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 1091 --- 在華外資共同基金前路坎坷

(2006-05-10 11:30:45) 下一個

在華外資共同基金前路坎坷

文章來源 : 華爾街日報 於 2006-04-06 16:32:28

為何沒有出現外國共同基金公司一窩蜂般地湧向市值達 580 億美元的中國股市的場麵?答案很簡單:中國股市不能以常理來論,而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表麵上看去,中國股市應該是基金管理行業理想的投資場所。中國大陸居民儲蓄規模龐大,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對於躍躍欲試的外資基金管理公司來說,有兩種投資中國股市的方式。一種是與一家或多家中國企業組建一家嶄新的合資資產管理企業,另一種是參股中國現有的資產管理公司。但對於這兩種合資形式,外國投資者持有的股份都不能超過 49% 。

但誰會願意投資中國本土的證券公司呢?據統計,中國 130 餘家證券公司在 2004 年總共虧損約 20 億美元,鑒於中國股市萎靡不振的表現, 2005 年這些證券公司的表現也好不到那裏去。中國證券公司往往償付能力不足,股權結構錯綜複雜,另外,對希望來華開展業務的外國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好的合作夥伴也的確有限。鑒於上述問題,參股一家中國現有證券公司的方式可能更受歡迎,不過,需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截至 2005 年 12 月,僅有 20 家外國基金管理公司登陸了中國市場,其中包括瑞銀 (UBS) 和德意誌銀行 (Deutsche Bank) 。為何數量如此之少,而且沒有 Fidelity 、 T Rowe Price 等純粹的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答案可能與每家公司的具體戰略有關。但以我為中國基金管理合資企業提供谘詢服務的從業經驗看,公司治理或控股合資企業並非主要問題。關乎中國金融市場特點的各種具體因素才是關鍵所在。但不幸的是這些因素往往不是外資機構所能左右的。

拿中國證券公司的現狀來說。中國對組建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法規規定:國內的大股東必須是一家金融機構,因此在多數情況下,中國的證券公司就成為了外國投資者的合作夥伴。中國的證券公司往往還是國內現有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東。在正常情況下,這樣的規定並不會妨礙外資的進入。但由於中國 A 股市場行情低迷、新股發行和經紀業務收入不足,這些國內的證券公司大多是在慘淡經營。在這種局麵下,荷蘭銀行 (ABN AMRO) 被迫從與湘財證券 (Xiangcai Securities) 組建的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撤資。而首域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First State Investments) 在中方合夥人漢唐證券 (Hantang Securities) 破產之後不得不重新尋找合夥人,組建新的合資企業。

當然中國國內的基金管理市場也沒有那麽脆弱。這個市場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了,而且還可能進一步升溫。中國監管部門去年允許國內商業銀行組建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為止,已經有 3 家這樣的公司成立了。工商銀行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的合作夥伴是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 (CSFB) ,交通銀行 (Bank of Communications) 的合作夥伴是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建設銀行 (Construction Bank) 的合作夥伴是 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 。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動向,因為中國的銀行業在分銷共同基金產品方麵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可能促使人們更加關注共同基金產品的業績表現,這沒準兒是件好事。 2005 年中國新推出了 57 種基金產品,但平均認購額縮水至人民幣 17.6 億元(合 2.19 億美元),僅相當於 2004 年的一半。

不過,從中國股市的現狀來看,追求更佳的收益恐怕難以做到。企業監管蒼白無力、股權分置改革尚在進行當中、市場人氣的低迷造成中國股市連續下滑,這些與中國大陸經濟的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允許國內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可能是因為監管部門希望由此來提振 A 股市場的表現。貨幣市場基金是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資產,而投資者往往把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短期儲蓄工具。因此,資產管理公司擁有的資產有時會劇烈波動,在遇到投資者大量贖回時會急劇減少。

對投身中國共同基金行業的外資企業而言,在中國國內合作對象和中國股市表現這兩個方麵都麵臨著一係列嚴峻的挑戰。盡管外國企業的命運不盡相同,但有跡象顯示外國基金管理公司已經做好了迎接這些挑戰的準備。有不少外國基金管理公司把在合資企業中的持股比例從一開始時的 33% 提高至上限 49% 。盡管前路坎坷,但這表明這些外國基金管理公司都是放眼長遠。關鍵的問題在於,還有多少後來者會仿效它們,投身於中國市場之中。

(編者按:作者詹姆斯 • 沃克 (James Walker) 是英國高偉紳律師事務所 (Clifford Chance) 駐香港的合夥人,他負責該律師事務所投資基金業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