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教育與父母自我教育 (ZT)

(2006-07-25 07:25:13) 下一個
奕豹和朋友談起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朋友很擔心孩子在西方會人心不古地拜金、拜物、拜暴力、拜花花公子、拜毒品……。朋友說,“這孩子打又打不得,倒不是舍不得,而是怕被關進去。說又說不過她。放手不管吧,怕不到14、5歲就挺個大肚子回來,給你生個極具雜交優勢而不知其父的外孫來。”奕豹建議帶孩子去教堂。幾年下來,父女倆都象是移民到了北美的活雷鋒。

  帶孩子去教堂能教好孩子,這自然是好事。但對很多自己不信教的父母來說,這就多少有些為難。此外,孩子現在聽了教堂的話學了好,將來不信教堂的話了,是不是會學壞呢?這也是個擔心。那麽,不帶孩子去教堂能不能教好孩子呢?

  山人自己有個女兒,掌上明珠一般,自然絕舍不得打。不才一向嘴笨,但還不至於說不過她。自己孩子當然不會放手不管,可也沒有多麽家教森嚴。如今她說話就十六了,雖說沒好到象是移民到了北美的活雷鋒,至少沒有讓人看著別扭。朋友們在誇獎了她之後,總會問你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不才對這個問題,往往回答不出來,因為我們並沒有使勁扭著拗著教育孩子。不過,回過頭想想,也許,不教育孩子怎樣比教育孩子怎樣更要緊:

  一、在家不跟孩子說英語。朋友們總是誇俺閨女中文講得好。按理說這不算誇獎,中國孩子說不好中國話,那是語言殘障。但在北美,這誇獎卻是真心的。孩子在外邊,用中文的環境少,家裏幾乎就是最後的中文天地,如果做父母的連這點中文空間也不給孩子留,豈不殘忍。孩子需要同父母做最細膩的交流溝通,一個人的外語可以好到足以和人爭執談判,談天說地,乃至打情罵俏,但用在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上則永遠不夠。有的父母怕孩子覺得父母說不好英語,看不起父母。其實,和孩子在家說英語,等於承認英語是正統,中文是家鄉土話。在承認了英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之後,父母那兩句磕磕絆絆的英語,隻會讓孩子更看不起。

  二、上中文學校不隨便缺課。中國孩子上中文學校,盡管每周隻有幾節課,卻是非常有益的。俺閨女從小換了幾個地方,堅持上中文學校,學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水平,實在沒有更高年級的班可上了,才算作罷。

  三、不給孩子取洋名。有位不太熟的朋友有一次誤認為俺閨女叫簡妮芬,在不才麵前簡妮芬長簡妮芬短地誇了半天。不才茫然地問簡妮芬是誰的閨女,結果兩人都很尷尬。孩子的中國名字沒有什麽不好,亂取洋名完全是浪費姓名資源,增加重名幾率。同學老師叫不準中國名字,這是小問題,慢慢地就能叫對了。即使永遠叫不對也沒什麽了不起,人家耶穌基督的名字不也被叫走樣了嗎。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僅是武二郎們的奢侈品,每個有自信的人,首先不應對自己的名字自慚形穢。大人們見了孩子總會問幾歲了,叫什麽名字。對扭扭捏捏不肯說自己名字的孩子,人們多少會認為,這孩子沒出息。本人並不一概反對給孩子起個洋名,就象不才給自己起了“山人”這個筆名一樣。但父母們應避免讓孩子產生洋名是正宗的誤解。

  四、幹家務不算錢。我們這個世界到處充斥著錢,這是對人類社會的扭曲。錢有用,但錢不是一切。很多東西是金不換的,比如家庭成員間的互相愛護和幫助。據說有的人家裏孩子幹家務給錢,洗碗給多少,剪草給多少。據說這樣有利於孩子走向社會,不才對此不敢苟同。一個與父母算錢的孩子是個心理殘疾的孩子,這樣一個低EQ的孩子在社會上很難生存得健康。

  五、不把毛病當光榮。孩子暑假回國,街上車多人擠天熱,廁所髒臭有蒼蠅。孩子不習慣,這是再普通不過的現象了。帶孩子回國,就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中國。有的朋友把孩子的不習慣當成榮耀對人誇,好像這樣孩子就高貴了。孩子有的話不會用中文說,有的中文字學了又忘了,拿西方概念不恰當套用在中國事物上等等。這些都是不足,而不是榮耀和高貴,父母不應給孩子錯誤的信息。

  六、不完全依賴學校。美國學校學東西太少,孩子大好的學習時光白白玩掉實在可惜。在孩子力量能及的情況下,多教孩子點東西,不僅有學業上的益處,更有人格發展上的益處。孩子為什麽會學壞?因為他和一幫有毛病的同學混到一起了。而你的孩子之所以會和有毛病的同學混到一起,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你的孩子跟他們成績差不多,因而是一類的。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全是A,一上數學課就跳班去高年級上,你的孩子就會和另一批有教養的同學在一起。俺閨女因為成績好,如今考進了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創辦的實驗學校。她同學裏很多都是像她這樣的中國孩子,大家都是這樣學過來的。

  七、不管美國人怎樣教育孩子。山人聽到很多人講美國人如何如何教育孩子,言外之意是我們在美國生活也應如何教育孩子。本人不想引經據典討論這個問題,隻想講句胡傳魁的粗話:美國人放個屁也是香的?這類議論有兩個誤區,首先美國人未必就是如何如何教育孩子的,其次我們中國人沒有必要必須按美國人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中國人難道連孩子也不會教育了?你要使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首先你要對你自己自信。

  八、不歧視黑人和墨西哥人。人人生而平等,不僅是政治上正確的口號,它關係到我們每人的生活環境。歧視黑人和墨西哥人,也就等於告訴孩子人有高低貴賤之分,於是就等於告訴孩子還有比我們中國人更高一等的白人。讓你的孩子一輩子帶上這樣一個精神枷鎖,想來不是父母的本意吧。

  要想孩子學好,最要緊的是要讓他知道自己是個堂堂正正的人,樹立一個自信。孩子的毛病,很多是我們通過某些通道影響了他們的。所以孩子教育問題,實質上是個父母自我教育的問題。

  俞力工有篇分析台獨的文章有個很精辟的觀點:近代史上,無論東西或南北,殖民主義文化侵略的特點就在於“使接受殖民國文化的被殖民地群體認為他們高於不受殖民文化感染的同族群體一等”。中國人中,這種殖民文化的遺毒是很深的。出國的覺得比國內的高一等,早出國的覺得比晚出國的高一等。出了國的,從望子(女)成龍變成望子(女)成“鬼”。不是有個網上大俠整天在那兒管自己孩子叫“小鬼子”嗎。我們的這種意識經過孩子們發揮,就成了英語好,懂得好萊塢明星的他們,比他們的父母要高一等。

  然而,在接受了這種白人式的等級劃分之後,中國孩子會發現他們不幸地低於白人一等。為了提升自己,他們努力把自己變得象白人,而不是自信地發揚自己。這樣的孩子將來有多大出息,山人不打算預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