年底之前,伊朗都不可能生產出足以組裝出核武器的濃縮鈾的話,那麽,這也就意味著“布什政府”、起碼是“美國政府”仍然有時間去“慢慢發現”某個“足夠合理的收益公式”、去與伊朗進行“合理交易”;
●華盛頓玩的這一手,較.....來得高明一點兒
因此,在我們的討論中,針對這份《報告》,時事評論員們提出了兩個觀點:
第一,我們認為,華盛頓決策層玩的這一手,遠較其用“合理衝撞的手段”去攪局巴基斯坦,去威懾“中、俄的伊核政策”、從而去威懾伊朗來得精確;也較其用“肢解伊拉克、空投庫爾德國”等恐嚇手段去恐嚇歐盟、阿盟來得高明一點兒;
攪局巴基斯坦直接針對的是中國、俄羅斯、結果被“硬碰硬”,這份報告則針對是阿盟,是“中東遊戲”中最軟的一方。
因此,如果站在華盛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話,那麽,時事評論員們認為,也許美國人應該在“中東和會”之前就將《報告》拋出來。
顯然,在我們看來,不論是巴基斯坦大亂、還是中東大亂,都隻能作為一種恐嚇手段,在中國、俄羅斯及時用一係列軍事層麵的“大動作”,比如:中國在東南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並拒絕小鷹號訪問香港、暗示中美關係處於“重要時刻”;而俄羅斯軍方則誓言準備應付大規模戰爭、甚至核戰爭、從而暗示俄美關係也處於危機前夜等,都毫無疑問地證明自己不僅“不接受恐嚇”、反而“準備麵對攤牌”的決心之後,作為“始作俑”者、卻又不敢將那些恐嚇手段做成事實的華盛頓,心中其實已經接受了這麽一個事實,那就是:一旦這些個“恐嚇手段”演化成事實,除了的確可以給其它大國的中東戰略、全球戰略“製造重大麻煩”之外,美國自己卻也很難從中獲益,不僅如此,美國的中東政策、中亞政策、甚至是全球政策、特別是美國經濟,最後“都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
事實上,不論是歐盟、還是阿盟,心裏當然也會盤算:你美國人也未必現在就敢“肢解希拉克”,未必現在就敢“空投庫爾德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政府內部有一種聲音、以“高度地自信”正告阿盟:伊朗是一個按照“收益計算公式”行事的“理智國家”;並以“高度的自信”鄭告遜尼派:什葉派的伊朗“在2009年年底之前”不可能生產出足以組裝出核武器的濃縮鈾;因此“美國政府”仍然有時間去“慢慢發現”某個“足夠合理的收益公式”、並可能與伊朗進行“合理交易”,那麽,也許那場開成了“嘉年華”的中東和會還不至於失敗得那麽慘。
●華盛頓的這次反擊,多半早就策劃好了
第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手法”及“時間”的角度去觀察,華盛頓的這次反擊,多半早就策劃好了。我們認為,可以這麽說:大概是知道令巴以雙方(實際上是阿盟與以色列之間)達成協議、令“中東和會”取得成果將非常之艱難(這需要以色列做出重大犧牲,實際上,也就是需要華盛頓押上更大的賭注,“賭”以色列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跟隨美國)、因此,作為一種“變通”,早早備下“另一份方案”倒也理所當然。
如果將美國費心組織“中東和會”、重啟中東和平路線圖、繼而以一份“巴以和平協議”去換取阿盟、歐盟的“伊核合作”、與美國一起製裁伊朗、孤立伊朗視為“A方案”的話,那麽,在美國暫時無法迫使以色列做出重大讓步,從而也就無法令阿拉伯聯盟“同意”阿巴斯與以色列達成協議,繼而也就無法讓“有意全麵返回中東從而必須在意阿盟態度”的歐盟去為“中東和會”歡呼鼓掌之後,站在美國的立場看問題,到這個時候,不論是歐盟、還是阿盟,都不可能為其“製裁伊朗新方案”進行背書,更別提合作了,“A方案”也就“暫時失敗”了。
●拋出這份《報告》的動機
在這裏,請大家注意,我們用的是“暫時失敗”,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觀察到華盛頓仍在試圖挽救“A方案”,仍在試圖強迫“巴以”(實際是是阿盟與以色列之間)達成一個“以色列承諾做出重大讓步,但不附加‘明確時間表’、從而以色列最終不一定會兌現其承諾”的框架協議、並以此換取阿盟在製裁伊朗問題上進行全麵合作,從而實現徹底孤立伊朗的目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試圖挽救“A方案”就是美國情報係統在“中東和會”失敗之後,立刻拋出這份已經準備了18個月之久的《報告》,並為布什政策提供一個“支點”,立刻著手實行“B方案”的動機。
