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明史雜談(7)--遼左英魂孫承宗

(2004-01-12 13:44:48) 下一個
孫承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遼東四帥中唯一具備統帥風格和品格的卓越人物, 明朝如果假以事權與承宗,斷不至於江山淪為人手!此文本準備列在明史雜談中,唯覺因而 對不住承宗先生的愛國保民的一腔熱血和滿腹忠誠,特單獨開列。亦作為紀念承宗先生殉國 三百六十五年的一份微薄的祭品! 孫承宗,河北高陽人。字稚繩,相貌奇偉、聲若洪鍾。明萬曆三十二年中進士,授給編修, 此後,充當日講官,深為天啟所重,呼之為“吾師”。 天啟元年,廣寧失守,遼左危急,承宗慨然任事,以本兵兼東閣大學士參與遼東軍務,他上書稱:“邇年兵多不練,餉多不核。以將用兵,而以文官招練; 以將臨陣,而以文官指發;以武略備邊,而日增置文官於幕;以邊任經、撫,而日 問戰守於朝;此極弊也。今天下當重將權,擇一沉雄有氣略者,授之節鉞,得自辟 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見沾沾陵其上。邊疆小勝小敗,皆不足問,要使守關無 闌入,而徐為恢複計。”力主固守關外,反對無原則的退守關內。成為主戰派的中堅。 而這一書稿也是遼左徐圖恢複的唯一正確的戰略要點和重要的軍政文獻! 天啟二年八月,承宗勇赴國 難,自請督師,他說:“與其以天下之大付於不可信之人,何如將天下之大付於不可信之我!”慷慨壯烈,皇帝壯之,詔給關防敕書,以原官督山海關及薊、遼、天津、 登、萊諸處軍務,便宜行事。 孫承宗下車伊始,立刻整頓防務,他大膽推薦、起用了袁崇煥,使得一代名將脫穎而出!袁崇煥以寧遠城“內拱岩關、南臨大海,居表裏之間,屹為形勝”堅持堅守寧遠,承宗大為讚賞,遂確定以寧遠為中心的寧錦防線的構築的深遠的戰略意圖。 承宗以一築城、二駐防、三屯田的計略,使關外防務大為起色,史稱:“自承宗出鎮、關門 息警、中朝宴然,不複以邊事為慮也。”天啟五年,寧錦防線正式形成,明朝正式倚靠這條 防線繼續與滿清對 抗,而寧遠一城,連挫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銳氣,終清太宗 之死,滿清也未能逾越此處而入關。 魏忠賢居中用事以後,承宗挺然獨立,從不同流,魏忠賢先後派遣親信劉朝等以犒軍等名義 行賄、拉攏承宗,均為承宗所峻拒!天啟四年,承宗準備接著給天啟祝壽的機會,入朝彈劾 魏忠賢,無奈,事前被魏忠賢得知,以皇帝的旨意禁止承宗入覲,承宗長歎作罷。 天啟五年,魏忠賢借口“馬世龍事件”唆使禦史參劾承宗,天啟下旨命承宗榮歸故裏,並且 派專人護送,自此,承宗暫時離開關寧,前後四年。 孫承宗督師山海關的四年來,一共修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練兵十一萬、建車營十二、 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進營八,造甲胄、弓箭、炮石等器械數百萬,開疆四百裏、屯田五千頃、歲入十五萬石。明朝自努爾哈赤起兵以來,遼左的形勢稍稍開始出現起色,而明廷也正是憑借承宗造就的這些後備得以與清軍繼續周旋十七年之久! 孫承宗的二次複出也是臨危授命。其時在崇禎二年,糊塗蛋朱由檢誤中皇太極的反間計,逮捕袁督師,祖大壽等願以封爵和家族性命擔保崇煥無事而不可得,遂決意率兵逃逸,崇禎大驚,以為祖大壽叛變,孫承宗上書稱:“:“大壽危疑已甚,又不肯受滿桂節製, 因訛言激眾東奔,非部下盡欲叛也。當大開生路,曲收眾心。遼將多馬世龍舊部曲, 臣謹用便宜,遣世龍馳諭,其將士必解甲歸,大壽不足慮也。”