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2302: 希臘危機--美國拖垮歐元區的陰謀?

(2010-05-19 06:13:04) 下一個

希臘危機:美國拖垮歐元區的陰謀?

郭凱

2010年4月27日,美國的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希臘的主權債評級向下連調三級,從而使得希臘的主權債由投資級降到了垃圾級。麵對私人資本市場的高額利息和未來幾個星期巨額到期債務無法償還的風險,希臘政府不得不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求援。

5月2日,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希臘政府達成協議,提供三年總額高達1100億歐元的貸款,以及一攬子經濟調整計劃,包括裁減開支、增稅以及結構性改革。這筆巨額貸款,非但沒有讓市場平靜,反而讓市場對希臘的擔心恐慌性地擴大到周邊的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意大利──這幾個國家也被俗稱為“歐豬五國”(PIIGS)。

希臘貸款通過後一個星期,還是一個周末,歐盟的財長們經過馬拉鬆式的會議,在亞洲市場開市前,宣布了高達7500億歐元(約合1萬億美元)的歐元區救援計劃,其中5000億歐元來自歐元區國家,而2500億歐元則出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開始在市場上買進“歐豬”各國的債券。已經停止的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以及瑞士央行同美聯儲的互換協議也重新啟動,用於解決歐洲的美元流動性問題。這一係列不能不算十分大膽的舉動,給了市場一兩天的平靜。隨後對歐洲形勢的擔心又重新占據上風,上周的後半段,歐美股市又開始持續下滑,歐元幾乎降到了4年以來的最低點。

雖然,對“歐豬五國”,特別是希臘的擔心,並不是由標準普爾下調評級引起的。事實上,“歐豬”這個難聽名字的出現已經至少有兩三個月了,希臘人上街遊行,反對政府自發的裁減開支和增稅的計劃也有好幾個月了。但,還是有人願意猜想,如果我們倒帶回到4月27日,如果那一天美國人的評級機構沒有落井下石地下調希臘的評級,過去半個月的市場動蕩就不會出現。甚至有人覺得,這根本就是美國人搞垮歐元區的陰謀。

但問題是,如果《皇帝的新衣》裏的那個孩子沒有喊出皇帝沒有穿衣服,哪怕那個孩子就是那兩個騙子裁縫的孩子,皇帝是不是真的就不會“走光了”?如果我們把送信的人殺死,哪怕這個送信人過去經常會送不準的消息,是不是我們就不會收到壞消息了?如果我們把耳朵捂上,哪怕我們的耳朵本來就不好使,是不是就真的可以不用擔心偷鈴的時候不會發出聲響?當然不是。

希臘,還有歐元區的問題,從本質上說,還是一個自我施加的傷害。歐元區,是多個主權國家共享一個單一貨幣。最基本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如果各國的經濟政策存在不一致性,特別是財政政策,就會對這樣一個貨幣聯盟造成衝擊。這也是每一個加入歐元區的國家都必須簽署著名的《穩定與增長條約》的原因,請注意,這是一個歐洲人自己定的條約。這個條約裏有關鍵的兩條:1.財政赤字不超過GDP的3%; 2.國家債務不超過GDP的60%。希臘呢?即便在這個國家赤字和債務數據造假被揭露之前,希臘的債務也已經接近GDP的100%,而財政赤字也屢屢超過3%。而真正的數字被揭露出來之後,我們發現希臘的債務則高達GDP的115%,而2009年的赤字也達到了13.6%。看到這些數字,大概不需要一個評級機構或者經濟學家來告訴你,這個國家也怕是麻煩很大。事實上,遠在希臘的事情進入視野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9年8月對希臘的年度報告裏就十分明確的說:

挑戰:財政和對外的不平衡嚴重,競爭力減弱,財政整頓不能再被拖延。增進競爭力和增長的改革對於不落入經濟停滯至關重要。

基金組織工作人員觀點: 希臘需要一個基於可持續措施的協調一致的財政調整路徑,目標在於讓債務率回到一個下降的路徑。財政收入的增強是需要的,但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解決工資和結構性惡化的福利項目……

一個國際組織,用這樣悲觀和緊急的語氣來形容一個工業化國家的經濟狀況,是十分罕見的。

如果再看看希臘的曆史記錄,事情一點也不令人振奮。現在的希臘,於1829年從奧特曼帝國獲得獨立。根據馬裏蘭大學Reinhart和哈佛大學Rogoff兩位教授的研究,在獨立不到200年的時間裏,希臘先後5次賴債,而賴債持續的累計時間接近100年。換句話說,現代希臘的曆史,有超過一半都是處於賴債狀態的。坦率地說,看到這些簡單的事實,一個人驚訝的大概不應該是市場為什麽反應這麽強烈,而應該是市場為什麽沒有反應得更強烈。

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希臘背後有看起來強大的歐盟,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歐盟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但當人們仔細看歐盟,特別是歐元區的時候,就會發現,希臘隻是冰山一角。遠比希臘大得多的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0%,財政赤字達到11%,政府債務雖然看起來低於60%,但一兩年之內這個數字就有可能上升到70-80%,這還沒有考慮進家庭和企業的巨額債務。事實上,“歐豬五國”,除去意大利的狀況可能稍好外,剩下幾個國家的狀況都有足夠的理由讓人感到十分擔憂。如果歐元區超過1/4的國家,都沒法遵守自己簽訂的條約,不僅在危機之年,而且在危機過後多年都會如此,如果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分化,如果不存在一種機製來對抗這種分化帶來的影響,那對於歐元可持續性的擔心是完全合理的。

歐元區的問題,其實是政治決定和經濟規律的對撞。如德國總理默克爾說的,當初接納希臘進入歐元,現在看來條件並不算成熟。而容忍已經加入歐元的國家不遵守《穩定與增長條約》,則更體現了政治家的僥幸心理,以為經濟規律不會真的就來威脅歐元。而歐元區的前途,則最終取決於政治決定能否遵守經濟規律。歐洲的經濟必須走向更加一體化,從產品市場,到勞動力市場,最終到政府政策,都是如此。光靠責怪評級機構,是不解決問題的。

(本文作者郭凱是專注於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問題的經濟學者,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業方向為國際金融和中國經濟,現就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