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北京----美國----香港

(2006-08-22 11:39:38) 下一個
北京----美國----香港 -------------------------------------------------------------------------------- 居美三年,不知覺間已經到time to say goodbye了。收拾行裝,即將奔赴下一個目的地的時候,驀然感傷。想起13年前走出大學校門的時候,最有感覺的一句話“自茲別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此刻,不一樣的旅程,卻一樣的心情。 我想記錄下我的經曆,是道別,也是為了紀念。畢竟,在以後的生活中,能這樣梳理自己的時刻將會離我越來越遠了。 初來美國的時候已過而立之年。以大學畢業工作近10年的狀態,再重新選擇出國讀書的確不易。當時的我事業遭遇瓶頸,但生活祥和,家庭美滿。我想過在國內找個外企慢慢做上去,可是總覺得哪裏不對,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當時MBA正大熱,我的本科學校挺好,工作經曆也沾邊,就想出來讀MBA。花了大半年時間準備,頂著北京深秋的沙塵暴去新東方上課,和幾百個20出頭年華正好的弟弟妹妹搶座位分考卷,老婆開玩笑說:“你是你們班最老的學生吧。” 我忘了怎麽回答她的,也許我壓根兒就不想回答。 天遂人願,2001年4月我收到了商學院錄取通知書,是美國東部TOP 30的一所學校。我的GMAT成績不算理想,無法申請獎學金,但無論如何,我花了極短的時間實現了出國讀書的願望,我已心滿意足。 兩年的學習緊張而充實,以我沒有任何商科知識的背景,最終能拿到會計和金融的全優,並且通過CFA第二級,我自覺自己盡了全力。讀書生活簡單平靜,這兩年間,如果說有什麽樂趣,那就是寒暑假能回國和家人團聚。周圍的很多中國學生因為擔心簽證極少回家,我卻從未遺漏任何一個假期。有時候還想,簽不回來就待在國內了,反正我也無所謂。大概是這種無所謂的態度佑護了我吧,多次往返我居然從無障礙。 MBA學生讀書和找工作幾乎齊頭並進,有時候甚至後者為先。可是2001年開始美國的經濟就漸入頹勢,學校剛剛送走上屆學生,美國便遭遇911。雖然就業壓力尚未迫在眉睫,但已經能從高一屆學生的麵色中感覺到事情不妙了。素日裏大家雖然絕少談到就業問題,特別是同班的中國學生之間學成之後是否回國早已經成了心照不宣的“禁談區” ,但前途未卜的陰雲使本來頗為他人豔羨的MBA身份變得異常尷尬,班上不少從入學第一天就忙於參加各種聚會,對任何一個隻要對前途有幫助的蛛絲馬跡的“機會” 都不放過的同學也驟然安靜下來了,除了選更多的課更加努力地念書,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相比之下,我一直沉心念書,幾乎不參加任何聚會,因為我覺得自己已經不再年輕,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至於畢業後的去處,最差就是回北京,那對我也沒什麽不好的,那裏有我的家,我的朋友,我的good old time. 轉眼到了2002年暑假,留在美國做intern的機會連美國同學都搶不上,何況外國學生。我早早收拾行囊準備回家。這是來美國之後第一個最長的假期,我沒有理由不期待。何況此行的目的除了回家,還包括去一家美國公司的中國總部做intern。 說起來這個機會也是朋友介紹的,畢竟在出國前我沒有任何外企的經驗,也沒有做過這一行。我聯係的是這家公司的一個運營總監,他是個海歸,剛剛到任意氣風發,見了我一麵就同意了。他讓我跟著他上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還有其他幾個國內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當時他們還算是實習生。這幾個小孩兒真不錯,領悟力好,也很有責任心。閑聊間他們知道我在美國讀MBA,也挺佩服,好幾個都說先在這裏做幾年,遲早也是會到國外讀書的。 說是實習,其實也沒什麽大事。當時這家公司在嘉裏中心的偌大辦公室隻有三倆個人留守,其他人不是在項目上,就是出差在外。唯一一次見到比較多的人是5個月後我回北京過寒假,在那個總監邀我參加的公司聖誕聚餐上。