崇禎這才稍微安定,此後,崇煥修書一封交與祖大壽,大壽感於崇煥的知遇之恩,才沒有進一步的采取行動,再有,承宗力保大壽無他,“密 劄諭大壽急上章自列,且立功贖督師罪,而己當代為剖白。大壽諾之,具列東奔之 故,悉如將士言。帝優詔報之,”然而,邊庭不能空懸主帥,廷議複用承宗為督師,承宗不計前嫌,再度前往關寧。 邊將聞聽承宗至,皆歡呼雀躍,祖大壽知承宗督師,立刻率本部人馬去麾下聽命。遼左危局 乃得以粗安,人心始定。此皆承宗之力!承宗到達山海關的時候,山海關因為遵化等四城被 清軍占領,山海關進入京師的道路已經被堵死,滿清但是看見山海關已經無險可守,計劃從 山海關的後麵攻占,如果這時清軍得手的話,明清的曆史可能就此時便改寫。承宗聞報,火速督造一牆,可以設置數十門大炮,平射來犯之敵。接著,承宗花錢募集死士快速回報崇禎 山海關的情形,至此,糊塗蛋朱由檢才知道山海關還在明朝的手裏。接著,承宗號召大家上下一心,用民 族 大 義進行說服,一時群情激憤,山海關得以保存。山海關的保存使得明朝因而苟延殘喘的十多年,承宗功在社稷! 崇禎三年五月九日,明軍在孫承宗的統一指揮下,祖大壽、馬世龍等諸將士奮勇殺敵,大敗 清軍二大貝勒阿敏,阿敏本人於十二日,棄守灤州,六月三日之前,永平、遵化、遷安、灤 州四城都被明軍克複,這就是繼“寧錦大捷”之後的著名的“遵永大捷”。 戰後,孫承宗向崇禎建議薊遼備守的重要性,並且積極修複大淩河一帶,此舉本來是防衛遼左進取廣寧的一個極好的策略,沒料到卻遭到兵部和閣臣的反對。大淩河防線受到朝廷的阻撓因此延緩建設,清軍就抓住這個機會,立刻派兵前來,承宗也趕赴錦州,派宋偉、吳襄兩將救援祖大壽,然而,宋吳兩將不和,在長山坡遭遇清軍,潰敗。大淩河堅守一段以後,被 祖大壽主動獻出。祖大壽首次降清。 承宗自請處分,其實,勝敗是兵家常事,清軍攻占大淩河以後,也沒有對錦州構成實質性威脅,但是,糊塗蛋朱由檢竟然苛責於人,悍然罷免了孫承宗,並且,還因此把以前的功勳一並追奪,可謂忘恩負義!在這一點上,他連天啟都不如,甚至連魏忠賢都不如(魏忠賢終於 沒有殺袁崇煥、孫承宗)!此外,承宗被奪官閑住,並奪寧遠世廕。然而,承宗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罷官後,複列上邊計 十六事,崇禎這個混 蛋連看也不看。承宗家居七年,清軍入塞以後,遼左危急,中外屢請召用,崇禎不聽。 公元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清軍四次入塞,進逼高陽,承宗聚集親友故舊和 鄉人,武 裝 抗 清,高陽城城牆低矮,怎麽能夠經得起滿清的虎狼之師,城破前,承宗要周圍人都逃走,他一人堅守,並且說了以下這段今天仍然聽來使人熱血沸騰、感動天地的話語:“吾深受國恩、有死而已!餘非所問!”一共13個字,直以泣 鬼 神!全家寧願和承宗 共進退。終於城破,承宗舉家殉國!千古英雄,孰烈於斯? 史料記載:承宗子舉人鉁,尚寶丞鑰,官生鈰,生員鋡、鎬,從子煉,及孫之沆、之滂、之澋、 之潔、之氵憲,從孫之澈、之氵美、之泳、之澤、之渙、之瀚,皆戰死。滿門忠烈,萬古流芳! 可恨的是,承宗盡節以後,崇禎、楊嗣昌等人隻不過“但複故官, 予祭葬而已。”連諡號都沒有,直到南明弘光的時候,才諡:文忠。 後人寫道:“承宗以宰相再視師,皆粗有成效矣,奄豎鬥筲,後先齮扼,卒屏諸田野, 至闔門膏斧钅質,而恤典不加。國是如此,求無危,安可得也。”誠哉斯言! 明史的作者盡管百般的逢迎滿清的統 治 者,但是,於孫承宗做傳的時候,也不得不承認: “夫攻不足者守有餘, 度彼之才,恢複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論紛呶,亟行翦除。 蓋天眷有德,氣運將更,有莫之為而為者夫。” 崇禎自毀長城,最終遺臭萬年;而承宗先生以忠烈之名塞於天地之間,亙古猶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