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正文

佛經應該白話嗎?

(2004-11-15 17:17:54) 下一個
當初佛經翻譯成漢語時,有不少是由外國的聖僧來到中國,先學漢語再翻佛經的。同時在翻譯時往往一起翻譯的人數有上千之多。往往為了一兩句話或者詞而反複推敲再三,甚至有個別的要花三個月功夫才定下一字、一詞。所以我們看到的古文佛經意思和梵文原經內容別無二致。這其中的大師代表人物算是“唐三藏沙門鳩摩羅什”大師了,提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說到金老爺子筆下那個最後改惡向善的大魔頭“鳩摩誌”就知道的人多了。老金拿大譯經師的波折曆程為原型,塑造了“鳩摩誌”,但老金也是信佛之人,不敢拿人家原名造次,所以變了一下寫進書中。 廢話少說,我以前也是看不懂佛經,想狗啃刺蝟似的,不知從何下口。但自從看了這個般若文海網站後,就是keagles師兄所薦的網站。慢慢的也懂了很多。究其原因,以前看不懂往往是因為佛學中許多的專有名詞搞不清楚。因為有些名詞無法硬翻成漢語,就比如“般若”這詞可以理解為“智慧”,但是又和中文的智慧原意不完全相同。所以還是就叫做“般若”好了,這並不是古人故意為難我們,而是怕我們理解錯誤。這應該是很慈悲的做法。同時這些大譯經師在翻譯時用到的一些句法也推動了漢語的改變。除了專有名詞不算,其實經文在當時算是半白半文的文體。這樣對佛教的推廣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讀經不多,從所謂“易懂”的佛經來看,比如《阿彌陀經》、《地藏經》都是這樣。 在keagles師兄介紹的那個網站裏,其實有很多佛經的白話翻譯,但是我也勸您能看原文加大德解釋的,畢竟純白話翻譯的不一定準確。看大德們的解釋,旁征博引,妙趣橫生是很"high"的一件事情。憑我的經驗,把一部經的名詞都掌握了,再看其他經就易懂多了。先慢慢把一部經弄通了,不要著急多看幾遍。覺得名詞都理解了,再看看別的佛經。古語有雲:一經通,經經通。讀佛經,研究佛法確實是人生最高享受。 祝您研究佛法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