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 1192 --- ZT 美元貶值美國人為什麽不急?

(2008-01-29 01:31:29) 下一個
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美元貶值美國人為什麽不急? 經濟觀察

美元貶值,美國人為什麽不急?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要弄清楚這個,需要從一個叫布雷頓森林體係的解體開始。

簡單來說,布雷頓森林體係就是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通過一個固定的比價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在這一體係下,世界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幾乎是高度穩定的,各國貿易和財政不存在嚴重失衡的問題,因為金融赤字的國家勢必流走真正的國家財富。

這一體係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所以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隻有美國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而長期的貿易逆差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

20世紀50年代後期,這種危機開始爆發。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全球性“美元過剩”出現。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尼克鬆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製”。這使黃金正式退出了貨幣體係。

最近的一本暢銷書《貨幣戰爭》認為,這正是國際銀行家們樂於看到的。因為在黃金間接本位的布雷頓體係下,所有的國家都必須誠實和刻苦地工作來積累財富,嚴重的赤字根本無處藏身,他們手中的“貨幣發行權”也就無法成為巧妙掠奪世界各國人民財富的工具。

姑且不論這一說法是否成立。不可否認的是,在掙脫了黃金這一緊箍咒(金本位時代,每印刷一定量的紙幣,必須對應一定量的黃金儲備)之後,以美聯儲為首的西方工業國信貸擴張明顯加快,“貨幣發行已達到毫無節製隨心所欲的程度”,到 2006年為止,美國的政府、公司和私人欠債總額已經高達44萬億美元,如果按照5%的最低利息估算,每年僅償還利息就高達 2萬2000億美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元貶值表麵上看似乎衝擊了美國的經濟,實際上卻讓美國獲益了。因為隨著美元貶值,美國的外債同時也在縮水。

美元與石油的“蹺蹺板效應”

在一國國內,貨幣發行權的濫用會導致通貨膨脹;在國際貿易中,一國濫用貨幣發行權就會導致本國貨幣被市場拋棄。

既然如此,“貨幣發行已達到毫無節製隨心所欲的程度”的美元為什麽沒有被拋棄?有專家分析說,這其中存在一個例外,那就是濫發的貨幣是世界基準貨幣,無法被使用者所淘汰。

按說,布雷頓體係解體之後,美元已不再是世界基準貨幣,它是如何讓各國無法淘汰它的?這就需要被人稱為“黑金”的石油出場了。

布雷頓體係解體之後,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隨之迅速貶值。為了重建世界對美元的信心,美國必須找到一種能有效影響價格的實物。1973 年底,石油危機爆發,油價飛漲,這給了美國找到可以替代黃金的硬通貨的機會。到1975年,美國與海灣國家相繼簽訂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隻有一個:這些國家隻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

這樣一來,全世界需要進口石油的國家首先需要持有美元,而油價上漲,進口國就需要持有美元更多,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又一次找到了依靠。

從那以後,“美元與石油”結成了類似“美元與黃金”的參照物關係。通過石油這種全球工業的糧食,美元再一次成為世界基準貨幣。美聯儲也得以繼續大量印刷綠色鈔票而不引起貶值。

如今,又到了“油價飛漲”的時候。2008年1月2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首次突破100美元關口。

有人分析,此番油價飛漲,雖然與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大增有關,但主要的罪魁禍首卻是美元。

因為身陷次級貸風波,讓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愈加強烈,美元幾乎對所有貨幣都出現了迅速的貶值。

由於原油價格是以美元計價,所以美元和原油就像是在玩蹺蹺板,一端下沉就會引起另一端高高翹起。由此,美元貶值,油價自然地會出現上漲。

豬肉漲價,都是石油惹的禍?

由於石油目前是全球工業的糧食,油價上漲必然引起連鎖反應。對於石油進口國而言,這意味著發展成本的不斷增加。

為了緩解壓力,各國使出了渾身解數。美國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則祭出了“生物能源”的妙招。2005年8月,布什政府推出《新能源法案》。該法案規定:到2022年,美國年產生物能源將達到360億加侖;到2015年,多達一半的新車必須能使用生物油料比例達85%的混合汽油。

對此,《三聯生活周刊》這樣分析:布什政府從來對環境問題無動於衷,甫一上任便退出了《京都議定書》,卻在石油價格步步上漲時推出了《新能源法案》,大張旗鼓地鼓勵機器與人類爭奪糧食,用玉米提煉乙醇。這背後一定藏著陰謀,一個借糧食再次掠奪發展中國家財富的陰謀。

這一說法無疑有其道理。美國玉米產量占世界總產量40%,出口量占到世界玉米總貿易量70%(世界糧食出口總量的1/4),在世界糧食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美國已把20%的玉米用於提煉生物能源。這必然減少其玉米年出口量,進而引起國際市場玉米期貨價格的大幅波動。

玉米恰恰是家禽家畜飼料的主要原料,其價格上漲不僅會影響其他糧食作物價格,還會對包括牛奶、雞蛋、奶酪、黃油、家禽、豬肉、牛肉、酸奶以及冰淇淋等與玉米緊密相關的食品造成影響。

這就是去年以來,中國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的深層次原因。

食品價格上漲使我們的CPI攀高,進而影響利率預期。正當人民幣升值呼聲高漲的時候,高企的CPI等於幫助西方推高人民幣銀行利率,逼迫人民幣升值。

在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下,大量海外資金流入,通貨膨脹壓力繼續增大。

由此,《三聯生活周刊》認為:一輪類似於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氛圍在我國周邊形成。

如果事實果真如此,中國該如何打贏這場石油、金融、糧食和住房等多手段並用的殘酷戰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