我看著身邊這些年輕人,我知道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拿豐厚的薪水,擁有所謂“白領” 生活的所有配置,可以想見每個人都相當努力。可是,我怎麽都覺得他們不快樂。當時我已經在心裏盤算,畢業後除非萬不得已堅決不選擇這個行業。我沒有百分之百否定的原因是,我難以預料半年之後當回到中國等待我的是什麽。 有時候生活本身就是這樣戲劇化,2000年下半年決定出國時經濟狀況還一片大好,海外留學,歸國創業,那些吸引眼球的因特奈特英雄們使人們相信:留洋=成功+幸福+財富。誰想到,剛出國就遭遇911。等到寒窗苦讀兩年懷揣洋文憑準備回國施展一翻拳腳了,一場蔓及中國的“非典” 又使所有的希望徹底破滅。 “非典” 肆虐之初的三月,我已經拿到實習那家公司的offer。職位經理,年薪RMB300,000。我自己感覺一般,但也聊勝於無,以當時的就業形勢,手上有 offer就算不錯了。我計劃來美國念書的時候就沒打算留下來,所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走,作別西方的雲彩” ,也沒感覺有什麽失落的。直到臨近畢業的五月份,情況開始急轉直下。先是北京的朋友打電話勸我別回國,說那裏已成“危城” ,火車站飛機場到處都是四散逃離的人。接著,就收到那家公司的通知,非常時期公司招人計劃全麵凍結。 暫時不能回國了,何去何從?我陷入從未有過的迷茫。讀書兩年,從未動過留在美國的腦筋,也沒有投入任何心思和精力。現在要從頭開始在美國找工作,沒有任何資源和人脈,談何容易呢。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參加了畢業典禮,從商學院院長手中接過了自己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書。我相信畢業典禮上,絕大多數同學與我心有戚戚焉。書讀完了,文憑有了,可是工作在哪裏呢?兩年的時間,精力,金錢和機會成本,總不至於是這樣的結果吧。 這之前,我已發送簡曆,即便是泥牛入海。陸續有同學的消息傳來,某個美國同學找到工作了,但薪水差強人意;某個同學去讀金融博士了;某個留學生回國了;某個中國女生已經發了近300封簡曆,仍音訊全無。我自己依然一無所獲。 我不知道是什麽鬼使神差的力量使我在某個早上推開G教授辦公室的門,而他也熱情地接待了我。我和他談論我的情況,也提到自己的困惑,希望他能幫助我,介紹一些機會給我。我不知道究竟是什麽打動了他,也許是我的坦誠,也許是他對我課堂上的表現一直印象良好。我隻知道在離開他辦公室的時候,我手裏捏著一張紙條,這個在學術界頗有聲望的教授說:你可以去找這個人,他是我的學生,一家跨國公司的總裁。他那裏也許有機會。 是誰說的?上帝關了這扇門,卻推開了另一扇窗。對於我,這可真是一扇迎接陽光的窗戶。在經過幾個回合的Email往來之後,G教授的學生很快給了我回複,邀請我到位於新澤西的公司總部麵試。 麵試持續了整整一個上午,先是和這位公司總裁見麵,隨後是公司的幾位VP(後來才知道其中一位就是我現在的老板) 。午餐也不輕鬆,VP-HR又問了我很多問題。不過,我能感覺到一切進展順利。下午,當我踏出公司總部堂皇的大樓時,我覺得應該有戲。果然,一個月之後,我收到了這家公司的offer,職位和待遇都超過了我的期望值。 無獨有偶,在等待這家公司offer的時候,原來在中國的offer解凍了。那個總監在電話裏頗為自豪地對我說:這回沒問題了,跟著我幹吧。我竟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麽回絕他。當時,我還在積極地聯係學校當地的一家小企業,它在中國投資了近兩百萬美元生產產品,但是銷售情況一直不好。企業主是個50多歲的美國人,人非常精明,疑心也重,對中國的合作者一直不怎麽放心。通過七次麵對麵的交流,他終於確定授權我負責中國業務,包括組建新的銷售隊伍,拓展銷售渠道等。給我的待遇是RMB45萬年薪和一定量的期權。 我拒絕了那個總監的好意,對另外這兩個offer,我並無什麽傾向性,因為我本沒有一定留在美國的要求,對在哪裏工作並不太在意。何況,第一家公司也明確表示遲早要把我送回亞洲。相比之下,第二個工作更有挑戰性,自主性更大,如果做好個人收益也相當豐厚。不過,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新澤西的那家跨國公司,用老婆的話:第二個有風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還是大公司踏實點兒。女人良好的現實感徹底戰勝了男人天性中的賭徒心理。 