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閑聊陳雲

(2004-07-01 08:21:26) 下一個
陳雲的資格很老,李銳回憶說過這麽一個事,他也是轉述的,說是小平同誌一年去一次陳家。陳雲身體不如小平是事實,然而以小平那樣的身份降尊紆貴,可見陳雲之重要所在,另外,從曆史上看,陳雲的地位一直是比小平高的,陳雲在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就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從蘇聯回來後,又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以後又協助劉少奇主抓組織人事工作,是書記處候補書記之一(五大書記之後,黨內排名第六)。而小平則是五十年代才進入政治局和書記處的。在講究資曆的黨內,這點是很重要的,徐向前的秘書回憶過,八十年代時中央交給李先念和徐向前一個任務讓他們寫一個關於西路軍的材料,按說李先念 當時在黨內的行政和黨務職務遠要比徐向前高,然而,李先念還是給徐帥打電話說因為他自己的腿不舒服不能去徐那裏,等一段再說也好,徐則主動提出登門去李先念那裏,當徐到了李先念門前時,李先念早在那裏等候了。而這種情況之所以產生無非是徐在曆史上一度很長時間是李的直接上級,因而,李即使以政治局常委和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的黨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仍然對徐采取十分尊重的態度。從這個例子看,小平對陳雲的尊重也是情理之中的,雖則和徐李的情況不同,不過,鄧陳建國後一起主管經濟工作,共通之處很多,交往也是由來已久的。再者,陳雲的眼光也是黨內公認的具有獨到之處的。 陳雲很長時間裏麵負責組織人事工作,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 陳雲就是很喜歡經常翻看幹部的履曆和自傳,陳雲自己就說過: 這裏麵幹巴巴的文字卻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背景。在後來的撥亂反正期間,大批幹部需要甄別、啟用,宋任窮、陳野蘋等主管領導在向小平同誌匯報時,鄧小平就說:“陳雲同誌的意見你們要注意聽取,他是我們黨內的組織人事方麵的‘活字典’。”果然不出所料,解放幹部的全過程,陳雲起了很大、很好的作用,李先念後來總結說:“陳雲一言九鼎。”比如劉子厚的問題,陳雲說 :“要用人一技之長。”李銳、李東冶、李楚離--三李的任用,陳雲就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調李銳出掌中組部青年幹部局,這個局是新成立的,李銳當時還有顧慮,陳雲說:“不要嫌官小,事情是千頭萬緒,抓起來看。”李楚離被無理關押七年之久,一九七八年出來以後,陳雲說這個人要用起來,有水平,七年太久了,很多事情都給耽擱了。李楚離直到八零年還被任命為中組部顧問,對組織人事工作做了一些補救工作。陳雲的特點是多聽少說,聽完匯報,陳雲有時候插話說,你們看×××怎麽樣?然後就簡單說點個人意見,等組織部門調來×××的檔案以後,發現陳雲確有先見之明。這些東西不是他的心血來潮和安插故舊,而是多年經驗的積累。而且,陳雲用人有一個特點,不怕說閑話,比如他使用韓先楚,軍隊的事情,陳雲一般不過問,不過韓先楚當時調任軍委常委主管軍隊的人事工作,陳雲就給小平建議,韓先楚可用,調來一試。韓先楚沒有辜負陳雲的期望,任內鐵麵無情,得罪了不少人。當時就有人說因為陳雲和韓先楚在東北熟悉所以提拔韓先楚,陳雲不以為意。