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絲玫出生,感受中外差異之二

(2009-03-06 08:31:42) 下一個


差異之二:破腹產的標準

14日晨,羊水破了。心裏那個樂啊!萬裏長征就快熬到頭了。到了醫院,咱就能享受24小時的護理,還不要做做飯、洗衣、拖地之類的家庭瑣事。可以騰出時間和肚子裏的寶寶多交流了。趕緊給醫院打電話要求入院。電話那邊接線的護士慢悠悠的說,“羊水破了,沒關係,不要緊張。你不要立即住院的,24小時後到醫院來”。“可我想早些去醫院啊”。“不行的,什麽時候入院有規定,你現在不需要入院。盡量臥床。注意胎動。胎動異常的話,再聯係我們。”。“可我胎動不明顯,怎麽知道正常不正常”“那就說明現在正常,到不正常的時候,你自然知道”。。。真是給醫院這個護士搞暈了。

給醫院打完電話,感覺不踏實。趕緊再谘詢國內在婦產科工作的朋友。朋友很驚訝我怎麽還不能入院。憑她的臨床經驗,她認為我可能要麵臨難產。在此之前,她就覺得我應該要求破腹,畢竟歲數大了,胎兒估計也比較大(影像推測)。給我做孕期例行檢查的助產士也給醫院建議過讓我破腹產。但醫生就是不同意。答複是沒到36周歲,不屬大齡,各種指標在他們看來除血壓偏低外,其他都正常,沒有必要破,堅持讓我試自然產。說是對寶寶好。盡管有疑慮,但我從心裏還是相信醫生的。也就沒有再做爭取。事實說明這是一個錯。生孩子這件事,不能太相信這裏的醫生,要相信自己對自己最了解!這裏的醫院設備可能是一流的,但醫生的經驗能力是值得推敲的。尤其對亞洲裔產婦,他們的經驗更是有限,還不承認。

24小時終於捱過去了。15日晨7:00時到了醫院婦產科入院。立即安排住入一個獨立的房間,裏麵有許多檢測儀器,還有嬰兒稱重儀、洗漱台等。連孩子的小尿布都有。護士很小心的把我安置到床上,接好各種監控儀器:檢測胎兒胎動的,媽媽心電圖的等。醫生過來做檢查。查查宮頸口,開了一寸不到。宮縮也不規則。決定給我打催產素。四個小時過去後,又來檢查,宮頸口也才開到2寸。但醫生還是決定讓我試自然產。到了晚上七點,再檢查宮頸口,才開了不到3寸。這時,胎動出現異常。醫生才決定給與破腹產。20:00進入手術室。20:44分,伊絲玫出生!一稱重,四公斤!就重量而言,小丫頭在醫院近一個月出生的幾十個孩子中排第二!比一般的荷蘭孩子多大很多。難怪這麽難生產!你說這裏的醫生能信嗎?也幸虧我們家的小丫頭命大,不然哪經得起這番折騰!

產後有朋友到家裏探訪,談到我的這個生產經驗。朋友說荷蘭醫院堅持自然產,除了因為他們認為自然產更有利於孩子外,可能與保險公司也有關,畢竟破腹產保險公司的支出要很多。這點我是不能肯定的。但願不是吧。我倒是寧願相信我的痛苦經曆是醫生的經驗不足造成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