●所謂“B方案”大概是這樣的
在我們的討論中,所謂“B方案”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步,是以《報告》中的“第一,第二條結論”為根據,間接做出這麽一種保證,即:起碼在2009年底之前,至少在布什卸任之前,美國都“不再有理由”軍事打擊伊朗,從而等同於滿足“中歐俄”願意幫助美國阻止伊朗跨入核門檻所附加的“絕不充許軍事解決伊核問題”之前提條件。
如此一來,在伊核六方會談上鬥了兩年之久的“中歐俄美”,也就是“伊核六方會談”的所有成員國,將有機會再次回歸伊核共識,即:不充許伊朗跨入核門檻。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過去的時間中,在伊朗已經宣布自己是核國家之後國在伊朗已經交出一份來自巴基斯坦核彈之父、且與朝鮮核心武器計劃有某種關聯的“原子彈設計藍圖”之後;特別是,在中國、俄羅斯堅持伊朗有權和平利用核能,並拒絕“實質性”製裁伊朗,且都已開始采用一種“交替”退出“伊核六方會談”、“事實中斷”旨在調控伊核進程的伊核六方會談模式的策略,從而徹底打開伊核問題“朝核化”的空間之後,如何將“中歐俄”拉回“不充許伊朗跨入核門檻”的伊核共識,如何讓“中俄”同意重開伊核六方會談,也就成了當務之急,為達此目的,以“高度的自信”做出“第一、第二條結論”,盡管丟臉,但為了讓“中歐俄”滿意,為了讓伊核六方會談可以繼續下去,為了讓伊核六方會談繼續發揮延緩伊朗核進程的作用,這“臉”丟得還是值得的。
●我們之前一再強調一個觀點的原因之所在
第二步,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以《報告》中的“第三條結論”、也就是以“伊朗依然保留著研發核武器的可能性”為根據,通過在其它方向做出某種讓步、以換取“中歐俄”合作的方式,在聯合國去繼續推進“製裁伊朗新方案”。如果伊朗不暫停其濃縮鈾項目的話;如果這種製裁對伊朗的經濟無法形成實質性的傷害的話;
事實上,聯合國之前通過的兩個製裁伊朗的決議案,就是在“這一方式”下相繼通過的。而這也正是我們一再強調“聯合國有可能再次通過一項製裁伊朗的決議案”,但“美國必須對其擬定的製裁方案進行實質性修改”的原因之所在。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讓希爾轉交致朝鮮領導人、中國領導人的親筆信,恐怕就是“第二步”的具體體現。我們認為,如果信中有“美國願意解除朝鮮金融製裁、或者美國願意與朝鮮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內容,那麽,這當然是因為華盛頓想用朝核問題上的讓步去換取“中俄”在伊核問題上的配合,從而在聯合國去繼續推進“製裁伊朗新方案”。如果伊朗不暫停其濃縮鈾項目的話;
因此,我們還是那個觀點,即:如果美國願意“實質性”修改“其製裁方案”、從而“無法實質性傷害”伊朗經濟的話,那麽,在中俄最為關心的問題上做出一定讓步之後,在伊朗的核計劃又取得許多進展之後,美國最終拿到一份新的製裁方案、伊朗最終也為“已成為核國家”付出一定代價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美國最需要向中俄讓步的地方就在中東方向、甚至就在伊核問題本身
不過,我們想強調的是,對北京而言,在事關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的層麵上,不論是“入聯公投”問題,還是巴基斯坦局勢問題、都是華盛頓一手製造出來的,因此,美國人不要指望在這些問題去換取北京在伊核問題上的配合。這一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記者會上已經“暗示”得非常清楚了。
至於布什這次有意做出姿態的朝核問題,我們的觀點是:美國是否讓步並不重要,因為最需要美國在朝核問題上讓步的即不是中國、也不是俄羅斯,而是美國的盟友韓國、朝鮮也是樂於笑納。因此,如果華盛頓認為韓國人、朝鮮人在伊核問題可以幫得上大忙的話,那麽大可拿朝核問題去大做文章,去盡顯姿態,效果一定不錯!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最需要向中俄讓步的地方就在中東方向。不論是伊核問題本身,還是巴以和平進程,“中俄”都能點出美國“應該拿出來”交換的東西。
其實也用不著“中俄”去點破,我們注意到,伊朗人自己已將“可以交換的東西”給拋出來了。