我就這樣待在了美國。開始的三個月,我可知道什麽叫“披星戴月” 了。其實我的工作沒有那麽強的時效性,但是我喜歡把工作做得盡量漂亮點兒,誰讓這個工作得來不易呢。 十個月之後的一天,我的老板突然問我,對回亞洲工作有無興趣。雖然我在進公司之前就明確表示我希望能回亞洲發展,但進展之快著實讓我吃了一驚。不過,我馬上答應了。在美國這段工作經曆使我認識到我的價值在亞洲,在中國,我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早點兒回去,盡快進入角色。雖然從短期看,我損失了一些現實利益(無法申請綠卡) ,但從長遠看這樣做將有利於我的職業生涯。亞洲的這個新職位比我的現職高出一級,直接向公司亞洲總裁匯報,管理一個30多人的團隊,所以無論是管理經驗,決策能力,還是對公司業務的全麵了解,這個職位將使我裨益不淺。我迅速地提交了申請,並通過了麵試。 兩個月之後,也就是在我進入公司整整一年的時候,公司宣布了對我的正式任命。很多同事感到吃驚,畢竟我才進入公司剛剛一年,畢竟我將成為公司曆史上第一個持有中國內地護照的在亞洲的高級管理人員。當然,這個護照無法給我帶來什麽現實的好處,雖有加薪,但我不算是expat。不過,我覺得這也很正常,減少 expat數量是大勢所趨,要不然美國公司招我們這些在美國念書的中國人還有什麽意義呢?對我來說,機遇和舞台已經足夠寬闊。我不知道未來等待自己的是什麽,無論什麽,經曆就是財富。 旅程又將開始,從18歲離開家奔赴我的大學,我就是這樣在路上。北京是我在家鄉之外待過最久的城市,在那裏,我建起了自己的家,可是又好像從來沒有在那個城市找到家的感覺。美利堅給了我修養生息的三年,也給了我重新上路的勇氣和力量。我喜歡這個國家,這的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國度,這是個可以做夢,追夢和圓夢的地方。我相信我將會無數次的回憶她,我的思念,在尚未離開的時候,已經開始。 在文章的最開始,我說記述是為了道別,也是為了紀念。我隻所以選擇把這篇東西貼在文學城,也是為了分享。我知道這裏有很多優秀的人,有抱負的人,這裏沒有 loser 或者winner,更多的是勇於改變自己迎接挑戰的人。無論海歸海待,任何歸類對於每個活生生的個體都毫無意義。我始終相信,每個有過海外生活經曆的人,每個克服語言文化差異靠勤奮執著獲得成功的人,都值得尊敬和頌揚。 最後,想再補充我的一點兒體會: (1) 如果真的想要讀書,任何時候都不晚。 (2) 雖然我說我在讀MBA的時候,很少參加聚會,但坦白說,那不是明智的做法。我不止一次地感歎說如果讓我重讀一次MBA,我肯定會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也許我能抓住很多很好的機會。建立資源和人脈網絡是MBA學習中很重要的內容。TOP-10學校的學生當然不用擔心,因為學校會組織。但是如果不是TOP- 10,就要自己多留意了。 (3) 在美國公司工作,最大的感覺就是美國人言談舉止都非常subtle,任何事情,點到為止,非常含蓄。相比之下中國人的作風顯得太直白。這不僅僅指工作,也包括日常的交往。殊不知言多必失。 (4) 在外國公司得到什麽:經驗?高薪?職位?這些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到信任。大多數外國公司已經在中國建代表處,國內也人才濟濟,可是為什麽高職很少有本土人才,主要還是信任度的問題。對在國外取得文憑後受聘的人,最大的資源是和總部的直接交流,交流能否順暢,就看總部是否信任你了。而這些信任就來自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5) 我不否定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我的運氣不錯,但我要強調的是對待每一次機會,甚至每一封email,我都精心準備,投入了120%的精力準備。每次麵試結束,我都在12小時內給麵試過我的人發送thank-you note,即便是淩晨兩點鍾從機場回到住處也絕不延誤。後來我才知道這些細節也的確幫助了我,我到公司之後VP(HR) 曾親口對我說,他對我的評價是:very polite, hardworking and smart。可見,美國人非常重視細節,有時候對一個人的判斷就來自於細節之處。所謂細節處見真功夫。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