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要談宗教史,不能靠道聽途說

(2006-09-05 10:57:53) 下一個

講歷史不是談掌故,更不是為結論服務.例如這裡有再三拋出這樣一種缺乏證據,更全無史料推敲的結論,隻為指基督教的歷史荒謬:耶穌作為神子和三位一體,這二大神學要理是三百年後的發明,為君士坦丁大帝的政治需要而給定.

這裡三句話,沒有一句準確.

耶穌為神子的身位和聖父聖子聖靈的上帝,這些認識,是自耶穌在生時,再到使徒教會,以至使徒後的外邦教會,一脈相承的.

耶穌生時,門徒已有人認出他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福音書歷史的耶穌,進至書信,對於這人子又神子的基督其身位,再清楚說明。二至三世紀教會人數增加,內有分裂之憂,外有逼迫之難,信徒中教育水平高又對信仰有明白表達能力的信徒,開始據福音與書信進一步作出解讀,形成神學第一階段的“教父學”.

其中特土良初用拉丁文“三位一體”一詞總結福音書信中有關神格中的描述,直到亞他那修信經終給予完整的表達.特氏是公元後二百年間的人,亞他那修信經最早到五世紀始流行北非,高盧,西班牙,都與四世紀的君士坦丁本人無關.

君士坦丁大帝終其一身,宗教方麵的職稱是異教的“祭司長”.他對基督教的認識極淺,他和基督教的關係淡薄.他的米蘭上諭,取消過去帝國以基督教為非法宗教的禁令,不是首創,他父親和他的同僚,都早他開始予基督教以寬容,他是因人在其位,以兼統帝國東西方之便,順應時勢才採取全麵的新宗教措施.他的宗教政策力求平衡,給予異教猶太教基督教以均等優惠.但他新京君士坦丁堡,隻有太陽神亞波羅和幸吲?窀6寄遣攀槍俜焦┓畹納竦o.比較他在帝國東西兩方的宗教政策有異,西方異教力量大,他對異教的態度好一點,東方基督教的人多,他又變得對教會較優容.他在東方參與基督教事務的唯一最重要的一次,是在尼西亞召開教會監督大會,他先致開幕辭,議程與議題放手由各地方教會監督公決.大會製定信經,放逐多數人認為破壞教會團結的亞流.神兒子和三而一的神學間題,不是這一次大會的主題,而大會貶斥的亞流異端為何物,皇帝本人根本不甚了了.君帝將死之前數十天才決定受洗,而召來為他主持洗禮的反而是支持亞流派的一位領袖.

政教聯合雖糊塗賬,是教會史汙點,但與二大教理之獨立完成,不是一回事.歷史總有個起碼的講法罷?向聲背實,道聽途說,一句結論,這怎能有建設性的討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