毛澤東曾經在七屆七中全會上對陳雲有過一個很重要的評價:“陳雲同誌比較公道, 比較穩當,看問題比較尖銳,容易抓住要點,他很有能力。” (《人民日報》一九九五年《陳雲同誌光輝偉大的一生》)毛澤東的這個看法不僅僅是毛澤東自己的看法,在以後的年代裏,也基本認證了這個講話的預見性。 具體體現到實際工作時,陳雲最大的特點和葉帥差不多,那就是 要愛惜幹部,陳雲說過:“幹部是黨的財富,批評教育可以,幫助也可以,不過,要是打倒了以後恢複起來就比較難。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而且,他保護、愛惜幹部的特點是盡量讓他們躲開風口浪尖。例如對李銳和王××(後麵這個人因為我是聽他的口述,所以,不想暴露他的真實姓名)。李銳在曆史上兩次被陳雲召為秘書,然而李銳兩次都錯過了,在東北李銳婉拒高崗的留任秘書,看來是走對了,可是,對陳雲的召喚的婉拒則是李銳政治生涯的一個挺重要的轉折點,陳雲欣賞李銳的經濟頭腦和筆杆子,三次誇獎李銳是個人才,這在陳雲也是不多見的。王××在 陝北時就給陳雲工作,一直在身邊,以後追隨王震南下,回來後 陳雲還把他調到身邊,五十年代初解放上海時,王××就已經是 司局一級的幹部,那時候,陳雲又調了他一次,他沒有跟去,結果五八年就開始遭難,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他給陳雲寫信才算脫離苦海,陳雲調他來京,開始做了冷板凳,他自己耐不住寂寞就請求回上海,最後終老上海,而陳雲的本意他直到後來才明白,不過也是悔之晚矣。一九五二年,王××在上海意氣風發時沒有想到陳雲對他的告誡,晚年的他回想這段往事曾經相當感慨,他講了一些陳雲的往事,讓我們得以看到這位政治老人的精幹和曆練。 當初之所以調他們去身邊,在陳雲來看,他們二人都是不大可能在以後的政治風波中站穩腳跟的,他們的天性弱點是不適合那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的,李銳在延安時就栽過跟頭,脾氣秉性陳雲作為組織部門的最高負責人的助手是一清二楚的,王××一直跟著陳雲,陳雲就說過他“順境好過,逆境難脫”,一共八個字,可謂一語成讖,王××後來半生的命運基本如此。而陳雲為什麽調他們來呢?因為陳雲自己是黨內是非最少的一個,他從不拉黨結派,不過哪一個拉黨結派的又都少不了他,有的人就曾經說過,即使是林彪上台,也要用陳雲。高饒事件時,高崗不就拉過陳雲嗎?因為誰也離不開主管經濟的具體負責人。惟其如此跟著陳雲自然也就是非很少,最明顯的就是王鶴壽,他在陝北時和胡耀邦、陶鑄號稱桃園三結義,以後王鶴壽在文革中雖然也是吃了一些苦,可是比起同級別的幹部,顯然是吃苦不多的。原因就是他的“老板”尾巴就不多。那時候有句名言叫“跟著陳雲學業務” ,總體說來業務幹部在文革中是被保護過關最多的一批。八十年代以後,王鶴壽被調到中紀委協助陳雲工作,陳雲說:“新時期經濟很複雜,吃老本是不行的了,紀委抓黨風抓黨建,也是一點就通的工作。”話說的不多,不過言簡意賅。八十年代的經濟形勢複雜,政治形勢也不簡單,紀委那時候算是淨土之一吧,這和陳雲也是大有關係的,王鶴壽後來能夠被詬病不多,這和陳雲的這番議論很有關。 再說到李銳,以後李銳是中組部的副部長,正部長級,本來陳雲對他也是一直很抱希望的,然而,李銳的剛正的秉性不改,很快參與到和胡喬木、鄧力群等人的是非中去,無形中還得罪了王震,這就讓陳雲無法再給他講話,聽任到顧委了事。王××那時候進京,十幾年沒有工作,哪裏能夠一下子就解決的那麽快,陳雲讓他在北京多住一段也是讓他熟悉環境,結果他自己主動要求回上海,內定的紡織部副部長的位置就此泡湯。回到上海哪裏還有那麽多的副省級位置給他?最後還是看在陳雲的老麵子上才給他明確的享受副部級醫療待遇(不是副部長級)。一時榮辱,真個是雲泥之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