伊朗表示願意與海灣國家組建聯合部隊
【德黑蘭消息】據伊朗媒體6日報道,伊朗國防部長納賈爾日前在首都德黑蘭會見來訪的阿曼軍事代表團時表示,伊朗願意與海灣沿岸國家組建一支聯合部隊,以應對地區安全等諸多問題。
報道援引納賈爾的話說,由海灣沿岸國家組建一支聯合部隊來打擊販賣人口和毒品、海盜和恐怖主義等犯罪行為將有效保障本地區的安全。伊朗願意把本國先進的軍事科技提供給海灣沿岸國家。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日前首次應邀出席了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他在會上強調,海灣地區形勢相互關聯,並呼籲實現“沒有外來幹預的地區和平與安全”。艾哈邁迪-內賈德還建議伊朗同海合會國家建立安全合作機構,並簽署相關的安全合作協議。
海合會成立於1981年,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卡塔爾和巴林6個阿拉伯國家組成。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伊朗願意與海灣沿岸國家組建一支聯合部隊,以應對地區安全等諸多問題”的說法,恐怕就是針對《報告》的“第四、第五條”來的,也是針對“B方案”的第三步而來的。
●以“縱容什葉派勢力的坐大”為工具去威脅“遜尼派的阿盟”
第三步,在通過“第一步”繼續延緩伊朗核進程的同時,又通過第二步,用“伊核問題”繼續在國際上孤立伊朗。在做到這些之後,再以《報告》的第四、第五個結論為根據,用“萬不得已、美國也可能與什葉派的伊朗達成某種交易”、以“縱容什葉派勢力的坐大”為工具去威脅“遜尼派的阿盟”,一邊迫使阿盟同意與以色列達成“美歐”主導下的“和平協議”,再以這份“巴以和平”去換取歐盟的“伊核合作”,“伊拉克合作”,甚至“阿富汗合作”,從而徹底扭轉在中東問題上的被動、並反過來再一點點兒地排擠“中俄”在中東的影響力。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意”與海灣沿岸國家組建一支聯合部隊、呼籲實現“沒有外來幹預的地區和平與安全”的伊朗,其實是在“宣示”伊朗不會考慮與美國去做什麽交易。但是,伊朗無意與美國進行交易,並不等於“中俄”、甚至歐盟無意拿“此”與美國進行交易。
●伊朗人已經將“這一點”給端出來了
事實上,在我們的評估中,“中歐俄美”之間可以在伊核問題中進行交換的東西還有許多,比如說:如果伊朗願意考慮暫停濃縮鈾項目,美國是否願意考慮解除對伊朗的經濟製裁?再比如,如果伊朗願意放棄其核計劃,那麽,在如何保障伊朗國家安全的問題上,在如何消除遜尼派對什葉派戒心的問題上,華盛頓是否願意參與在中東建立一個由“中歐俄美”、甚至加上伊朗、阿拉伯國家共同參與的多邊安全框架?如果是,那麽,不論是伊核問題、還是巴以和平問題、甚至伊拉克問題都將找到一條真正的出路。
說到這裏,相信大家不難感覺到,伊朗人已經將“這一點”給端出來了,這與朝核問題最後已演化出一個東北亞安全框架問題是何等類似!顯然,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美國人是否接招!“中歐俄”、尤其是“中俄”能否迫使美國提前接招?
●北京已經無意在“中東之外”去與美國進行伊核問題的“配合”
我們認為,也許正因為北京已經無意在“中東之外”去與美國進行伊核問題的“配合”,因此,在希爾逛完平壤地鐵、“暗示”美國願意默認中國在朝鮮半島的經濟利益之後,在希爾接著又飛到北京轉交了布什的親筆信之後,在胡錦濤與布什“扔下電話”之後,什麽柯慶生的講話、什麽馬英九的解釋、特別是陳水扁“絕不撤回”的叫囂,是撲麵而來。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必須明白,在這個節骨眼上,生氣是沒有用的,對緩解伊核問題根本就沒有助益。值得強調的是,由於伊朗的極端重要性,那份企圖通過大規模經濟製裁將伊朗問題“伊拉克化”、並最終顛覆之的企圖心,是斷不會得逞的。
因此,華盛頓有必要現實一些,還是先放下那份“伊拉克化”伊朗問題的企圖心,還是先想著如何努力讓“伊核六方”、特別是“中俄”願意回歸到“伊核共識”、並重開伊核六方會談的好。隻有這樣,“伊朗核計劃進程”在伊核六方會談的約束下,才會繼續得到控製、伊核問題才不至於象朝核問題那樣一度崩盤。否則,在下台之前,說不定布什又要在那裏琢磨著:是否要寫一封“致伊朗領導人的親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